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手機廠商、運營商、軟硬件應用生態、政策等多方的協同,真正釋放手機衛星通信功能的價值; ②受益于國產星座建設快速推進,衛星整機及相關載荷產業鏈有望率先爆發,重點關注低成本、高可靠相關技術方案推進進展。
①當前的港股估值如何? ②在前兩輪的反彈中,哪些板塊的漲幅較為明顯? ③若市場預期反彈,應該關注哪個行業?
“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現在:中長期資金占比仍顯不足,政策協同繼續強化。
證監會從投資端、融資端和交易端三個維度,明確了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與范圍,對于前期市場高度關注“T+0”和印花稅等政策進行了積極回應,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推動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①美國銀行8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投資者越來越預期全球經濟將避免衰退,但他們仍擔心通脹會令各國央行保持鷹派立場; ②投資者對股市的悲觀程度創去年2月以來最低; ③基金經理目前對科技股的超配程度為2021年12月以來最高。
①央行時隔2個月后再次降息,超市場預期,而且MLF降息幅度為15bp,超過此前10bp的降幅; ②降息可能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貶值壓力,不過央行的匯率政策工具箱充足,預計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
①全面注冊制落地,A股融資制度在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②展望后市,以雙創板塊為鑒,預計新股將有序擴容。
①中信證券預計汽車消費潛力在政策刺激下將繼續釋放,看好“金九銀十”的車市表現; ②下半年投資策略:關注電動化、智能化、整車、零部件四個方向。
①在歷次券商大漲階段,A股往往迎來階段性的指數行情; ②券商大漲期間多表現為大盤成長占優; ③券商快速上漲結束后,則轉為中小成長占優。
①“AI風向標”英偉達今年迄今股價上漲超過217%; ②大摩認為,AI概念股的泡沫正在接近頂峰; ③美銀則稱,英偉達仍是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推薦的“首選股”。
5月的迷霧在增加:回落的PMI和長端利率、反復的美聯儲、激烈的中美摩擦、偏弱的一季報業績;但中期的坦途較為明確:經濟溫和復蘇、美聯儲年內結束加息、A股市場估值極低、產業趨勢明確、機構賽道大切換向TMT。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受重定價后置、撥備計提前置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近兩個季度上市銀行財務數據呈現“錯位”因素下的低點特征。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酒企23年目標積極,白酒景氣度有望持續向上,把握估值合理分位點。消費復蘇是全年主旋律,白酒市場景氣度正在不斷回升,市場動銷持續向好。
國泰君安銀行研究團隊指出,3月社融和信貸超出市場預期,結構也出現明顯改善。零售貸款繼續同比多增,驗證需求端正在回暖。亮眼的社融信貸數據有望成為板塊行情催化劑。當前銀行板塊具備顯著的正向期權價值,近期出現一定幅度回調后,性價比更加凸顯,繼續看多。繼續重點推薦“江邊成外”(江蘇銀行、成都銀行)、“蘇寧”(蘇州銀行、寧波銀行)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
從支撐指數上漲的主力軍看,年初至今漲幅翻倍的近20家公司主要分布在互聯網服務、軟件、半導體這三大領域。不過,除此之外,科創板創新藥板塊在過去一周也頻頻出現異動。
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多家華爾街機構此前發出警告,如果銀行業動蕩引發更廣泛的信貸緊縮,商業地產可能會成為下一顆“巨雷”。
中信證券認為,隨著土地財政收入的下滑,政府需要尋找其他可行的財政收入來源。通過提高國企的規模和經營效率,增加稅收收入和利潤上繳無疑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國企考核機制從“兩利四率”轉向“一利五率”,兼顧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有助于做大做強央國企。除此之外,股權價值提升助力債務化解,信貸融資成本的壓降以及中國國有企業的信用保障都是估值重塑的有利因素。
他表示,硅谷銀行的倒閉讓人想起此前緊縮周期后的“驚人的金融崩潰”時期,其中包括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緩慢發展”的儲蓄和貸款協會危機,當時數千家金融機構倒閉,以及1994年加州奧蘭治縣的破產。
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的風險蔓延暫告段落,美聯儲將在3月加息25bps而非50bps, 降息仍未可期。
①政策高度重視國企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背后是A股國企估值持續下滑,相對民企的折價不斷加深。②國企相對民企的估值折價與盈利有關但并不完全一致,與風格存在較強相關性,行業也是重要因素。③國企價值重估的路徑包括強化退市制度,凸顯國企永續經營價值,同時加強國企改革,抬升國企盈利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