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楊帆認為,覺得養老等同于攢錢,可能暗合了目前年輕一代對簡潔、獨立、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和親密關系的追求,但我們不應該為此就弱化了我們的社會關系網絡,甚至棄之不顧。
林子人 · 05/03 13:07
距離古爾納捧得諾獎已經過去了一年半時間,界面文化對他進行了一次視頻采訪。他說,盡管人們可能在他人的鄙視目光下,過著微不足道的生活,他們仍然可能從生活中找回自己最珍視的東西。
董子琪 · 04/11 11:00
大學生的出路在哪里?為什么出身具有劣勢的學生,即使進入了最好的大學,畢業出路與生涯前景依然劣勢明顯?
林子人 · 04/04 11:00
“危險在于,當你處于困境之時——無論是經濟下行、大流行病還是自然災害——人性中的一個傾向是我們會環顧四周尋找替罪羊,聲稱一切都是他人的錯。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
林子人 · 03/15 11:00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不可思議的時代,一個注定不安的時代。在這個意義上,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的發展一樣,都是人類反思自身的契機。
林子人 · 02/17 11:00
“如石子滾動的過程中也會看到別人的人生、不同地方的特色和不一樣的感受,這都可以作為自己的營養,遇到什么困難的時候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驗來找到答案。”
董子琪 · 02/02 12:00
中國美術史學者黃小峰認為,兔年郵票引發的爭議與動物在中國古代很早就被賦予了吉祥含義有關,也受中國藝術傳統中占據主流的動物寫實主義風格影響。
林子人 · 01/21 11:00
魏明毅說,她期待《靜寂工人》能夠對全球化和地方社會摩擦產生的結果和地方社會的回應做出解釋,但與此同時,她希望這本書能啟發讀者思考更多。
林子人 · 01/05 10:30
借著《西川的詩歌課》上線的契機,界面文化采訪了詩人西川。他說,中國人浸淫在唐詩宋詞的傳統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詩的國度,但實際又對正在進行的詩歌不屑一顧。
董子琪 · 12/20 10:30
“那些聲音,在過去被一些人創作出來、演奏過,然后現在又被彈起,經由琴聲,我們跟古人產生了一些聯系。它并不是原來的聲音,它是屬于當代的,但依然有一些精神能在其中被感受到。”
林子人 · 12/01 1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