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伍洋宇
8月23日,京東宣布下調自營商品包郵門檻。此前在京東購買自營商品,訂單金額滿99元才能達到包郵標準,目前這一金額已降至59元。
同時,京東PLUS會員權益也做了調整。本次權益升級后,PLUS會員可從過去每月五張運費券,變為享受無限包郵權益,不再需要運費券。
不過,本次包郵規則調整僅針對自營商品,其他第三方商家仍按照其原有運費模板。
這是京東自營首次下調包郵門檻。一方面,京東希望通過調整運營規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復購率,加強平臺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這也被行業視為京東在百億補貼之后的又一個低價競爭策略。
今年3月,京東正式上線百億補貼。圍繞“低價心智”,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曾表示,京東百億補貼頻道的上線,對于京東“低價心智”的打造而言僅僅只是開始。未來,京東零售將在每個環節都圍繞“低價”的目標,持續完善自身能力建設,實現“天天低價”。
目前看來,自營頻道下調包郵門檻是京東打造低價心態的新一步。相較行業中其他主流電商平臺的自營頻道,以天貓超市為例,其主要采用有門檻包郵,免費標準為88元。以第三方商家入駐為主的平臺則主要以賣家運費模板為準,淘寶和拼多多大量商家采取無門檻包郵,低價優勢更為明顯。
在消費整體疲軟的宏觀背景下,曾經重倉天貓或者說消費升級的阿里巴巴也不免調整策略,回歸淘寶。以此來看,京東自營進一步加入該趨勢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