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1%,增速位列中西部萬億城市第一,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
在“三駕馬車”的帶動下,成都發展出一批本地跨境電商企業。這其中,既有新興的創業公司,也有向跨境電商轉型的傳統企業。
鄭州第三次開啟大學生暑期免費乘公交地鐵活動。
2024年上半年,重慶舉辦了兩場“央渝同行”活動,40多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額接近千億元。
雙國際機場+國際鐵路港,是成都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
“過度依賴長距離輸送能源,日后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能源供應中斷。”
如果按照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客流預測,目前各地有軌電車應該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南京都市圈中期評估結果明確提到,“城市本位”的傾向仍然突出,行政壁壘限制了南京都市圈的發展潛力。
貴陽計劃到2035年,人口達到800萬至1000萬人,建成千萬人口特大城市。
河南并不缺大學,而是缺“好大學”。
31省份一季度進出口數據發布,江西、河南、湖南三個中部省份降幅最大。
南昌考察團沒有去東南沿海地區,而是想要向發展條件更相近的中西部城市學習。
重慶拿出真金白銀對大學生和企業進行補貼,一個高校畢業生如果滿足各種條件,最高可以獲得6000元就業補貼、12000元社保補貼、5萬元安家補貼。
在新冠疫情期間一夜“翻紅”的景德鎮,到今天人氣依舊。
2023年鄭州人口增量超過西安,也是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2021年,寧夏首次將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列入自治區本級重點前期工作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為358億元。2024年,投資額上調至915億元。
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主要用于解決地區財政不平衡問題,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四川、河南兩省人口規模較大,人均GDP在全國排在中游靠后水平,因此獲得的轉移支付會更多。
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13.5萬人,重慶減少21.91萬人。重慶多年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
墊江縣加入重慶主城都市區,主城21區變為22區縣。
疫情后人口流動趨勢也出現了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