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張曉迪
上半年糖價上漲,糖企獲利頗豐。近日,國內食糖龍頭中糧糖業(600737,SH)發布公告稱,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7.27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9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6.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03%。
中糧糖業稱,公司是中糧集團食糖業務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發展平臺,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 高品質的食糖產品,從事業務包括國內外制糖、食糖進口、港口煉糖、食糖貿易銷售以及番茄制品加工。公司擁有食糖和番茄兩大產業,是國內最大的食糖生產和貿易企業、國內最大的番茄制品生產企業,全產業鏈增值能力位居行業前列。
據報告,上半年,食糖類業務貢獻營收112.8億元,占比88.63%;番茄類業務貢獻營收13.34億元,占比10.48%。
糖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對于此次業績上漲,中糧糖業稱,2023年上半年,白糖走出大幅上漲行情。國際方面,印度減產超預期、泰國增產不及預期導致全球供應縮緊,而巴西由于天氣多雨阻礙收割壓榨,疊加港口排隊船只增加,短期貿易流依舊偏緊,支撐海外糖價高位運行;
國內方面,我國糖產量減產超預期,國內產銷數據持續走好、進口利潤依舊嚴重倒掛,切斷進口窗口,助力國內白糖價格走高。
中糧糖業稱,目前,其在國內外建立了完善的食糖產業布局,形成“自產+煉糖+進口” 的獨特競爭力,行業領導地位持續鞏固。其中,國內制糖領域,甘蔗糖加工廠及甜菜糖加工廠遍布于廣西、云南、新疆等優勢原料主產區,年產糖70余萬噸;海外制糖領域,公司運營的Tully糖業年產原糖30余萬噸,有效利用國際優勢資源保障國內食糖供給;
此外,公司加工糖公司糖源充裕,煉糖效能大幅提升,目前已形成超過200萬噸/年煉糖產能,居行業首位,目前在建的漳州糖業建成投產后,可增加 35 萬噸/年煉糖能力。中糧糖業稱,加工糖業務延長了公司食糖產業鏈, 平滑了大宗商品商情的周期性影響,奠定了公司的成長性和可持續性基礎,推動公司食糖經營量持續增長。
貿易糖方面,中糧糖業是我國食糖進口的主渠道,根據國際國內食糖市場走勢,階段性調整倉位和波段操作, 通過期現結合的方式,捕捉糖價趨勢行情,有力地保障了國內食糖供應。
此外,上半年,中糧糖業加速番茄業務轉型。作為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業,中糧糖業瞄準世界一流,深入精益管理,推進農業提單產,生產增產量、降成本、差異化,強化綜合競爭力建設。一是堅定轉型定力,從出口為主轉向國內,從大包裝為主轉向小包裝,通過品牌化提升番茄制品國內終端市場應用場景和消費習慣,加快向國內市場轉型;二是創新產能布局模式,積極探索番茄與甜菜糖綜合加工布局新模式,統籌工廠用工、原料保障、能耗優化等;三是推進品牌布局,落實品牌戰略規劃,以番茄醬、汁、丁為突破點,促進業務向產品系列化、品牌專業化轉變,上半年實現番茄制品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中糧糖業稱,其旗下中糧番茄是目前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業,立足大包裝出口商業優勢,不斷拓展國內番茄制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業務,積極優化市場布局,促進國內銷量實現穩步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雙碳目標背景下,中糧糖業所屬崇左工廠已正式獲得國內食糖行業第一張碳中和及碳足跡證書;目前,崇左糖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新發布的“科改示范企業”;“糖與番茄加工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獲批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