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可能是一邊抱怨今天又加班了,同時又覺得自己加班是在拼事業(yè)。這種主動過勞和被動過勞之間的界限其實很模糊,其中也可能有很多自我驅動在里面。”
潘文捷 覃瑜曦 · 01/12 11:00
當“節(jié)日”包含的文化意義不再突出,休閑生活被消費和層出不窮的娛樂產品包圍,人們能休息得更好嗎?
丁欣雨 黃月HY · 10/03 11:00
中國讀者的閱讀趣味普遍出現(xiàn)了向內轉向的趨勢,人們對宏大敘事、外部世界的關切正在讓位于對當下、對自己的關注,這直接導致了出版選題結構的變化。
林子人 黃月HY · 04/23 11:00
他們收編和挪用了“有意義的工作”這一話語,變成了你加班是因為你是一個更酷的人,或是一個對職業(yè)更有追求的人。
徐魯青 黃東婕 黃月HY · 03/17 12:00
在專訪中,張小滿分享了自己觀察到的保潔員身上的主體性表現(xiàn),并從農民工子女的身份與心理出發(fā),對如何面對復雜的母女關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尹清露 孫楊 · 01/24 11:00
數(shù)字游民生活承載著人們的許多愿望,包括找到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工作,包括自由,但現(xiàn)實似乎更復雜。
徐魯青 · 01/07 12:00
在深圳,保潔員阿姨都是誰?來自哪里?無數(shù)個春香肩負的是怎樣疲憊的日常和沉重的負擔?
張小滿 · 01/04 11:00
人工智能終將與我們每個人有關,無論是在創(chuàng)意、工作的層面上,還是在人類認清自我與理解語言的層面上。
翁雨晴 · 12/30 11:00
通過對2023年那些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的觀察,我們或許捕捉到無形的、瞬息萬變的欣喜、焦慮、熱愛與期盼。
董子琪 · 12/27 11:00
“我們每個人都有非常多的角色。我是魚販,我現(xiàn)在可以遇到很多廚師,因此對廚師行業(yè)非常理解;我還是一個爸爸,可以寫兒子或者女兒。生活本身就會把每個人變成職人。”
潘文捷 · 08/08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