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獵云網 呂鑫燚
SHEIN找到了“新歡”。
8月25日,SHEIN和美國品牌管理公司SPARC宣布達成戰略伙伴關系,SHEIN將擁有SPARC三分之一股權,SPARC也將擁有SHEIN少量股份,形成相互持股的態勢。
這次戰略合作,將助力SHEIN打開新戰場。
SPARC集團由美國零售地產商Simon Property集團和服裝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共同成立。自成立以來,SPARC收購了大量的服飾品牌,Forever 21、Brooks Brothers、Barneys New York、Reebok等。在全球擁有超4200家零售店以及店中店。
其中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和線下門店的布局,是SHEIN達成戰略合作的主要目標。
根據合作細節顯示,SHEIN將獲得Forever 21線上分銷,并借助Forever21的零售網絡,在門店開設店中店、允許客戶線下退換貨等。
來源:官網截圖
從SPARC旗下大量服飾品來看,論價值和業內知名度Forever 21算不上是一個很亮眼的存在,且多次敗走中國市場,被稱為“時代的眼淚”,可為何SHEIN卻偏偏看中了它?
按照定位角度來看,Forever 21產品主打性價比,主要消費人群為年輕人,這兩點都恰好符合SHEIN的平臺定位。其次,根據2022年官方數據顯示Forever 21在全球擁有600多家連鎖門店。這也符合當下SHEIN對線下戰略布局的需求。
從默默無聞的獨立站,到全球最貴獨角獸之一,SHEIN的發展訴求早已不局限于“線上黑馬”這一簡單的代名詞。此外,眼下沖擊IPO在即,又逢TUME強烈擴張加速二者競爭,SHEIN急需講出更多新故事。
或許,牽手SPARC是個好篇章。
平臺化、線下場景,SHEIN全都要
此次合作后,SHEIN向市場展現了“我全都要”的氣勢。
根據合作細節顯示,SHEIN 網站和手機應用將上架 Forever 21商品。憑借SHEIN1.5億的用戶體量,將助力Forever 21打開一直薄弱的線上環節。而SHEIN也將在平臺化戰略發展中,再進一步。ABG CEO Jamie Salter 表示,隨著 SHEIN 進一步平臺化,SPARC Group 旗下的其它品牌也會陸續入駐。
今年5月,SHEIN就已瞄準平臺化發展,官宣將在全球市場推進平臺模式 SHEIN Marketplace。并選在巴西測試本地平臺模式,逐步滲透歐美地區,進而布局至全球。
從最先試點的巴西來看,本土商家可以在 SHEIN開店,需要負責運營、物流,其運營模式和國內淘寶類似。根據資料顯示,為了擴大平臺效應,吸引更多商家入駐。SHEIN發布了一系列扶持策略,包括前三個月免傭金、承擔退貨運費等。
據獵云網了解,目前SHEIN主要招募的商家類型為,國內電商、跨境電商、檔口型、工廠型、外貿型、品牌型,其中品牌型明確要求款式風格與SHEIN自營品類有明顯差異。此外,SHEIN也不再局限于服飾類售賣,而是進攻全品類,目前招募女裝、家居百貨、美妝個護、電子產品、汽車裝飾、家電產品等幾十個細分領域。
今年6月,SHEIN 公布“希有引力”百萬賣家計劃,在未來三年幫助全球 10000 個賣家,年銷售額突破百萬美元。“希有引力”百萬賣家計劃也將幫助 10 萬個中小賣家年銷售額達到 10 萬美元。
SHEIN對于平臺化發展可謂是投入了極大的精力,除了自身主站外,其多年來構建的品牌矩陣也在不斷深化平臺化發展。
目前,SHEIN旗下品牌已經超過10個,年輕快時尚ROMWE、高端服裝MOTF、歐美快時尚EMERYROSE、內衣品牌Luvlette、彩妝品牌SHEGLAM、鞋履品牌Cuccoo、寵物品牌PETSIN等。其中,ROMWE就采用了平臺化策略,支持第三品牌入駐以及非服裝品類的布局等。
除了平臺化戰略,SHEIN另外一件心頭大事就屬線下場景。
此前SHEIN就曾有接觸過快時尚品牌的收購,2021年,SHEIN和快時尚品牌ASOS競標,收購時尚集團Arcadia,后者旗下擁有Topshop、Topman、Miss Selfridge和HIIT多個品牌。最終,SHEIN敗走,ASOS以2.95億英鎊價格拿下Arcadia。
此次收購失敗,并沒有打消SHEIN的積極性,相反近兩年,SHEIN進攻線下市場的野心頻頻顯露。最初以快閃店的方式進行,曾在倫敦、紐約、迪拜等全球多地進行過嘗試。
去年11月,SHEIN在日本開設了全球首家永久性實體門店“SHEIN Tokyo”。和傳統的線下零售購買方式不同,SHEIN店內不直接銷售商品,以提供試穿和實物查看服務為主。消費者在體驗后,需要掃描商品二維碼,進行線上購買。這家長久實體門店,更注重體驗感,也將來用于承辦時裝秀。
SHEIN官方曾表示“這些快閃店構成了 SHEIN 商業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產品,并讓品牌與消費者互動。”
今年將是SHEIN大舉發力線下的一年,SHEIN 計劃 2023 年在 EMEA 地區開設約 30 場快閃店。其范圍包括歐美、亞洲等領域。
此次和SPARC合作,SHEIN將率先在Forever 21的門店中,擴大線下消費場景,日后也不排除在其他品牌線下店布局的可能性。SPARC超4000家的線下門店網絡,將助力SHEIN在線下場景的進一步開擴。
由此可見,此次合作對于SPARC和Forever 21而言,無疑是搭上了線上渠道的快班車。而對于SHEIN而言,線上、線下場景的多維度助力,才是合作的最終目的。未來的SHEIN,也絕不只是獨立站賽道TOP級的玩家,等待它要征戰的戰場還有很多。
營收下降、競爭加劇
SHEIN是一個經常創造“速度”的公司。
2020年8月,完成E輪融資時SHEIN的估值為150億美元,2022年4月SHEIN的估值暴漲6.7倍達1000億美元。
千億美元的市值,讓SHEIN成為全球三大獨角獸之一,此外還有馬斯克的SpaceX。
估值暴漲的原因,離不開SHEIN營收的大幅增速,2020、2021年SHEIN營收增速為211%、60%。然而2022年其營收增速略微滑落,總營收227億美元,同比增長52.8%。此外,凈利潤方面,2022年SHEIN出現了下降趨勢,凈利潤7億美元同比下降36%。再深入來看,SHEIN的用戶體量,也面臨著急速擴張后的調整期。根據招商證券數據,2022年7月,SHEINDAU環比下降4%的情況。
業績的波動導致SHEIN估值也開始縮水,2023年2月完成新一輪融資后SHEIN估值為650億美元。
這對于SHEIN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眼下SHEIN正處于IPO階段。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稱SHEIN已在紐約向監管機構登記進行IPO,有望在2023年底之前掛牌上市。對此SHEIN回應稱,“作為一家私人公司,我們不評論市場猜測。”
如若SHEIN要在當下時間節點完成上市,那找到更多業務推高發展空間進而帶動估值回暖,便成了其重要規劃之一。
此外,從行業來看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SHEIN憑借小單快反、極致低價的模式,走上飛速發展時期,縱觀業內難有對手可以與其抗衡,且SHEIN也在逐步分食老牌快時尚品牌ZARA、HM的市場蛋糕。
然而SHEIN營收、日活下降的時候,除了自身進入到平穩期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拼多多海外APP,TEMU的上線。
TEMU來勢洶洶,并且采用“以彼之長、攻彼之長”的模式,以同樣低價策略入局。其中,TEMU平臺內,夏季女裝價格多在10美元以下,此外,首單還有30%折扣,大部分商品享受包郵且免費退換,甚至低至一美元包郵。
此外,TEMU對SHEIN的優勢較為熟悉,其總部距離SHEIN不遠,據億恩網信息顯示,“拼多多在挖SHEIN的員工,面試要經過4-5輪不說,還會對SHEIN內部的工作細節問得非常詳細。”
經過一年的跑馬圈地后,據彭博Second Measure分析,今年5月,美國人在Temu的消費支出高出SHEIN近20%。
由此可見,TEMU已成為SHEIN不得不忌憚的對手。
SHEIN也積極調整了布局策略,今年初據SHEIN官方表示,已設立三個目標:銷售更多豐富款式的服裝;銷售更多更貴的服裝;贏得更多回頭客。
第一個目標,等于強化SHEIN更新節奏快的護城河。為此,SHEIN更改了供應鏈策略,以此來降低履約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今年4月,SHEIN在巴西圣保羅開設了第一個辦事處,計劃未來幾年在巴西投資7.5億雷亞爾,約合1.489億美元。
目前SHEIN和Coteminas簽署了合作伙伴關系,在巴西生產服裝。據外媒報道,近日,SHEIN在巴西已推出其首個本地生產系列產品。SHEIN巴西購物網站和應用程序商家中搜索“She(In)Brasil;EnvioNacional”即可找到相關產品,系列產品大約有300件。
第二個目標要從SHEIN自身主站的布局講起,去年SHEIN被曝光開始漲價,越是爆款商品漲價幾率越大,此外,SHEIN在去年末于美國試水會員制,推出了“SHEIN CLUB”,每季度花費6.99美元,享受9.5折優惠。目前SHEIN子品牌中擁有主打高端系列的MOTF。
最后一個目標或許和此次合作有關,線下零售體驗是購物必不可少的渠道,更能直觀感受商品質量和上身效果,利于激發即時購買欲望。
無論是從自身業績、估值出發,還是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SHEIN面臨著飛速擴張后的“危機時刻”。此時,SHEIN不僅要強化自身護城河,也要打出新的差異化底牌來應對。而這兩方面的訴求,合作方SPARC集團都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