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孤注一擲:當我買了信托理財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孤注一擲:當我買了信托理財

在焰火散盡時回歸現實。

文 | 首席人物觀 陳默 曉寧

編輯 | 丸子

財富就像焰火,騰空的時候絢爛無比,消失的時候讓人心生惆悵,如同經歷了一場美麗的幻夢。

對于一部分中產來說,他們正站在這場焰火的余燼中。

受益于社會的高速發展,過去數十年來的財富積累給了他們昂首挺胸的底氣,讓他們有嘗試過上更富裕、更精致生活的資本,有一種“未來盡在掌握”的安全感。

但對于一部分人而言,昔日的安穩生活,正隨著信托理財產品的暴雷而變得岌岌可危。

他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在焰火散盡時回歸現實。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01、我買定融產品的錢里,有給婆婆治癌癥的錢

口述者:程程 投資額:1150萬

這個7月,我知道了自己到期的一筆投資未能及時兌付。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危機所在。很快,我發現,我的所有投資都可能無法兌付。我一下子懵了。

我一共投了1150萬。這也是我家的全部身家。活到40歲,我第一次遭遇了社會毒打。

我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在此之前,人生一直順風順水。我先生在做生意,前些年生意一直做得很好,我們家的房子從一套買到兩套三套,從大平層買到別墅,存款也從五位數累積到了七位數,日子前所未有的好。

2019年,我開始買理財產品。當時一個剛從銀行離職的朋友找到我,說現在自己供職于一家財富管理公司,她向我詳細介紹了這家公司的理財產品。我們相識多年,彼此之間很信任。

當時,除了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和購買少量股票,我沒有其他的投資經驗,也沒有興趣。民間借貸我更是不敢碰。我們這里是產煤大省,早些年相關行業一本萬利,因為資金需求旺盛,民間借貸也很流行——最高的時候,月息可以達到三四分。也就是說,借100萬出去,每月到手利息就是3-4萬,相當于年利率36%-48%。這個數字相當高。但是我自己就是搞法律工作的,深知高息部分不受法律保護,有很多民間借貸被定性為非法集資,身邊也有人因參與民間借貸血本無歸。我生活穩定富足,不想去冒險折騰。

仿佛知道我的顧慮,這個朋友說,這個財富管理公司背靠大集團,后者經營了二十幾年,實力雄厚,而且還有國資背景。

因為她,我第一次聽說了“差額補足合同”這個詞,它的意思是,購買的產品如果出現損失,差額補足方會承擔足額償還的義務。朋友信誓旦旦保證,我買的理財產品就是如此。她還說,這個產品跟民間借貸有區別,年化收益也沒那么夸張,所以更安全。當時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企業的信息,認為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當時我還不敢投太多錢進去。抱著賭博的心態,我買了第一筆定融性質的理財產品,金額是100萬,年化利率是10%。

滿了一年,到2020年,這筆錢如期兌付了,100萬變成了110萬。我于是放心了。

接下來,我開始陸續追加投資。2021年,我賣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又買了300萬的信托產品。

市場上確實沒有什么好的投資標的,所以我接著買。當時我就像是著了魔一樣,非常不理智,但凡我老公生意上回來點錢、我在股市上賺點錢,我就湊進去買。我買的是長短期混合的產品,當時的想法是,“錢生錢,要把每一分錢都利用起來,變成睡后收入”。2023年初,我家又賣掉了一套房子,之后我又投入400萬,買了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短期理財產品。到后來,我的投資額變成了1150萬。

圖:《小敏家》劇照

在此期間,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產品年化利率一路從10%降到了6%,盡管如此,這個數字也是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兩倍。公司這些年都在正常兌付,加上本利滾動,我已經習慣了躺平,看著數字不斷增長,沾沾自喜于自己穩步進入了流動資產千萬級俱樂部。我甚至計劃提前退休,靠理財收益做全職媽媽,陪孩子到國外讀國際學校。

我唯獨忘記了風險。仿佛因為一切都太順利,教訓終于來了。

7月16日,我當天到期的400萬短期理財產品沒有兌付。在這之前,我已經從朋友那里聽說了這家公司理財產品整體停兌的風聲,但我并未意識到會嚴重到暴雷。我當時天真地以為,過幾天就恢復兌付了。

現實是殘酷的。

T+7天過去了,我的理財產品依然沒有兌付。網上相關的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而來,還有消息稱,這家公司的信托產品也被拉下水了。我的心態崩了。

我投的400萬短期理財中,有一筆100萬是從患癌的婆婆那里借來湊數的。她計劃8月去上海治病,我借錢的時候,承諾她會在7月20日歸還。我已經不知道怎么告訴她這件事了。

現在我們家每個月要支出近3萬元車貸房貸,還有一家三口的生活費、先生做生意急需的周轉資金、婆婆的醫療費,一個比一個棘手。

我沒有辦法,只有瘋狂地刷手機看新聞,打電話,見朋友,打探消息,尋求外界幫助。食無味,寢難安,我開始頭痛,甚至懷疑腦子里長了瘤子。但到了8月,錢還是一分都沒有收回來。我一向樂觀壯碩的先生已經瘦了近十斤,他還要抽出力氣安慰我:“我們還年輕,還能賺回來。”我每天就靠著他的安慰支撐著日常。

因為缺乏流動資金,先生的生意項目被迫停滯。他沒錢租農機雇工人,錯過了今年的秋收。

婆婆已經掛出了家里僅存的一套閑置房產,準備湊齊醫療費。但房子很難一下子賣掉,現在的樓市之差大家也有目共睹。

兒子九月要上幼兒園了,我們本來想送他去上國際幼兒園,為他未來出國打基礎,國際幼兒園一個月的學費將近七千。但現在,這個價格我們家已經支付不起,只能換成兩千多一個月的普通幼兒園。但不到三歲的兒子一如往常的快樂——他還不知道家里發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的人生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我以前上班都是在混日子,但現在,我這個工作的工資是家里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我變成了一個兢兢業業的好員工,生怕這個工作丟了,一切就都完了。

我有一個朋友,六七年前因遭遇詐騙損失巨大。我向他傾訴,說我自己一想起這件事就覺得喘不上來氣。他說,你看我,都喘不上來氣六七年了,不還活著嗎?

是啊,只能說,至少,我還活著。

02、靠理財利息還房貸的我,手頭的錢只能撐兩個月

口述者:王鵑 投資額:近100萬

在這次無法兌付的投資人里,我和我的同事屬于一個非常奇怪的群體——買理財產品不是我們的私人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們公司的工會同事組織買的。公司安排一個工會的人來幫大家投資,這件事本身就很詭異。

我們在一家國企,這個國企也有自己的金融業務。我們有一個內部理財群,工會同事會在群里賣公司的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的年化利率是2%-3%,我們公司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是4%-7%,我們都把這當做一個公司福利。我們的工資挺低的,有人每攢兩三萬就去買一次公司的理財產品,可以說,除了生活費,能存進去的錢都存進去了。還有人勸說父母,把養老錢也投了進來。

大概是2016、2017年的時候,在公司的理財群,工會同事開始賣外部的理財產品了。當時,公司領導安排買這些理財產品的同事與工會同事簽了免責協議,以此來說明這些投資是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后來領導換了。慢慢地,工會同事賣的理財產品都換成了外部企業的,新進來的員工也沒有再被要求簽免責協議。工會同事會在理財群里通知大家:“有一款產品,利率9.2%,300萬成立,需要的私聊。”大家還是默認這是公司福利。

我們會把錢打到工會同事的賬戶上,她再打給財富管理公司。合同是她和一位財富管理公司的理財經理簽的,我們手上只有和工會同事簽署的協議。后來我們才聽說,工會同事在多年前炒股時認識了這個理財經理,后來后者跳槽到了這家財富管理公司,就說服了工會同事給自己拉業務。

但凡我們查過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背景,或者看過原始合同,應該都不敢買。

但凡我們多點戒心,仔細看過2022年和2023年與工會同事簽署的兩份協議,可能也不會買——2023年的協議多了四個字:“風險自擔。”此外,2023年,工會同事不再在協議上手寫簽名了,而是改成了電腦打印簽名。律師說,這樣的協議是無效的。

我們這樣的人,一畢業就進了國企,一直在一個安全的窩里面,太容易相信人了,跟小白一樣,走到社會上,會被坑得很慘。

圖:《都挺好》劇照

我一共投了將近100萬,都是父母的錢。我身上背著房貸,房貸比我每個月的工資還高,父母說,把這些錢給我買公司的理財產品,每年的利息給我當零花錢用。所以每年拿到利息之后,我會分到每個月去填平房貸和工資之間的差額,剩下的再用于生活,如果還有剩下的,就繼續買理財產品。這件事出來后,網上有人嘲笑說理財產品從來不坑窮人,我覺得很冤枉,我就是窮人。

我的其他年輕同事身上大多也有房貸。大家哪怕手里有余錢,也不舍得全部拿去提前還房貸——他們在銀行的房貸年化利率是4.5%-5%,買個年化利率9%的理財產品,就可以賺個差價,生活費就有了。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而那些年紀大的同事們,想的則是多一個穩妥的投資渠道。據我所知,經過工會同事,我們公司的幾十個同事一共在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定融產品上投了七千多萬,最多的一個同事投了三四百萬。

過去,在定融產品到期兌付的時候,工會同事會打到我們的賬戶上。這種兌付經常會延期三五天,甚至一個星期。所以當這次收到工會同事延期兌付的信息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潛意識里,可能因為感覺這件事太可怕了,所以我一直在暗示自己:“不會的,不會發生壞事情的。”

沒想到,怕什么來什么,生活比電影還要“精彩”。我發現,接下來的兌付可能遙遙無期了。

現在感覺同事們的心態都很復雜。公司正在極力撇清自己跟這件事的關系,公司領導會把參與了投資的部門負責人叫去談話,要他們不要因此影響工作和公司,慢慢地,他們都退出了理財群。其他同事也去找律師咨詢,去派出所報案,但是,沒有人敢去告公司——工作現在是你安身立命的唯一保證。錢可能收不回來了,要是工作再丟了,就啥都沒有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和財富管理公司的合同不在我們手里。哪怕要去告,你都拿不出證據。而那個拿著合同的工會同事,已經早就不來公司上班了。她拒絕給我們合同,聽說她還有半年就會退休。

現在,我們真不知道應該去找誰。

我手頭的錢還夠我還兩個月房貸,我不敢跟父母說投資可能收不回來這件事,也不敢再跟父母要錢。因為一問,他們就會說:“錢不都在你這里嗎?”那我就露餡了。一想到他們的身體狀況,想到他們隨時可能都需要錢來看病,我的心里就很難受。

我現在壓力很大,只能自己慢慢扛著。以前我可以買兩三百元一件的衣服,這個夏天,因為這件事情,我一件衣服都沒舍得買,幾十元也要省下來。我還在想著找個兼職,下班打點零工,這個方式雖然是杯水車薪,但我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03、直到現在,我也不相信自己會血本無歸

口述者:林生 投資額:3200萬

6月底,我確認了自己買的3200萬定融產品暴雷的消息。

我做了三十幾年生意,有一定的家底,這些投資風險我是能承受的。但平白無故掉進這個大坑,有誰會想得開?直到現在,我也不相信自己會血本無歸。

我是從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二年開始掉進“理財”這個坑的。之前我手里有包括4S店、飯店在內的很多生意,但到了2020年,因為擔心疫情對經營的影響,我轉讓了飯店、出售了4S店,準備放慢節奏,休息上幾年。這樣一來,我手里就多出了不少現金。

當時我還去美國看了剛出生的孫子,回國的時候非常折騰,機票炒到天價還很難買。但考慮到當時的大環境,我不想兒子一家一直在美國待著,想在國內給他們準備一份穩定的收入,吸引他們回國生活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一個理財顧問小姑娘找上了我。她是我一個一起打球的朋友推薦的。這個朋友善于追風口,在前些年P2P剛興起的時候就入場,雞生蛋蛋生雞,獲得了一筆原始資金,此后,他又僥幸地及時離場,保住了這筆錢。隨后,他開始在一家財富管理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和最初購買P2P一樣,一開始,他確實嘗到了甜頭。他告訴我,理財顧問所在的這家公司經營得很好,在國內屬于行業頭部,是之前那些P2P公司“不能同日而語的”。因為他的現身說法,我也就沒有抗拒購買理財產品這件事。

那段時間,那個理財顧問幾乎天天和我聯系,過節就往家里送水果茶葉,非常熱情。她向我介紹了各種產品的底層資產,考慮到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分6筆買了4個信托產品和2個定融產品,合計3200萬,年化利率是百分之七點多。我的計劃是:每年取出利息,本金不變。

這些錢,肯定不能和我做生意時賺的利潤相比,但在這幾年的大環境下,這些收益也算可觀。

我沒有負債。減少實體經營后,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朋友打球打牌,還從這家財富管理公司買了一些海外保險,以我們家的消費標準來看,怎么花都夠了。那段時間,我的心情非常放松,我欣慰于能持續穩定地往家里拿錢,讓家人過上優渥的生活,同時得到家人對我的依賴和認可。可以說,我已經幾乎完全喪失了創業的斗志。

然而,老虎一打盹就會出事。

今年6月下旬,我有500萬定融產品到期了,但是錢并沒有返還到我的卡里。幾天后,我意識到不對勁,于是給那個理財顧問小姑娘打電話。她說,她自己也買了這個產品,也到期了,但是公司整體停兌了,她讓我等等消息。

我又聯系最初給我介紹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球友,結果發現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他投入近千萬購買了信托產品,但是還沒到期。

7月底,他告訴我,信托產品也出了問題。我都是用的自有資金,但是他加了杠桿,心態已經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了。

我們的雞蛋是沒放在一個籃子里,但籃子放在同一輛車上,車翻了……

直到現在,我都沒和家里人透露一點壞消息。經商這些年,我的心臟早已被風浪和經歷撐大,但是我的家人們就未必了。我愛人身體不太好,盡管我們身家不錯,但是她仍然過著相對節儉的生活,很珍惜錢財。如果她知道了,可能會每天坐立不安,而且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件事,我更不會和外人提起——在外人眼里,我一直是個成功的生意人,如果他們發現我被坑了,我會很沒有面子。

但完全不去想這事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么大一筆錢可能就這么不明不白地不見了。我們也是從一窮二白的時候過來的,投進去的每一分錢都是前半生靠自己雙手努力創造出來的,不是大風刮來的。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人無法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金融確實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可財富管理公司那些專業的人怎么也賺不了錢呢?他們又是怎么把錢弄沒的?

我以后不會再買任何理財產品了。錢,還是拿自己手里最保險。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孤注一擲:當我買了信托理財

在焰火散盡時回歸現實。

文 | 首席人物觀 陳默 曉寧

編輯 | 丸子

財富就像焰火,騰空的時候絢爛無比,消失的時候讓人心生惆悵,如同經歷了一場美麗的幻夢。

對于一部分中產來說,他們正站在這場焰火的余燼中。

受益于社會的高速發展,過去數十年來的財富積累給了他們昂首挺胸的底氣,讓他們有嘗試過上更富裕、更精致生活的資本,有一種“未來盡在掌握”的安全感。

但對于一部分人而言,昔日的安穩生活,正隨著信托理財產品的暴雷而變得岌岌可危。

他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在焰火散盡時回歸現實。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01、我買定融產品的錢里,有給婆婆治癌癥的錢

口述者:程程 投資額:1150萬

這個7月,我知道了自己到期的一筆投資未能及時兌付。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危機所在。很快,我發現,我的所有投資都可能無法兌付。我一下子懵了。

我一共投了1150萬。這也是我家的全部身家。活到40歲,我第一次遭遇了社會毒打。

我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在此之前,人生一直順風順水。我先生在做生意,前些年生意一直做得很好,我們家的房子從一套買到兩套三套,從大平層買到別墅,存款也從五位數累積到了七位數,日子前所未有的好。

2019年,我開始買理財產品。當時一個剛從銀行離職的朋友找到我,說現在自己供職于一家財富管理公司,她向我詳細介紹了這家公司的理財產品。我們相識多年,彼此之間很信任。

當時,除了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和購買少量股票,我沒有其他的投資經驗,也沒有興趣。民間借貸我更是不敢碰。我們這里是產煤大省,早些年相關行業一本萬利,因為資金需求旺盛,民間借貸也很流行——最高的時候,月息可以達到三四分。也就是說,借100萬出去,每月到手利息就是3-4萬,相當于年利率36%-48%。這個數字相當高。但是我自己就是搞法律工作的,深知高息部分不受法律保護,有很多民間借貸被定性為非法集資,身邊也有人因參與民間借貸血本無歸。我生活穩定富足,不想去冒險折騰。

仿佛知道我的顧慮,這個朋友說,這個財富管理公司背靠大集團,后者經營了二十幾年,實力雄厚,而且還有國資背景。

因為她,我第一次聽說了“差額補足合同”這個詞,它的意思是,購買的產品如果出現損失,差額補足方會承擔足額償還的義務。朋友信誓旦旦保證,我買的理財產品就是如此。她還說,這個產品跟民間借貸有區別,年化收益也沒那么夸張,所以更安全。當時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企業的信息,認為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當時我還不敢投太多錢進去。抱著賭博的心態,我買了第一筆定融性質的理財產品,金額是100萬,年化利率是10%。

滿了一年,到2020年,這筆錢如期兌付了,100萬變成了110萬。我于是放心了。

接下來,我開始陸續追加投資。2021年,我賣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又買了300萬的信托產品。

市場上確實沒有什么好的投資標的,所以我接著買。當時我就像是著了魔一樣,非常不理智,但凡我老公生意上回來點錢、我在股市上賺點錢,我就湊進去買。我買的是長短期混合的產品,當時的想法是,“錢生錢,要把每一分錢都利用起來,變成睡后收入”。2023年初,我家又賣掉了一套房子,之后我又投入400萬,買了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短期理財產品。到后來,我的投資額變成了1150萬。

圖:《小敏家》劇照

在此期間,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產品年化利率一路從10%降到了6%,盡管如此,這個數字也是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兩倍。公司這些年都在正常兌付,加上本利滾動,我已經習慣了躺平,看著數字不斷增長,沾沾自喜于自己穩步進入了流動資產千萬級俱樂部。我甚至計劃提前退休,靠理財收益做全職媽媽,陪孩子到國外讀國際學校。

我唯獨忘記了風險。仿佛因為一切都太順利,教訓終于來了。

7月16日,我當天到期的400萬短期理財產品沒有兌付。在這之前,我已經從朋友那里聽說了這家公司理財產品整體停兌的風聲,但我并未意識到會嚴重到暴雷。我當時天真地以為,過幾天就恢復兌付了。

現實是殘酷的。

T+7天過去了,我的理財產品依然沒有兌付。網上相關的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而來,還有消息稱,這家公司的信托產品也被拉下水了。我的心態崩了。

我投的400萬短期理財中,有一筆100萬是從患癌的婆婆那里借來湊數的。她計劃8月去上海治病,我借錢的時候,承諾她會在7月20日歸還。我已經不知道怎么告訴她這件事了。

現在我們家每個月要支出近3萬元車貸房貸,還有一家三口的生活費、先生做生意急需的周轉資金、婆婆的醫療費,一個比一個棘手。

我沒有辦法,只有瘋狂地刷手機看新聞,打電話,見朋友,打探消息,尋求外界幫助。食無味,寢難安,我開始頭痛,甚至懷疑腦子里長了瘤子。但到了8月,錢還是一分都沒有收回來。我一向樂觀壯碩的先生已經瘦了近十斤,他還要抽出力氣安慰我:“我們還年輕,還能賺回來。”我每天就靠著他的安慰支撐著日常。

因為缺乏流動資金,先生的生意項目被迫停滯。他沒錢租農機雇工人,錯過了今年的秋收。

婆婆已經掛出了家里僅存的一套閑置房產,準備湊齊醫療費。但房子很難一下子賣掉,現在的樓市之差大家也有目共睹。

兒子九月要上幼兒園了,我們本來想送他去上國際幼兒園,為他未來出國打基礎,國際幼兒園一個月的學費將近七千。但現在,這個價格我們家已經支付不起,只能換成兩千多一個月的普通幼兒園。但不到三歲的兒子一如往常的快樂——他還不知道家里發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的人生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我以前上班都是在混日子,但現在,我這個工作的工資是家里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我變成了一個兢兢業業的好員工,生怕這個工作丟了,一切就都完了。

我有一個朋友,六七年前因遭遇詐騙損失巨大。我向他傾訴,說我自己一想起這件事就覺得喘不上來氣。他說,你看我,都喘不上來氣六七年了,不還活著嗎?

是啊,只能說,至少,我還活著。

02、靠理財利息還房貸的我,手頭的錢只能撐兩個月

口述者:王鵑 投資額:近100萬

在這次無法兌付的投資人里,我和我的同事屬于一個非常奇怪的群體——買理財產品不是我們的私人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們公司的工會同事組織買的。公司安排一個工會的人來幫大家投資,這件事本身就很詭異。

我們在一家國企,這個國企也有自己的金融業務。我們有一個內部理財群,工會同事會在群里賣公司的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的年化利率是2%-3%,我們公司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是4%-7%,我們都把這當做一個公司福利。我們的工資挺低的,有人每攢兩三萬就去買一次公司的理財產品,可以說,除了生活費,能存進去的錢都存進去了。還有人勸說父母,把養老錢也投了進來。

大概是2016、2017年的時候,在公司的理財群,工會同事開始賣外部的理財產品了。當時,公司領導安排買這些理財產品的同事與工會同事簽了免責協議,以此來說明這些投資是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后來領導換了。慢慢地,工會同事賣的理財產品都換成了外部企業的,新進來的員工也沒有再被要求簽免責協議。工會同事會在理財群里通知大家:“有一款產品,利率9.2%,300萬成立,需要的私聊。”大家還是默認這是公司福利。

我們會把錢打到工會同事的賬戶上,她再打給財富管理公司。合同是她和一位財富管理公司的理財經理簽的,我們手上只有和工會同事簽署的協議。后來我們才聽說,工會同事在多年前炒股時認識了這個理財經理,后來后者跳槽到了這家財富管理公司,就說服了工會同事給自己拉業務。

但凡我們查過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背景,或者看過原始合同,應該都不敢買。

但凡我們多點戒心,仔細看過2022年和2023年與工會同事簽署的兩份協議,可能也不會買——2023年的協議多了四個字:“風險自擔。”此外,2023年,工會同事不再在協議上手寫簽名了,而是改成了電腦打印簽名。律師說,這樣的協議是無效的。

我們這樣的人,一畢業就進了國企,一直在一個安全的窩里面,太容易相信人了,跟小白一樣,走到社會上,會被坑得很慘。

圖:《都挺好》劇照

我一共投了將近100萬,都是父母的錢。我身上背著房貸,房貸比我每個月的工資還高,父母說,把這些錢給我買公司的理財產品,每年的利息給我當零花錢用。所以每年拿到利息之后,我會分到每個月去填平房貸和工資之間的差額,剩下的再用于生活,如果還有剩下的,就繼續買理財產品。這件事出來后,網上有人嘲笑說理財產品從來不坑窮人,我覺得很冤枉,我就是窮人。

我的其他年輕同事身上大多也有房貸。大家哪怕手里有余錢,也不舍得全部拿去提前還房貸——他們在銀行的房貸年化利率是4.5%-5%,買個年化利率9%的理財產品,就可以賺個差價,生活費就有了。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而那些年紀大的同事們,想的則是多一個穩妥的投資渠道。據我所知,經過工會同事,我們公司的幾十個同事一共在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定融產品上投了七千多萬,最多的一個同事投了三四百萬。

過去,在定融產品到期兌付的時候,工會同事會打到我們的賬戶上。這種兌付經常會延期三五天,甚至一個星期。所以當這次收到工會同事延期兌付的信息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潛意識里,可能因為感覺這件事太可怕了,所以我一直在暗示自己:“不會的,不會發生壞事情的。”

沒想到,怕什么來什么,生活比電影還要“精彩”。我發現,接下來的兌付可能遙遙無期了。

現在感覺同事們的心態都很復雜。公司正在極力撇清自己跟這件事的關系,公司領導會把參與了投資的部門負責人叫去談話,要他們不要因此影響工作和公司,慢慢地,他們都退出了理財群。其他同事也去找律師咨詢,去派出所報案,但是,沒有人敢去告公司——工作現在是你安身立命的唯一保證。錢可能收不回來了,要是工作再丟了,就啥都沒有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和財富管理公司的合同不在我們手里。哪怕要去告,你都拿不出證據。而那個拿著合同的工會同事,已經早就不來公司上班了。她拒絕給我們合同,聽說她還有半年就會退休。

現在,我們真不知道應該去找誰。

我手頭的錢還夠我還兩個月房貸,我不敢跟父母說投資可能收不回來這件事,也不敢再跟父母要錢。因為一問,他們就會說:“錢不都在你這里嗎?”那我就露餡了。一想到他們的身體狀況,想到他們隨時可能都需要錢來看病,我的心里就很難受。

我現在壓力很大,只能自己慢慢扛著。以前我可以買兩三百元一件的衣服,這個夏天,因為這件事情,我一件衣服都沒舍得買,幾十元也要省下來。我還在想著找個兼職,下班打點零工,這個方式雖然是杯水車薪,但我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03、直到現在,我也不相信自己會血本無歸

口述者:林生 投資額:3200萬

6月底,我確認了自己買的3200萬定融產品暴雷的消息。

我做了三十幾年生意,有一定的家底,這些投資風險我是能承受的。但平白無故掉進這個大坑,有誰會想得開?直到現在,我也不相信自己會血本無歸。

我是從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二年開始掉進“理財”這個坑的。之前我手里有包括4S店、飯店在內的很多生意,但到了2020年,因為擔心疫情對經營的影響,我轉讓了飯店、出售了4S店,準備放慢節奏,休息上幾年。這樣一來,我手里就多出了不少現金。

當時我還去美國看了剛出生的孫子,回國的時候非常折騰,機票炒到天價還很難買。但考慮到當時的大環境,我不想兒子一家一直在美國待著,想在國內給他們準備一份穩定的收入,吸引他們回國生活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一個理財顧問小姑娘找上了我。她是我一個一起打球的朋友推薦的。這個朋友善于追風口,在前些年P2P剛興起的時候就入場,雞生蛋蛋生雞,獲得了一筆原始資金,此后,他又僥幸地及時離場,保住了這筆錢。隨后,他開始在一家財富管理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和最初購買P2P一樣,一開始,他確實嘗到了甜頭。他告訴我,理財顧問所在的這家公司經營得很好,在國內屬于行業頭部,是之前那些P2P公司“不能同日而語的”。因為他的現身說法,我也就沒有抗拒購買理財產品這件事。

那段時間,那個理財顧問幾乎天天和我聯系,過節就往家里送水果茶葉,非常熱情。她向我介紹了各種產品的底層資產,考慮到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分6筆買了4個信托產品和2個定融產品,合計3200萬,年化利率是百分之七點多。我的計劃是:每年取出利息,本金不變。

這些錢,肯定不能和我做生意時賺的利潤相比,但在這幾年的大環境下,這些收益也算可觀。

我沒有負債。減少實體經營后,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朋友打球打牌,還從這家財富管理公司買了一些海外保險,以我們家的消費標準來看,怎么花都夠了。那段時間,我的心情非常放松,我欣慰于能持續穩定地往家里拿錢,讓家人過上優渥的生活,同時得到家人對我的依賴和認可。可以說,我已經幾乎完全喪失了創業的斗志。

然而,老虎一打盹就會出事。

今年6月下旬,我有500萬定融產品到期了,但是錢并沒有返還到我的卡里。幾天后,我意識到不對勁,于是給那個理財顧問小姑娘打電話。她說,她自己也買了這個產品,也到期了,但是公司整體停兌了,她讓我等等消息。

我又聯系最初給我介紹這家財富管理公司的球友,結果發現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他投入近千萬購買了信托產品,但是還沒到期。

7月底,他告訴我,信托產品也出了問題。我都是用的自有資金,但是他加了杠桿,心態已經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了。

我們的雞蛋是沒放在一個籃子里,但籃子放在同一輛車上,車翻了……

直到現在,我都沒和家里人透露一點壞消息。經商這些年,我的心臟早已被風浪和經歷撐大,但是我的家人們就未必了。我愛人身體不太好,盡管我們身家不錯,但是她仍然過著相對節儉的生活,很珍惜錢財。如果她知道了,可能會每天坐立不安,而且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件事,我更不會和外人提起——在外人眼里,我一直是個成功的生意人,如果他們發現我被坑了,我會很沒有面子。

但完全不去想這事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么大一筆錢可能就這么不明不白地不見了。我們也是從一窮二白的時候過來的,投進去的每一分錢都是前半生靠自己雙手努力創造出來的,不是大風刮來的。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人無法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金融確實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可財富管理公司那些專業的人怎么也賺不了錢呢?他們又是怎么把錢弄沒的?

我以后不會再買任何理財產品了。錢,還是拿自己手里最保險。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黑水县| 汉川市| 穆棱市| 大埔县| 体育| 九台市| 兴城市| 双流县| 祁阳县| 浦江县| 鹤山市| 西贡区| 清新县| 凉城县| 桐柏县| 会泽县| 屏东市| 肥西县| 金湖县| 安仁县| 年辖:市辖区| 鲜城| 玉山县| 英德市| 博爱县| 毕节市| 札达县| 临潭县| 应用必备| 讷河市| 莱芜市| 林甸县| 应用必备| 大渡口区| 胶南市| 凤阳县| 泽州县| 尼木县| 松原市|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