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觀
巴特勒認為,特朗普連續發布行政命令的舉動,正是專制政府正在一步一步測試其權力的極限,企圖推翻法治。
莊佳怡 · 03/22 11:00
這些故事精準捕捉了當下的互聯網政治,“在網上,被拒絕的個人感受會迅速擴大為一種世界觀,甚至成為一種令人信服的理論,仿佛整個宇宙都在惡劣對待你這個個體。”
王鵬凱 · 02/22 11:00
人們對男性暴力沉默,是因為“他們會認為你說的是他們”,“個人主義的解釋模式和防御姿態疊加后,把問題窄化成了男性個體是好人還是壞人。”
除了馬斯克和羅琳,特朗普也會涉及調查。哈利夫的代理律師表示,“他轉發了,所以不論有沒有在我們的訴訟名單,他都難以避免將作為起訴的一部分被調查。”
《愛情公寓》的林宛瑜重回人們視野,開啟了時新的“宛瑜文學”。這也呼應正著當下社會對自我發現和女性主義議題的討論,她的形象呈現出女性追求主體性的意味,傳達了個人自決的果斷。
代科卉 · 07/25 11:00
《海妖的呼喚》雖然通過不強調性別的方式回避了“為什么沒有強大的女性力量者”這一設問的負面暗示,但它仍舊無意識地吞下了這一設問的誘餌。
代科卉 · 07/07 11:00
更多元化的卡司是一個大膽的選擇,但遺憾的是,革新淺嘗輒止。真人版《小美人魚》最終呈現出的,是一個劇情平平的故事。
林子人 · 06/02 11:00
媒體應該如何探討家暴?對家暴的公共介入到何種程度,才能對受害者提供所需的保護?社會公共話語在討論家暴時,有哪些有意的或下意識的概念混淆與邊界模糊?這些疑問,也是日本社會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所關注和好奇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