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邁進28萬億元!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2023年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
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8家,內資基金管理公司9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8.80萬億元。與上月相比,環比大增1.11萬億元,也同時創出歷史新高。

從公募基金的數量來看,截至7月底,最新基金只數達到11039只以上,環比增59只,一舉突破1.1萬只關口。
從類型看,封閉式基金的份額和凈值規模均出現縮水,開放式基金的份額和凈值規模環比均出現增長。
具體到投資類型來看,權益基金規模出現增長。其中,股票型基金資產規模新增1277.77億元,達到2.83萬億元;同期,混合型基金的份額卻減少了450.44億份,資產規模也同樣減少414.31億元,為4.59萬億元。這意味著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和份額雙增主要依賴于ETF。
固收產品方面,在債市牛市的影響下,債券基金規模新增1786.9億元,至4.94萬億元。同時,上月縮水超4000億的貨幣基金迎來大逆轉,單季度大增8159.92億元,至12.30萬億元,成為7月份總體規模大增的主要抓手。7月份以來,多只債券基金相繼發出限購公告,旨在風險控制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此外,QDII基金7月份的份額大增81.88萬份,資產規模增加424.98億元,規模增幅達到11.84%,也是7月份規模增幅最大的基金類別。這和外圍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以納斯達克100指數為例,截至7月末,該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超40%,相應的QDII基金份額也出現增加。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近期市場整體處于一個比較脆弱的格局,當前的市場主要是信心的問題。信心的恢復一方面要靠經濟自身的改善,這是一個慢變量,中期有望看到,另一方面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持續推出,一線城市地產需求端政策放松、地方債務化解方案、活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舉措等均是值得期待的重要政策。歷史上看,政策底之后,市場還需要一個磨底的過程去確認市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