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初曉萌
翠山環繞,碧水涵光。作為齊魯文明的緣起之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臨沂往往以生態旅游聞名于世。但少有人知的是,對比發達的文旅市場,臨沂的工業產業也并不遜色。
以臨沂市河東區為例。上半年,全區143家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9%,工業增加值增速15.2%,有效拉動全區GDP增長,半年畝均稅收6.9萬元,工業技改增幅25.2%。
對于一座生態城市,這樣的數據實在難能可貴。然而解讀河東區工業的發展,不能僅僅著眼于其表面上的規模擴張,更應深析其內在轉型脈絡,明晰其發展邏輯。
如何兼顧生態城市的內涵以及工業發展的導向,河東走出了一條頗具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新型工業化下的新機遇
河東區工業發展的背后,其實有著深厚的時代背景。
近年來,隨著傳統產業增長乏力,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創新推動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未來城市產業發展的方向,已經是大勢所趨。河東區將加速突破工業強區建設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首來抓,體現的就是形勢變化下的應對之策,而這也將城市的工業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近年來,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出現了新趨勢,即更加強調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產業水平提升和價值鏈升級;平臺經濟成為新的產業組織形態;綠色發展也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和新的戰略任務,還將帶來新一輪綠色革命。
其實這也是當下河東工業產業發展的內核所在。
據統計,1-6月份,河東區新培育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全市排名第1,1家省“瞪羚”企業;11家省市級“一企一技術”“綠色工廠”,7家市級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為區內6家企業匹配人才申報國家人才專項,目前6位人才均已推薦到工信部。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河東區突破工業強區建設的雄厚潛力,在新型工業化的政策主導下,河東區高端產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今年上半年,全區143家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9%,工業增加值增速15.2%,有效拉動全區GDP增長,半年畝均稅收6.9萬元,工業技改增幅25.2%。
不僅如此,河東區在工業強市“奪旗打榜”考核列全市第4名,被評為“全省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縣區”。而這,既是對河東區發展戰略的印證,也是對河東區工業發展潛力的肯定。

發力工業加速突破新賽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2023年伊始,臨沂把建設先進工業強市放在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提出工業“量質齊升、兩年萬億”的目標。
而對于河東區而言,工業加速突破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在區委十五屆二次全會上,河東區把今年確定為‘重點突破年’,其中第一項突破工程就是工業倍增突破工程,提出利用3至5年時間,力爭使規上工業企業個數、產值、稅收三項指標實現翻番。
1月31日,河東區召開了工業強區加速突破動員大會。“我們提出在繼續抓好‘三大三強’‘十個大抓’工作基礎上,突出抓好‘五個加速突破’,在目標上力爭由過去3至5年翻番,調整為力爭3年翻番,加壓奮進、強力突破,為全市作出更大貢獻。”河東區委書記姚運明說。
今年,河東區建立起了“服務企業秘書專班”工作機制,因企施策、精準幫服。每年篩選20家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力爭到2025年,全區規上企業達到260家,培育產值10億元級企業12家,50億元級企業3家,100億元級企業實現破零。對1000多家規下企業,加大扶持引導力度,爭取更多的規下企業升規納統,力爭到2025年,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產值過億元企業20家以上。持續實施“百企百項”技改工程,組織實施106個技術改造項目、2個市級技改標桿項目,力爭全年完成技改投資50億元,技改投資增長25%。
2月14日,河東區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吹響了工業加速突破的沖鋒號。集中開工的22個項目,涵蓋先進制造業、醫藥健康、現代物流等多個領域,總投資146.4億元,發起工業3年翻番的迅猛攻勢。
自抬標桿,加速突破,意味著河東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實施強力突破。
一方面,河東區將招商引資定為“頭號工程”,按照對接“央企省企、500強企業、上市公司”三大行動,以及“十個不招”的原則,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擂臺賽。聚焦“實、好、多、快”的目標定位,充分發揮15個產業招商分局、3個駐外聯絡處的招商引資作用,力爭全年招引工業項目40個、過10億元工業項目3個,到位資金6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為加速工業產業集聚發展,河東區謀劃了“雙十園區”的產業格局,包括10個制造業產業園區、10個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其中光伏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園、食品產業園、東部商城、東城金谷等5個園區已初具規模,形成加速突破的強勢。
通過園區建設,河東區不斷完善產業鏈配套,吸引“重量級”項目入駐,實現工業產業集聚發展。
打造光伏產業新高地
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產業園區建設,一切最終還是要落在項目建設上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光伏產業正是河東區突破戰新、彎道超車、擁抱雙碳的重要實踐。
圍繞培育500億級光伏產業園區為目標,河東區以重點產業鏈提升工程為抓手,大力實施光伏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完善產業配套,著力打造技術領先、上下游協同、聯動發展的光伏產業集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以光伏產業鏈為特色的臨沂光伏產業園,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光伏產業園區。河東區通過建設光伏產業園區,招引一批高品質新能源企業,著力打造光伏產業鏈項目,加速向產業強區進軍。
在位于河東區光伏產業園的歐達年產10GWp光伏組件及2GWh智慧儲能系統生產基地,10萬平方米的廠房里,經過多條智能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多道工藝下線的一塊塊高效光伏組件分外閃耀。

這個由寧波歐達光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項目,從開工到達產僅用了175天,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運營,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實現產值2.6億元,再一次刷新了項目建設的“河東速度”,并被評為2022年全市高質量發展好項目第一名。
基于全產業鏈的培育和技術創新的優勢,河東區光伏產業發展活力不斷顯現。河東區將繼續搶抓“雙碳”機遇,以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光伏產業新高地,揚資源豐富、區位優越之“長”,補產業鏈發展之“短”,全力引進鏈主企業、龍頭項目,力爭用3至5年時間形成30GW光伏組件、15GW光伏電池、15GW儲能生產能力,產值過500億元,打造光-儲-充一體的山東省最大的全產業鏈光伏產品智能制造園區,推動光伏產業在河東區這片沃土上“橫空出世、加速崛起”。
工業興則經濟強。以光伏產業帶動產業強區建設提速,全區上下“一盤棋”,規上規下齊發力,河東區工業加速突破的凌厲攻勢將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