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8月25日,美國品牌管理公司SPARC宣布與SHEIN達成戰略伙伴關系,SHEIN將擁有該集團三分之一股權,而SPARC也將擁有SHEIN少量股份。
SPARC集團此前由兩個公司組成,分別為美國零售地產商Simon Property集團和服裝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在過去幾年,SPARC集團接連收購了Brooks Brothers和Barneys New York等時尚品牌,
其中也包括Forever 21,而這大概也是此次SHEIN發起交易的主要目標所在。
除此之外,SPARC在全球還擁有4200多家零售店以及店中店。
“SHEIN獨創的按需生產模式以及消費者線上體驗,結合SPARC 在零售以及品牌管理方面豐富的經驗,雙方將持續開展優勢互補,加速產品創新、開拓新業務領域、提升客戶體驗,從而進一步擴大在時尚領域的市場影響力。”SPARC對外表示。
可以預計的是,該合作將擴大對Forever 21在SHEIN線上的分銷,同時增加SHEIN平臺上的時尚產品豐富度——在白熱化的服裝跨境電商競爭中,加入美國等地消費者熟悉的品牌,對SHEIN來說是加分項。
同時,SHEIN產品也可能借助SPARC的零售網絡進入線下門店。
回溯過往SHEIN一系列動作,這項交易變得不那么意外。
界面時尚曾報道,SHEIN參與了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團競購,最后輸給快時尚電商ASOS。同樣來自英國的快時尚品牌Missguided也曾傳出將被SHEIN收購。
可以肯定的是,SHEIN一直有對外收購快時尚品牌的意愿。而這也與其近來愈發外放的運營策略相符。
過去SHEIN悶聲構建供應鏈、物流體系和銷售與營銷體系的時期或將告一段落。伴隨著影響力的上升,以及謀求進一步的成長空間,SHEIN必然要更積極地進一步建立其全球化與本地化的國際影響力。
縱觀商業歷史上知名公司的全球化過程,影響力擴張都離不開產品、資本、資源等領域。
據CNBC,SHEIN執行副董事長唐偉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表示,在美國銷售的推動下,SHEIN在2023年上半年盈利創新高,今年在巴西的商品交易總額增長了兩倍。
SHEIN在5月完成了新一輪價值2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泛大西洋資本,以及阿聯酋和沙特主權財富基金。融資完成后,SHEIN最新估值約為660億美元。
隨著進入的市場愈多,SHEIN也在加速海外建廠建倉,并加碼平臺化模式。SHEIN此前表示將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建設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總部,同時在土耳其和巴西設立新的生產工廠。綜合性電商平臺“SHEIN Marketplace”也在5月正式上線,允許第三方商家入駐,巴西和美國是最先試點的市場。
此次通過收購SPARC集團股權來參與Forever 21運營便是其“外放”策略更進一步的體現。而在將柔性供應鏈和依托智能體系的互聯網銷售模式打磨多年后,SHEIN也到了將經驗推向前端,直接在成熟品牌層面輸出的階段。
但或許雙方的聯動還不止這些。
上述SPARC表述強調雙方將加速產品創新,以及SHEIN的按需供應模式,讓業內不乏猜測Forvever21可能將借助SHEIN的柔性供應鏈來更好實時洞察消費者需求并進行按需生產,來進一步推動產品創新以及競爭力。
成立于2012年的SHEIN通過其自有品牌的運營,驗證了柔性供應鏈在服裝行業的極致效用,如今也到了將柔性經驗和方法論推廣向行業的階段。SHEIN全球ESG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按需生產有利于顯著降低庫存,如果產業更多品牌采用這種方式,產業浪費將大大降低至少20%。
今年5月SHEIN推出全球賣家招募計劃時,也曾強調入駐其平臺的第三方賣家和品牌可以學習其柔性按需供應的方式。
界面時尚曾報道,SHEIN自有品牌背后使用的是一種名為“小單快返”的供應體系。借助打磨完善的智能生產系統,SHEIN能夠根據趨勢快速小批量生產服飾。如果出現爆款,便快速追加生產,即使產品滯銷,訂單規模小也不至于造成庫存堆積。
這套模式最初被Zara和H&M等歐洲快時尚品牌采用,但SHEIN以廣州為據點,整合產業上下游原材料、生產制造、物流商各方資源,以其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技術系統和工具,逐漸將供應商轉型更為靈活和敏捷的柔性生產,將生產效率拔高。這是SHEIN相較歐美品牌的優勢,并且隨著歐美快時尚品牌向中高端偏離而愈發鞏固。
從當前披露的信息來看,SHEIN與SPARC集團處于互惠互利的關系。SHEIN也可以對Forever 21的線下渠道加以利用。
雖然是從線上起家,但過去幾年里,SHEIN也接連在法國和日本等市場開設快閃店,讓虛擬的形象向觸手可及的實體化方向轉變。借助Forever 21已有的門店網絡,SHEIN可以結束“打游擊”的狀態,持續進行線下渠道試驗。
門店客流、坪效、裝潢和服務等領域對SHEIN都是新事物,通過長期門店才能積累到有效經驗。Forever 21的價值在于它此前已有一定知名度,但經歷破產重組后又接近一張白紙,SHEIN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門店體量不至于讓其背負過大負擔。
最重要的是,隨著出海賽道愈發擁擠,SHEIN需要找到能將其自營品牌背后的柔性供應鏈和延展的平臺模式發揮更大效應與影響力并產生效益的方法,以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成為一套擴散增值的模式。
不過,如今Forever 21雖然接近一張白紙,但要將其重新運作起來的難度并不算低。
Forever 21的認知度已經大幅落后于其它快時尚品牌。市場愿意留給它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多,一個案例就是,其重返中國市場后只能從三線城市開始擴張。在美國,Forever 21除了在2022年宣布新開設14家店外,之后便沒有其它大動作。
因此SHEIN強大的線上渠道,或許將是它重新發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