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文利在采訪中提醒我們注意,成年人常常把孩子看成是無性的個體,告誡他不要去想性,也不要知道性有愉悅的方面。性當中積極美好的含義被刻意掩飾,呈現給孩子的就剩下負面的東西,讓很多孩子從小對性有偏見。
丁欣雨 · 02/21 11:00
導致“問題學生”出現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
查沁君 · 10/29 08:51
富人在努力和回報之間建立起的關系是交易式的,他們期待更大的努力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學生和家長對上大學的看法也是交易性的——如果孩子進入頂尖高校,就證明家長投入的時間和資源產生了效果。
潘文捷 · 01/05 11:00
推行小學全科教師模式,將心理健康內容滲透到學科教育中。
查沁君 · 10/24 09:18
覆蓋3億人群, 兒科醫療里的“潛力股”還有哪些未被挖掘?
動脈網 · 08/21 11:19
起訴對象主要包括Facebook、TikTok、Snapchat和YouTube母公司Alphabet等,學區試圖指控這些平臺未能有效處理大量有害內容,如欺凌、仇恨言論、色情、暴力等內容,而這些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業表現。
實習記者 代科卉 · 07/29 12:00
網紅的“學習困難”門診,不盡的教育焦慮。
黑板洞察 · 08/25 16:13
“青少年努力摸索自己的個性和未來的自我時,必須獲得大量的支持,但實際上,遇到的多半是干預,干預和支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過程,支持與孩子的需求有關,干預卻代表著父母的需求。”
潘文捷 [美] 瑪德琳·萊文 · 06/01 09:10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第二年里,8000多名兒童在談論有關健康和幸福的話題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是“焦慮”。
Alison Flood · 01/2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