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見習記者 | 高菁
“目前國內的充換電模式在技術、政策、資金多個層面仍需要改進。”
8月26日,《電動汽車與分布式儲能系統發展報告》白皮書的撰寫者之一,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東旭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在白皮書發布會上,楊東旭重點提及了V2G模式,即車輛到電網(Vehicle-to-Grid)的雙向充電技術,也稱為車網互動。V2G的核心在于將機動車電池用作分布式儲能系統,并與城市能源系統相連接,實現能量的雙向流動。
具體來說,當城市電網負荷過高,即缺電的時候,由電動車儲能源向電網饋電;而當電網負荷低,即電量用不掉的時候,電動汽車儲能源用來存儲電網過剩的發電量。“V2G模式是未來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電動車輛向電力系統的能量互聯互通的關鍵技術之一,有望在未來得到廣泛應用。”白皮書稱。
楊東旭表示,要實現V2G模式的落地,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即城市能源使用優化、優化電動汽車補能方式和電動汽車應用推廣優化。其中,優化電動汽車補能方式直接決定了其他兩個問題,是關鍵所在。
“V2G模式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是相關技術需要廣泛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以確保各個車型和電網之間的兼容性。”白皮書中也提及。
白皮書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聯合研究編撰,并于當天對外發布。
白皮書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何實現城市能源的高效協同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
公安部7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62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9%,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1259.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7.8%。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20年曾預測稱,到203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將占汽車總銷量的50%以上,其中純電動汽車將占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
就電動汽車與分布式儲能系統的協同發展,白皮書提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標準化的建議。其提及,充換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國內圍繞電池尺寸、電池安全等方面標準尚未形成強制性國家標準,制約跨品牌、多車型、換電平臺和裝置技術的通用性推廣。
白皮書還提出了加快充換電模式推廣應用、積極發展電動汽車蓄電池梯次循環利用、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相關政策有序銜接等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