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宛
如今香港又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下。早在綜藝《聲生不息》播出時,社交媒體上就有了討論的熱潮。音樂、電影和電視劇共同塑造了城市的印象,而由此延伸出來的視覺形象,包括明星穿著及其帶火的一系列品牌,則造就了名為“香港時尚”的概念。
很難籠統歸納什么才是原汁原味的”香港時尚”,畢竟香港的本土時裝風格被細分至多種。
比如由周慧敏等老牌影星定義的傳統“港風”,指的是清純復古的少女著裝風格。這是最普遍被人接受并傳播的香港時尚。梅艷芳、張國榮和鄭秀文在舞臺上的造型來自本土品牌和國際奢侈品牌,更大膽先鋒,人們同樣默認這是香港時尚的一部分。
無論如何,許多人共同承認的是,香港時尚的吸引力來自于從1950和1960年代開始興盛的都市文化,以及其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的地理和文化位置。這讓香港時尚在維持自身生命力的同時,也將其影響力輻射到整個亞洲地區。
時尚展會CENTRESTAGE便是脫胎于這樣的文化背景。其前身是“香港國際時尚薈萃”,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在2016年改名后將舉辦時間從每年1月移至9月。有別于商貿性質更強的“香港時裝節”,CENTRESTAGE以營銷為主,目的以推廣設計師品牌為主。
但有趣的是,作為一個從香港發起的時尚活動,參與CENTRESTAGE的本土品牌和全球其它國家和地區品牌的品牌數量常常旗鼓相當。
以即將在2023年9月6日至9日舉辦的第8屆CENTRESTAGE為例,參與方既有來自香港本地的設計師品牌REDEMPTIVE、Absurd Laboratory和Róu So,也有來自澳門和中國臺灣的Earlyink和Pei-wen Jin,以及誕生自日本和越南的FETICO和XAVAN。
很顯然,如今香港更為主動地強調自己在全球時尚行業中的地位。
這和過去有著明顯的區別。而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香港時尚多是借助音樂和電影等娛樂行業對外輸出,無意識色彩較濃。那是香港時尚這個標簽開始逐漸成型的時代。
和日本以及韓國等同樣誕生于亞洲的時尚力量相似,香港時尚也是從承接服裝制造業起步。而當行業已經步入成熟甚至飽和期后,許多香港工廠開始拓展自有品牌為主的高增值業務,主要是為了在規模較小的香港市場之外尋求更多機會。
于是能看到1980年代之后,便有班尼路、堡獅龍、鱷魚、佐丹奴等香港品牌開始密集崛起。這些品牌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內地快速開店擴張,共同塑造了人們對香港時尚的最初記憶,是香港時尚大眾且本土的一面。
另一面則由I.T、Joyce和連卡佛這些高端買手店塑造。它們代表中產階級以上的審美和生活方式,不僅將國際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引入香港,同時也是許多街頭潮流品牌最早在亞洲落地生根的據點。
Joyce創始人馬郭志清的故事就常常被講述。1971年,她就在文華東方酒店開設了一家用自己英文名命名的買手店,頗有預見性將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的設計帶回香港。 香港專欄作家靳清松曾寫過,拿著印有綠、白、咖、黑條紋的Joyce紙袋在街上走,絕對有高人一等的感受。
發展至今,香港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時尚產業鏈,涵蓋了從生產到銷售的上、中、下游,大量公關策劃公司和貿易公司則帶來了多元的活動和豐富的品牌組合。
但若細看,香港時尚雖然橫跨了大眾到高端,但這一跨卻步子極大,中端和中高端定位的本土品牌處在相對薄弱的地位。
隨著消費者喜好和社會文化的變遷,香港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定位“香港時尚”。
2016年,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在發表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宣布預留5億港元推動時裝發展,用于全球推廣香港設計師品牌、設立設計師培育計劃、為設計師提供技術資源等。CENTRESTAGE也是在這一年獲得契機,成為香港時尚業的重要部分。
畢竟,培育新人是向行業注入動力的有效方式。
但CENTRESTAGE也有新的想法。相較于將所有資源全部投入到扶持誕生于香港本土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吸引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品牌參與實際上更能體現出香港作為國際性城市的定位。這也是將香港時尚向外輸出的一種方式。
推出設計師獎項是最常見的手段,獲獎者能夠得到一系列行業資源,例如前往著名品牌總部實習、海外交流,入駐或與知名買手店品牌推出限量合作系列等。此外,CENTRESTAGE還為許多品牌提供曝光的機會。
REDEMPTIVE和FETICO便是受邀將在9月揭幕CENTRESTAGE的時裝秀“CENTRESTAGE ELITES”上登場,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同步進行直播。隨后舉行的“Fashion Hong Kong Runway Show”,將由112 mountainyam、ANGUS TSUI、DORISKATH和SUN=SEN這四個曾參與國際時裝周的品牌共同呈現2024春夏系列。
其中不少設計師品牌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風格和知名度,有著較為穩定的銷售渠道。它們參與CENTRESTAGE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體現品牌國際性。對于來自香港之外的品牌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
不過,這也不僅僅是設計師品牌的聚會。包括國際四大時裝周在內的幾乎所有時裝展會,都會吸引來大量的媒體、買手和其它產業機構。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和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均是CENTRESTAGE的參與者,伴隨著邊境開放,日本及韓國等機構和時裝Showroom也會在暌違3年后再次登場。
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2年,雖然受到數波疫情的影響,參與CENTRESTAGE的品牌數量卻從235個逆勢增長至243個,凈展覽面積也從1199平方米拓展至1684平方米。來自品牌和市場的認可度顯然已經建立起來。
最重要的是信心。
這除了得益于CENTRESTAGE匯聚各種資源并將其具體落實執行的能力,更重要的地方還在于,香港本身就有著許多難以被替代的市場優勢。更關鍵的是,香港國際貿易的地位仍然堅實,無法被市場所忽略。
作為國際自由貿易港,香港在稅務和倉儲方面的成本和靈活度也更高。這些獨特的優勢不僅為香港吸引來了大量的國際時尚品牌,也招徠了許多跨境電商,它們是除了買手店之外,獨立設計師品牌進行商業擴張的另一重要幫手。
隨著CENTRESTAGE等時尚項目扶持出越來越多知名的獨立設計師,香港時尚的形象愈發豐滿。因此,許多時尚品牌愿意繼續在香港市場長線投資,并對這里的前景保持樂觀。其中就包括許多對市場環境頗為挑剔的奢侈品牌。
香奈兒近期以每月約300萬港元的租金租下銅鑼灣渣甸街京華中心約1765平方米的兩層復式商鋪以及高達6層的沿街廣告外立面,租期由2023年5月起至2026年5月止,其后共有2次3年續租權,最長總租期可達9年。
這是香港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租金最高的商鋪租賃個案。香港是全球香奈兒門店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當前共有8家香奈兒精品店以及2家鞋履專門店。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里,國際性奢侈品牌在香港依然維持了頗為高調的姿態。
可以看到的現象是,包括路易威登、普拉達和華倫天奴在內的數個奢侈品牌,在2020年年初關閉了位于銅鑼灣和尖沙咀等商區的門店。但從2021年開始,許多奢侈品牌隨機以舉行旗艦店的形式回歸。
首先是愛馬仕,它位于海港城的旗艦店在2020年年末重新開業。隨后迪奧在海港城開設了全港規模最大的旗艦店,同樣位于海港城的CASA LOEWE也是雙層大店。 其它選擇在尖沙咀開設大型旗艦店的奢侈品牌還包括伯爵、梵克雅寶和戴比爾斯。
也不只是奢侈品牌,在過去3年里,人們也可以看到香港為消費者提供的時尚零售體驗正在向更為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當奢侈品逐漸開始從街鋪轉向購物中心后,原本空出的大型街鋪如今被更多中型品牌填上。此前李寧就以每月200萬港元(約合183萬元)的租金租用了新港中心約630平方米的雙層門店。來自日本的美妝集合店品牌松本清則租用了尖沙咀金巴利道一處約540平方米的門店。
國際旅游和內地通關后,香港時尚零售業的恢復的姿態更為迅猛。
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在2月6日全面通關后,僅僅2月訪港旅客數字就已經達到146萬人,是3年以來單月訪港旅客人數首次突破百萬。包括恒隆地產和香港置地在內的開發商都曾向界面時尚表示,旗下香港商場人流量增長態勢明顯。
早在全面通關恢復之前,香港多個地標性零售物業就已經出現了業績重新恢復增長的跡象。包括海港城在內的數個高端購物中心開始錄得1%至5%的增長。而在其母公司九龍倉最新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中,海港城上半年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9%和16%,出租率達到96%。
太古地產的財報則顯示,金鐘太古廣場2023年上半年租用率為97%,零售銷售額增長59.5%。恒隆地產在香港并不舍有奢侈品零售項目,但位于香港的恒隆中心銷售額和銷售額租金也分別增長22%和40%。
而連卡佛載思集團主席Blondie Tsang曾表示,自2月以來持最高等級貴賓會員卡的內地旅客在港消費額,按周呈現出高兩位數增幅。毫無疑問,堅挺的零售業表現證明了香港依然是那個閃閃發光的國際時尚都市。
這或許正是香港時尚行業為何仍然值得關注。諸如尖沙咀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即能開設橫跨數層的大型奢侈品旗艦店,也能為許多中端時尚品牌和規模更小的本土品牌提供容身之所。即使曾經經歷過低迷,整個行業也能在機遇到來之際快速反彈。
不管這些年各種報告如何對香港的未來進行各種預測,各個時尚品牌依然將其看作通往中國的門戶,以及亞太地區的文化和貿易中心。東西方文化交匯的歷史熏陶出了香港兼容并包的時尚精神,延伸開來這也是其商業能夠跨越不同歷史階段持續繁榮的根源所在。
可以肯定是,隨著香港在培育獨立設計師品牌這個領域的短板已經補上,疊加依然繁榮且持續蓬勃發展的奢侈品消費,其亞洲時尚之都的稱號無疑繼續強化。走過了星光熠熠的幾十年之后,香港依然延續著金色的時尚綺夢。
而這也是為何界面時尚會選擇在香港與CENTRESTAGE共同舉辦“界面時尚力盛典”。隨著全面通關和出入境往來的恢復,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地位也在快速提升。
從Loro Piana到Ralph Lauren,再到迪奧和香奈兒,多個重量級品牌均已在或計劃于2023年在大灣區落地重要活動。作為自由貿易口岸,香港自然也成為銜接品牌和消費者的重要節點之一。許多品牌的亞太總部仍然設立在香港。
如今正是重新恢復交流和規劃未來的時刻,“界面時尚力盛典”扮演的便是溝通者角色,聚集眾多國內外知名及行業新銳品牌,共同探討新時代發展格局下,中國時尚行業發展的新可能。
除了邀請時尚行業操盤手以主旨演講形式分享真知灼見,本次盛典的圓桌論壇也將對市場熱門話題進行深入剖析。“界面時尚力盛典”將于9月7日09:30香港會展中心N201B(香港特別行政區灣仔區博覽道1號)舉行,無法到場的觀眾屆時亦可以通過線上渠道了解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