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啤酒全年銷量下降導致營收下滑,該公司上市近30年來,僅有4個年份營收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就包括2024年。
最近5年,貴州茅臺持續完成業績目標,2024年保持營收與凈利潤均超過15%的穩健增長。茅臺醬香系列酒的穩健表現,進一步發揮好茅臺“增長極”的積極作用,為茅臺整體業績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貴州茅臺海外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重要關口,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2024年,古越龍山中高檔酒毛利率比上年減少 0.37個百分點,普通酒比上年減少 2.75個百分點。
高端烈酒的泡沫正在去化,“越難買越漲價”的神話不再。日本威士忌制造商如何提振中國市場?
習酒旗下核心單品君品習酒以及窖藏1988等多款產品,均出現了市場批發價低于經銷商拿貨價的情況。
目前海倫司總市值19.24億港元,而最高時企業市值曾達到超300億港元。
在和白酒供應商的合作中,看似零售商在合作中處于強勢位置,但給白酒行業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
白酒業務調整繼續,高端化為華潤啤酒帶來的增益仍存。在這個啤酒行業由增量發展向存量、縮量波動的轉型期,華潤啤酒如何突破自己的瓶頸期?
想要拓展全國市場,改變季節性營收困境,燕京啤酒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能。
重慶啤酒重慶嘉威合同糾紛一案存在兩大核心爭議:即《包銷協議》是否已為重慶嘉威帶來超額收益,以及重慶啤酒對于“山城”品牌市場策略的合理性。
從2019年發行可轉債融資擴張的雄心,到2023年以來伊力特股價、伊力轉債價格持續下行,企業業績增速明顯放緩,這一過程不僅折射出伊力特自身的經營困境,也揭示了區域酒企在白酒行業集中化趨勢下的生存挑戰。
代表建議中國白酒走出去,積極申遺,同時也需要積極應對國內市場變化,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百威亞太終于發現,人們對啤酒的需求量下降,并非是因為它還不夠高端。比起在已經下行的即飲渠道里推行更高利潤率的產品,不如在年輕人“摳摳搜搜花大錢”的實用主義中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順應當下消費習慣的轉型開拓新渠道。
孔府家酒營收不足2億元的情況已持續多年,掌舵人技術高管交棒到營銷專家,是其主動尋求變化的信號。
生力啤酒認為凈虧損來自該公司非流動資產的非現金減值虧損所致。
兩個月之內,白酒企業發布的10多張停貨單,將行業引入量價博弈時代。
奔富在亞洲市場大漲50.4%,奔富在中國線上渠道的表現呈上升趨勢,2025財年上半年該集團葡萄酒品類價值增長6%,主要由奔富推動。
嘉士伯和喜力都憑借無酒精飲品實現了業績增長,且在中國市場表現不錯。
帝亞吉歐在全球市場整體保持穩定,亞太地區卻成為唯一下滑的區域市場。
盡管2025年春節前各地白酒動銷環比有所改善,但同比去年仍較為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