《疲于做自己》一書提出,抑郁癥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整個社會機制的變化催生,由富足而非經濟危機引起。
董子琪 · 01/21 11:00
購買精神衛生的文創,一方面是因為玩梗,另一方面是大家彼此體認。
董子琪 李雨桐 黃月HY · 08/11 11:00
今天是全國心理健康日,其前身是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當下,青少年的抑郁問題越發引起社會的關注,提早篩查預防至關重要。
蔡星卓 · 05/25 21:20
為了逃避痛苦,人們往往陷入瑣碎、自欺欺人、甚至集體神話之中,可是這都只是臨時的緩解方式,并且最終還會加重痛苦。
董子琪 黃月HY · 04/24 11:00
中國抑郁癥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充分治療率只有0.5%。
界面影像 · 10/26 08:00
推行小學全科教師模式,將心理健康內容滲透到學科教育中。
查沁君 · 10/24 09:18
當這一問題愈加嚴重,當患病人群越來越多,我們該如何應對?
tophereditor · 07/10 13:22
《羞辱的政治學》敦促我們思考:為什么宣稱追求尊嚴和尊重的人會持續地以羞辱他人為樂?羞辱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有一群共享同一道德規范的觀眾。
潘文捷 · 02/26 12:43
兩款剛獲批的“抑郁癥新藥”,能夠終結人類的抑郁嗎?
錦緞研究院 · 12/23 08:47
一些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情況的確不容樂觀。
林子人 · 11/25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