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阿里拆分,菜鳥之后,子集團再次布局物流。
近日,淘天集團低調成立物流部,主要職能是平臺物流管理,協調社會化物流公司等物流資源。其負責人為陳明(花名紅方),直接向CEO戴珊匯報。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在阿里有菜鳥的情況下,為什么淘天集團還要成立自己的物流部呢?不同業務單元難免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此次淘天發力物流板塊,或許對雙方都是一個新的機會。
定位為第四方物流
據《晚點 LatePost》消息,物流部從籌備到成立耗時接近半年。目前,淘天集團物流部現正大量招人,從陳明到其下屬,都將招聘人才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目前在淘天集團招聘官網上,已經上線了四十多個物流部相關崗位,涵蓋運營管理、戰略規劃、成本管理、末端運營、服務商管理、倉儲管理等多個方向。
根據物流部釋放的崗位描述來看,淘天將來要做的更像是第四方物流的業務,即作為供應鏈的集成者、整合和管理者——為商家制定物流解決方案、制定倉儲管理、履約標準等,但一線運營仍交給服務商,包括菜鳥、順豐、通達系等快遞企業。
淘天集團物流部在官網的簡介描述寫道:與物流服務商生態保持良好的協同與共建,為商家打造出更具性價比的物流服務產品,以物流驅動商流助力生意增長。
簡而言之,隨著淘天集團自建物流部門,其與菜鳥集團之間的關系也出現了變化。對于菜鳥而言,淘天僅僅是眾多平臺客戶之一;而對于淘天來說,菜鳥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他們可以自己把控供應鏈環節。
億豹網了解到,在阿里集團拆分前,它的物流建設由菜鳥承接。2017年,為了提升天貓配送速度,與京東競爭,菜鳥國內供應鏈團隊甚至接近一半人直接劃到天貓。
菜鳥依托天貓超市的流量,逐漸建立了倉儲配送能力,但雙方又并非純粹的甲乙方關系。從天貓超市的角度看,菜鳥的服務是一種默認的、必須的選項,但它與社會化快遞公司相比,在成本上并不具有優勢。
同在阿里集團,菜鳥和淘寶天貓訴求也不同。淘寶天貓要提高用戶體驗、提升商家服務,因此需要建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而菜鳥國內供應鏈目前仍在虧損,國際業務、物流科技都比國內供應鏈更有想象力。
獲得新的想象空間
拆分后,雙方都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淘天集團可以在市場上尋找更具性價比的物流服務;菜鳥也可以從利潤和未來商業想象力上更自主地決策。
從現在的動作來看,菜鳥在供應鏈、國際等方面不斷發力。截至目前,菜鳥已經與全球TOP50的快消巨頭達成供應鏈方面的合作。在酒水市場,菜鳥近期先后與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簽約。
在國際方面,菜鳥近期不斷提升跨境服務時效。在宣布香港“次日達、不到必賠”之后,菜鳥推出英國快線,可實現平均7個自然日妥投,“極致快速、晚到必賠”。
菜鳥表示,7月份,菜鳥在香港的單量同比增長達雙位數。截至7月底,菜鳥在香港的累計用戶突破260萬,平均每3個香港人中就有1人使用過菜鳥的電商物流服務。
實際上,淘天集團自建物流部門早就開始探索,在今年5月份,淘寶首次推出了官方寄件功能,合作快遞包括菜鳥、順豐、韻達等。其發貨價格處于批量寄件和個人寄件之間,也讓小商家在起步階段有了緩沖的空間。
億豹網發現,但菜鳥仍然是淘天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8月初,菜鳥裹裹還宣布與淘天集團合作,面向商家提供總價值13億元的寄件補貼。而菜鳥驛站此前推出的送貨上門補貼,也由雙方聯合出品。隨著自營快遞品牌的推出,菜鳥還能為淘天集團提供更多價值。
和京東物流一樣,盡管雙方外部收入都已經達到70%,但整體實現盈利仍面臨挑戰,他們亟需證明“獨立發展”的戰略重要性。而對淘天集團來說,順應需求、補足能力短板也是它從一個大組織中獨立出來必須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