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周春生認為,為避免流于口號,漲薪必須配套有具體的舉措。
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認為,到城市養老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相對于農村養老,城市養老服務的質量高;二是城市公共服務體系較為健全,養老產業有規模效益。?
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認為,福耀科技大學、西湖大學這類大學的出現,對豐富中國高等教育的生態是一個重大的推動。
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指出,社會上對監管存在一種錯誤認知,即認為只要是監管,就必然是負面的,會阻礙市場的正常發展。這種片面的觀點亟待糾正。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表示,針對收入比較低的人群發錢,當前還是比較重要的。這個錢只能是從政府的支出中來。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指出,自建國以來,農民通過交公糧等方式支持國家工業化建設,貢獻巨大。在為其養老時,不應僅依賴新農合等制度,而應充分利用國家資產。
對政府來說,有限的公共資源投向決策應注重社會公平,即確保全體國民在早期階段獲得足夠的健康、教育和認知能力,確保沒有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表示,以“創新函數”為基礎的新的管理模式,可能大部分中國企業家還沒有學會。他不是不想創新,而是不敢創新,不會創新。
從長遠來看,每個企業和產業都需要獲得合理的利潤,以實現良性循環。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等于生產者福利與消費者福利之和。
中國能不能構建一個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20億到25億人口規模的亞洲市場,也就是構建亞洲共同體,這是破解美歐打壓中國的一個關鍵點。
中國金融40人論壇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認為,如果政策實施能夠更快、力度更大,那么2025年的經濟形勢很值得期待。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認為,一方面應加強對地方政府舉債行為的監管與指導;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地方債務公開透明化進程。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地方人大預算審查監督中心主任劉蓉表示,這種演變也將帶來征管效率的提高。比如,隨著數字技術的應用和大數據分析,稅務征管系統可以全面掌握企業的收入、購進和開出發票等數據。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趙忠表示,高質量就業離不開國家相關就業制度和政策的支持。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大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還表示,收入分配機制改革需要稅費改革的配合,比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社會保障。
“一個根本遵循”是指堅持黨中央對宏觀調控的集中統一領導,“三個重大關系”是指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系、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系、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實現原創性、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的突破,這需要我們集中力量攻克短板與瓶頸,單憑市場機制難以達到這一目標,政府在此必須發揮主導作用。
北大國發院經濟學長聘副教授趙波建議,應暢通民營企業家反映意見、維護自身權利的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