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應該如何探討家暴?對家暴的公共介入到何種程度,才能對受害者提供所需的保護?社會公共話語在討論家暴時,有哪些有意的或下意識的概念混淆與邊界模糊?這些疑問,也是日本社會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所關注和好奇的。
上野千鶴子 信田小夜子 · 03/03 11:00
有人問何志森,所有地方里都有秩序,非正規(guī)空間也是,你認為什么樣的秩序是好的秩序?“這個問題好大,”他卻沒有猶豫,說:“我覺得大家一起決定的秩序就是好的秩序。”
徐魯青 · 11/18 10:30
本周關鍵詞:拉美文學、“大一統(tǒng)”、菜園、技術哲學、觀鳥、手、史塔克……
徐魯青 · 10/24 10:30
今年8月,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聯合發(fā)布了“中國人私生活調查”報告,包括“性的平等主義態(tài)度”和“年輕人性冷淡的趨勢”在內的種種數據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
徐魯青 · 10/21 10:30
本周關鍵詞:抑郁癥、栗鹿、伍爾夫、正倉院、圖像小說、兒童拐賣……
葉青YQ · 10/10 12:00
身為女性,我們該如何捍衛(wèi)自身權益?受害者如何應對輿論暴力?社會又該如何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存環(huán)境?
tophereditor · 06/19 19:04
普通人要學會分析著聽故事,宏觀經濟調控則要了解流行性故事背后的經濟風向標,并引導故事的流行。
盧周來 · 06/10 09:40
以保護家眷為名,動用暴力的行為含有榮譽文化的元素,它在世界上的一些特定地區(qū)、族群以及亞文化里占據著主導地位。
H. Colleen Sinclair · 04/20 09:00
真人秀已成為當下最火爆的電視節(jié)目。社會學家丹妮爾·林德曼在一口氣連刷一系列真人秀節(jié)目后寫就了《真實的故事:真人秀節(jié)目告訴了我們什么》,但她的見解是否值得借鑒呢?
Peter Conrad · 03/19 09:00
為什么即使“到處都是危險信號”,依然會有這么多人輕信索羅金和列維夫編造的荒誕故事,與他們共度時光,并同意借錢給他們?
Vanessa Bohns · 03/06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