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自足的系統,言說自己即可,不需要指向文字;因為音樂抽象,所以最應該被言說——在張昊辰看來,這兩者之爭幾乎可以被對應到音樂史上的純音樂和標題音樂之爭。
潘文捷 · 06/28 10:30
古典表演是視覺和聽覺的體驗,那么為什么女性獨奏者的服裝選擇很少被討論,除了被批評?
Leah Broad · 04/22 11:00
“您喜歡勃拉姆斯嗎”究竟怎么成了一句典故,還是要從法國女作家薩岡的小說談起。作家選擇在小說里寫哪位作曲家,背后的緣由值得我們玩味。
潘文捷 · 04/03 09:00
批評家們近乎不約而同地創造了某種具有強制性的假設——如果具有少數族裔(如印度裔)身份的作家不極力將某種族裔性(印度性)與自己的作品明確無誤地聯系在一起,就無法有效地證明其創作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會出現“身份錯亂”。
張磊 · 03/03 12:07
在鋼琴教學法中,從來沒有人為手指賦予不同的“個性”。而肖邦指出,每個手指的觸鍵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艾倫·沃克 陳佳靖 · 03/01 09:00
他認為音樂里有苦惱和愛,甚至有痛苦,是我們世界上所有東西的混合體。
潘文捷 · 02/09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