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來到中國市場十余年后,馬瀧齒科遞表港交所。
據港交所8月22日披露,馬瀧醫療管理(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瀧齒科”)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海通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
當前,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收入計,馬瀧齒科已是中國所有民營口腔醫療服務供應商中的前十,并且是中國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供應商中的第二名。
從財務收入來看,馬瀧齒科現階段還未盈利。而和行業老大瑞爾集團相比,該公司的規模水平一般。在業務結構上,該公司以普通牙科和正畸為主。
當前,由于國內的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社會公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也持續加深,這都使得口腔領域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只是,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且消費降級的當下,馬瀧齒科會是突出重圍的那一家口腔連鎖嗎?
目前仍是虧損
一直以來,口腔行業都有“金口銀牙”的傳說,曾經也有不少公司啟動IPO計劃。但截至目前,口腔行業上市的公司僅有瑞爾集團和通策醫療。并且,行業之中,只有通策醫療持續盈利。
2022年3月,瑞爾集團上市,被稱為是“中國中高端口腔連鎖第一股”。當前,該公司發布了上市后的首年數據。截至今年3月31日,瑞爾集團收入為人民幣14.74億元,較同期減少9.2%,年內虧損2.23億元。
而在瑞爾集團的招股書中,2019年-2021年(截至3月31日)期間,其收入是10.8億元、11億元、15.15億元,年內虧損3億元、3.26億元、5.98億元,持續處于虧損狀態。
在二級市場上,上市一年半以來,瑞爾集團的股價也已經腰斬。通策醫療方面,該公司的業績近年存在波動,股價更是在種植牙集采的聲浪中跌幅慘烈。今年上半年,通策醫療營收約13.63億元,同比增加3.38%;歸母凈利潤約3.04億元,同比增加2.99%。
當前,馬瀧齒科的財務狀態也是虧損。據該公司招股書,2020年-2022年,企業收入為3.2億元、3.99億元、4.84億元,期內凈虧損為5940萬元、1.62億元、3790萬元。
在業務方面,馬瀧齒科主要涉及三大口腔醫療服務領域,即普通牙科、正畸科及種植科。而提供口腔醫療服務,也是該公司的主營業務。2020年-2022年,企業醫療服務收入分別為2.82億元、3.23億元、4.07億元,占比為88.4%、80.8%、83.9%。
三大業務板塊之中,普通牙科和正畸為馬瀧齒科貢獻了極大的收入。
普通牙科可簡單理解為各項牙科疾病治療,大眾熟知的補牙、根管治療、洗牙等均屬于這一項業務。而對于齒科集團而言,這項業務屬于基礎業務,雖然利潤不及正畸和種植,但它體現的是一家公司的專業醫療水平。2020年-2022年,馬瀧齒科依靠普通牙科服務實現收入1.35億元、1.46億元、1.78億元,占比42.4%、36.6%、36.8%。
在正畸業務方面,2020年-2022年,馬瀧齒科有4100宗、4200宗、3500宗正畸服務訂單。截至招股書期末,公司已為超過2.1萬名正畸科患者提供服務。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該公司的正畸科服務數量及所服務的患者數目位居民營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前列。
2020年-2022年,馬瀧齒科來自正畸科服務的收入分別為1.05億元、1.22億元、1.78億元,占比32.9%、30.7%、36.7%。
同一時期,馬瀧齒科的種植生意有2200例、3000例、2400例病例,來自種植服務的收入分別為4180萬元、5430萬元、5060萬元,占比13.1%、13.6%、10.4%。
在種植牙領域,種植牙耗材集采于今年第二季度在全國范圍內落地。同時,在這一“耗技分離”的行業變革中,除了部分種植牙耗材被集采外,監管也對種植牙的醫療服務收費進行了管理。整體而言,這一領域的盈利預期在下降。
事實上,在正畸領域,集采也在發生。去年12月,陜西省醫療保障局牽頭組織16?。▍^、兵團)聯盟口腔正畸托槽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最終, 32家企業的572個產品擬中選,擬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為43.23%,最高降幅88%。不過,該次集采對于經濟發達的華東地區影響有限,這也使得現階段正畸領域的集采目前影響力有限。
在規模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馬瀧齒科在全國13個城市設有29家馬瀧齒科品牌專科口腔門診,145名牙醫,271張牙科治療椅。
這其實也意味著,馬瀧齒科的規模一般。如果是與行業第一的瑞爾集團相比,規模差異巨大。因為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爾集團在中國15個城市就擁有了7家口腔醫院和104家口腔診所。
不過,瑞爾集團的規模一方面是該公司在上市前大舉擴張、崇尚規?;瘍瀯荩涣硪环矫?,該集團7家醫院均是瑞泰口腔品牌經營的,104家診所中,瑞爾齒科品牌有51家,瑞泰口腔品牌有53家。瑞泰口腔是瑞爾集團旗下的中端口腔品牌。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占據下沉市場,瑞爾集團的動作也不少。而與其相比,馬瀧齒科目前還沒有出現下分中端口腔品牌的舉動。而通策醫療方面,上市17以來,該公司旗下現有74家醫療機構、2056名醫生。
從馬瀧齒科在國內的發展歷程來看,其一直屬于不急于擴張的公司。畢竟,該公司在國內成立10年初頭,也僅僅是擁有29家專科門診。
提供醫療服務之余也賣貨
馬瀧齒科原是一個葡萄牙的口腔品牌,由牙科博士保羅·馬瀧(也稱Malo博士)于上世紀90年代創立,在海外的名稱為“MALO CLINIC”。即,馬瀧診所。由于在全球擁有眾多分支機構,馬瀧診所也被稱為是馬瀧診所集團。
直至2012年,這家海外口腔集團都與中國都鮮有交集。但就是在那一年,它被知名醫療健康領域投資人邵宗宗正式相中,引入中國。目前,邵宗宗是馬瀧齒科創始人、執行董事兼董事長。因此,從公司發展歷程來看,馬瀧齒科實則是從一個外籍醫生+投資人的創業項目成長起來的。
有意思的是,在引入中國初期,馬瀧齒科甚至否認過“走高端路線”的說法。邵宗宗在2015年接受《融資中國雜志》采訪時介紹,馬瀧診所實行全球定價,其在中國市場的定價水平與三甲醫院相一致,因此不算高端。
盡管存在前述發言,但馬瀧齒科在國內的開業景象至今也是行業記憶。2013年11月,該集團在中國大陸的首家實體機構落地北京,選址CBD商務區(中央商務區),營業面積達500平方米。當時,這家診所的牙醫、技師全部來自其全球總部,均是外籍醫生。
在產業環境上,2013年時逢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大潮,中國醫療服務產業快速崛起,高端、???、連鎖醫療機構成為投資領域的香餑餑。疫情之前,國內齒科連鎖想要上市的消息不斷傳出,而后紛紛偃旗息鼓。而今,包括醫療行業在內的產業投資遇冷已有一段時日。
和同行相比,馬瀧齒科在業務結構上稍有不同,這也是這家公司的特色。即,除了醫療服務,該公司也做產品銷售并向第三方出售運營經營。
在產品銷售方面,據公司招股書,自2015年起,馬瀧齒科向第三方口腔醫療服務商提供義齒及相關耗材及服務,可提供可摘義齒、牙冠、牙齒貼面及種植體支持的義齒。而該公司要進行產品銷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可促進其患者群變現,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其患者黏性。截至目前,企業還推出了自有品牌口腔護理產品,包括牙膏、牙刷及牙線。
整體而言,馬瀧齒科的產品銷售收入不高。2020年-2022年,來自馬瀧產品產生的收入為3120萬元、5900萬元、5760萬元,占比分別為9.8%、14.8%、11.9%。
不過,雖然實現的收入有限,但在2020年-2022年期間,馬瀧齒科分別收到超過2萬、2.8萬、2.2萬份義齒業務訂單,顯示了其產品受市場認可的程度。
除了賣口腔產品,馬瀧齒科還有一個稱為DSO的業務。所謂“DSO業務”,是旨馬瀧齒科向其客戶提供業務管理及支持服務。
這項業務是2019年開始開展的,服務對象主要為第三方口腔門診,服務具體可涵蓋運營支持、醫療支持、營銷指導及客戶管理。也就是,作為前輩的馬瀧齒科向后備們提供運營管理的經驗,但要收費。和其他領域相比,齒科是個創業門檻相對較低的行業,因此容易吸引新的創業者加入。不過,企業的經營管理可能也是另一門學問。
在招股書中,對于業務范疇,馬瀧齒科舉例稱,該公司的標準操作規程能幫助第三方考核其運營團隊績效,以優化組織結構;其集中采購系統能幫助第三方在面對供應商時擁有更強的談判能力,減低采購成本;同時,有助于牙醫獲得專業學習機會,并及時掌握新的醫療方案、設備及技術。
馬瀧齒科認為,其DSO計劃能使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諸多利益相關者受益。當然,通過這項服務,馬瀧齒科實則也了解了其DSO服務門診的運營狀況。而這部分“情報”,也可成為其潛在戰略投資或收購目標,以支撐其日后成長。
目前,DOS計劃占馬瀧齒科業務的比重更小。2020年-2022年,來自馬瀧齒科DSO網絡的收入分別為260萬元、580萬元、人民幣610萬元,占其同期總收入的0.8%、1.4%、1.3%,接受其服務的門診數量分別為有31家、46家、38家。截至今年4月底,這個數據變成50家。
行業環境上,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由2015年的433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幣83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9%,有不俗的市場潛力。不過,這個行業的競爭壓力同樣存在。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國內共有約6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口腔診所”。 2020年-2022年間,國內相關企業注冊總數約為4.3萬家、5.2萬家、6萬家。而除了數量多以外,國內口腔領域同質化嚴重、服務質量仍需提升的問題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