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華為天才少年,出走只為機器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華為天才少年,出走只為機器人

離真正落地還有一段路要走。

文|每日人物社

這里是每日人物的欄目——「前線」,我們想要捕捉復雜商業世界里,那些重要的、可能影響深遠的切片。

昨天,從華為離職的天才少年稚暉君,造出了他的第一個人形機器人“遠征 A1”,直接對標此前馬斯克的Optimus(擎天柱)。有人說今年是“人形機器人”元年,各家戰役已經打響,因為大模型的加持,我們也不再滿足于人形機器人只是一個“大玩具”,而是更希望它是一個真的有意識、能真正理解我們的機器人。

文 | 曹婷婷 金葉露

編輯 | 金匝

運營 | 橙子

天才少年,只愛機器人

一人,一狗,一人形機器人,在逐漸無法生存的地球,展開一場末日逃亡。

機器人杰夫,有兩條雄壯有力的機械腿,和人類一樣會跑會跳,主人公芬奇最早制造它,是作為一個寵物照料者,但機器人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意識,會闖禍,會救人,也理解了人類的情感。

這是2021年上映的科幻電影《芬奇》中的場景,而現實世界中,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進展,也在一路加速,逐漸向想象靠攏。

▲ 圖 / 科幻電影《芬奇》截圖

2023年8月18日上午,從華為離職的“天才少年”彭志輝,也是B站硬核科技UP主稚暉君,公布了他所在的智元團隊創業半年的成果——名為“遠征 A1”的人形機器人。

它長得像人,身高175cm,重53kg,可以雙足行走,最高步速能達到 7km/h。

此前,一般機器人大多具備20余個自由度,稚暉君稱,遠征 A1 有49個自由度,更加靈活。這樣的靈活度也意味著,未來它可能真正應用到具體的場景里,比如在新能源制造工廠整理線束、擰螺絲等,他們也正在為此和汽車公司、3C制造商接觸,“我們希望它能夠干活,而不是單純地模仿人”。

對于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就是電機(驅動器)。為此,智元團隊自研、設計了一款專用關節——PowerFlow。它的優點是透明度高,不需要傳感器,通過電流直接做力矩控制,也將機器人的成本拉到了20萬以內。但對比此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2萬美元(14.57萬人民幣)的預計售價,遠征 A1 并不占據優勢。除此之外,“遠征 A1”還搭載了語言任務模型和具身智能腦。

▲ 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布會。圖 / 發布會截圖

“事實上,他超越了國內多數仿生機器人玩家的第一個產品,但是自研電機、靈巧手和接入大模型,已經是很多仿生機器人玩家都可以做到的,智元目前不是一個領軍者。”量子位智庫分析師鄭鈺瑤告訴每日人物。

盡管如此,遠征 A1仍然引發了業內的許多關注,除了涉足熱門的人形機器人賽道,頂著華為天才少年頭銜的稚暉君,本就自帶流量。

時間撥回到2020年,那時還叫彭志輝的他,通過“天才少年計劃”的七輪面試,入職華為,成為計算產品線昇騰部門的一名算法工程師,主要方向是AI邊緣異構計算領域。

“天才少年計劃”始于2019年,任正非簽署了一份內部文件,要華為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且逐年增加。“天才少年”的工資共分三檔,其中最高年薪可達201萬元。

憑借過硬的實力,彭志輝在華為很能“吃得開”。據華為內部透露,彭志輝在任職期間表現非常好,好幾次的績效全是A,還獲得了華為的明日之星、總裁獎、金牌團隊等獎項。就連任正非本人,也在公開演講中難掩對他的贊許。

工作之余,彭志輝喜歡搗鼓自己的興趣愛好——創造機器人。在B站上,他是知名科技UP主稚暉君,坐擁249萬粉絲,每次發布的科技創作視頻,都有數百萬的播放量。而他的機器人創作,大多來源于生活。

比如有一天下雨,他騎著自行車去上班,因為速度太快,在轉彎時摔倒受了傷。站在鏡子前,他盯著臉上的紗布,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自行車為什么非要人騎,它既然叫‘自行’,就應該能夠自動駕駛。”

利用下班和休息日,他花費4個月時間,制作出一輛能夠自動駕駛的自行車,這輛車不僅能夠保持平衡、自動駕駛,還能在駕駛過程中通過傳感器,識別到前方與兩側的障礙物,自動避讓。

這一舉打響了稚暉君“野生鋼鐵俠”的知名度,也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個鐘情于機器人的“華為天才少年”。

2022年12月27日,彭志輝在個人社交平臺官宣自己離開華為的消息,放棄百萬年薪,卸下“天才少年”的頭銜,他表示自己會去開啟一段新的事業,做更有挑戰的事情——創業,追逐一個機器人夢。

2023年2月,彭志輝的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在上海成立,從華為出走,踏入目前并不成熟的人形機器人水域,有行內人認為稚暉君此舉過于冒險了。但稚暉君對機器人的熱愛,早就有跡可循。

他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個農村,父母工作調動,他也隨著來到廣東生活。年幼的他不愛說話,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家,重要玩伴便是一款只有32兆內存的GAMEBOY掌機。

▲ 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布會上的稚暉君。圖 / 發布會截圖

在稚暉君4月發布的B站視頻中,他回憶起小時候最愛玩的游戲《洛克人》,游戲講述了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世界,那時機器人產生了智能,可以協助人類完成工作。他驚嘆于游戲里各式各樣、各種形態的機器人設計,在青春中二時期,還用過游戲里主角兼Boss的名稱作為網名。

那段游戲世界里的機器人記憶,或許就是稚暉君“機器人夢”的起點。

發布會接近尾聲時,智元“遠征A1”人形雙足機器人才在稚暉君的召喚下亮相。這個充滿未來科技感的人形機器人走上舞臺的那段畫面,頗有電影《芬奇》中的機器人杰夫走進現實之感。

▲ 圖 / 科幻電影《芬奇》截圖

人形機器人元年,戰局初顯

2023年,可以稱之為“人形機器人元年”。

除了稚暉君的遠征A1,今年5月,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演示了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最新進展。它身高172cm,體重56.6kg,與正常成年人身形相仿,全身擁有28個自由度,手部有11個自由度,可以實現靈活抓握,但它也有著超越人體的力量,可以單手舉起一臺鋼琴。

馬斯克預言稱,人形機器人這類產品的需求,未來將遠遠超過特斯拉汽車,達到100-200億臺,這番言論立刻給人形機器人市場注入了更多想象。

技術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去年10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首次亮相,還需要人攙扶,到今年年3月,就可實現直立行走,且能實現裝配任務,5月已經在車間靈活行走,抓取物體。

這一年,國內許多公司和團隊也陸續發布了人形機器人原型機或者產品規劃。一些公司在四足機器人基礎上,開始瞄向人形,還有一些公司,甚至轉行做起了人形機器人。

比如,做互聯網廚電的純米科技,年初發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DaQiang。作為掃地機器人領域的四小龍之一,追覓在2021年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也在今年年初發布了人形機器人。

正于北京召開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WRC2023)上,不少人形機器人團隊在這里展出了他們的產品。其中既有去年發布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的小米,也有騰訊加持、四次登上春晚舞臺表演機器人舞蹈的優必選,還有剛剛發布了人形機器人的宇樹科技、星動紀元。在這屆機器人大會上,人形機器人扎堆出現,形似李白、杜甫的人形機器人更是在現場同臺吟詩。

可以說,今年是人形機器人的爆發之年。上海的傅利葉智能,在7月發布了通用人形機器人GR-1,公司聯合創始人曾宣布,目前大部分實驗室機器人仍是弓著足行走,而擁有40個電動關節的GR-1已能直立行走。宇樹科技則剛在本周二發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H1,官方的說法是“國內第一臺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告訴每日人物,這款機器人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在近似動力性能的產品中,價格也會是最低的。

各家公司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資本也盡數涌來。其中稚暉君所創立的智元機器人,可以說是資本的寵兒,除了吸引到高榕、高瓴、經緯等資本入局,還有李彥宏的私募基金、抖音和地方國資的身影。到今年6月初,智元估值已經達到12.31億美元。

此外,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鼓勵人形機器人零部件與整機產品的研制與批量落地。在政策支持下,這個創業項目也吸引到一批國資入股。

從機器人,到智能伙伴

稚暉君有一個關于機器人的夢想:“如果程序員是數字世界的上帝的話,那親手給機器人以身形,再用AI賦其靈魂,這就是真極客的浪漫啊!”

將機器人與AI相融合,正是目前大熱的以“具身智能”為核心的技術方向。

具身人工智能,是指有身體,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體,能和環境交互感知,自主規劃、決策、行動。此前,人類依賴手寫代碼來控制機器人,而人形機器人一類,更像是“大玩具”,但進入大模型時代,尤其是ChatGPT出現后,人形機器人有了更寬廣的想象空間。

科技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在2023中關村論壇上表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自然語言大模型,并不是AI大模型的最終形態,比它更高級的是多模態的具身智能。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也在今年在一次演講中預測: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

要實現這場革命,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必須要有能落地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但目前看來,動輒幾十萬一臺的成本,以及技術上存在的困境,仍然預示著,人形機器人離落地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就像稚暉君在發布會上所提的,要想讓機器人像人類大師般去下棋是相對容易的,但是要讓機器人像1歲的小朋友一樣去行動,去感知,相當困難。

一位機器人從業者告訴每日人物:“人形機器人技術難度比輪式更大,在運動控制和平衡、感知和環境識別、人機交互等方面都面臨著難點。”王興興也告訴每日人物,目前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都還處于研發階段,幾乎都完全沒法實際落地應用。

以人形機器人的移動能力為例,波士頓動力已經是業內望塵莫及的標桿,它推出的Atlas跑酷的視頻,一度讓人恍惚,會覺得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已經接近人類。實際上,Atlas在拍攝過程中,接近一半的時間都會失去平衡倒下。

此外,高昂的成本,也是人形機器人面臨的另一個巨大挑戰。

國金證券曾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做了全身拆解:機器人的頭要實現智能感知,需要3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1個AI芯片,以及價值1.4萬元的其他傳感器,共計2.54萬元,而這只占到總成本的14.55%。其中最核心的執行器,需要14個,價值3.43萬元,占總成本的19.64%。初步推算,一個人形機器人,光材料成本就大約需要17.5萬。

另一方面,難以把握的市場需求,也不利于核心零部件廠商研制并生產適配人形機器人的產品。量子位智庫分析師鄭鈺瑤稱,目前仿生機器人大部分的零部件已經可以做到國產化替代了,也有之前做機械臂等的工業機器人廠家把技術、機器和工廠等資源直接移植。盡管目前的技術積累可能是達到標準的,但市場需求未知,仍然少有人選擇進入浪潮。

創新總是面臨困境,但有了熱錢,故事就可以講下去,而除去資本的狂熱,這里也蘊含了無限可能。

在智元機器人發布會上,稚暉君講述了人形機器人的一些可應用場景。智元機器人將首先瞄準工業制造場景,用于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在生活場景中,未來的家庭里會出現機器人管家,它們將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可以提醒長輩吃藥,還能下廚。說不定,未來還能解決家長教孩子寫作業的痛點。

就像他表達的那樣,他的夢想之一,就是希望有一天,這些機器人不再是簡單的機器裝置,“而是擁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和學習能力的智能伙伴,能夠感知和理解我們的世界,然后與我們進行深入的溝通和合作。”

▲ 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布會。圖 / 發布會截圖

 

參考資料:

[1]國產人形機器人火到國外!不懼偷襲還帶閃,AI大佬:定價好低要改變行業規則了.量子位

[2]成立5個月,躋身“全球新晉獨角獸”!臨港這家機器人公司底氣何來?.張通社

[3]稚暉君剛拿了百度投資,估值被曝已超獨角獸.量子位

[4]稚暉君被曝離職華為!兩年前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下一步創業方向是機器人.量子位

[5]新媒:中國科企競逐人形機器人賽道.中國機器人網

[6]入局者眾,人形機器人賽道再獲數千萬融資.中國機器人網

[7]稚暉君人形機器人問世:大模型加持,會自己換胳膊,要上生產線造車.機器之心

[8]對話五家人形機器人團隊:2023因何成了人形機器人盛世?.科技行者

[9]閉眼狂奔后,人形機器人回歸現實.高工移動機器人

[10]天才少年稚暉君首秀,官宣智元人形機器人,小米最強鐵蛋2比狗更狗只賣12999.新智元

[11]人形機器人行業專題報告: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深度梳理.未來智庫

[12]人形機器人真火了!10多款扎堆引爆亦莊,小米鐵蛋2首亮相.智東西

每人互動

你怎樣看待人形機器人“遠征 A1”?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華為天才少年,出走只為機器人

離真正落地還有一段路要走。

文|每日人物社

這里是每日人物的欄目——「前線」,我們想要捕捉復雜商業世界里,那些重要的、可能影響深遠的切片。

昨天,從華為離職的天才少年稚暉君,造出了他的第一個人形機器人“遠征 A1”,直接對標此前馬斯克的Optimus(擎天柱)。有人說今年是“人形機器人”元年,各家戰役已經打響,因為大模型的加持,我們也不再滿足于人形機器人只是一個“大玩具”,而是更希望它是一個真的有意識、能真正理解我們的機器人。

文 | 曹婷婷 金葉露

編輯 | 金匝

運營 | 橙子

天才少年,只愛機器人

一人,一狗,一人形機器人,在逐漸無法生存的地球,展開一場末日逃亡。

機器人杰夫,有兩條雄壯有力的機械腿,和人類一樣會跑會跳,主人公芬奇最早制造它,是作為一個寵物照料者,但機器人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意識,會闖禍,會救人,也理解了人類的情感。

這是2021年上映的科幻電影《芬奇》中的場景,而現實世界中,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進展,也在一路加速,逐漸向想象靠攏。

▲ 圖 / 科幻電影《芬奇》截圖

2023年8月18日上午,從華為離職的“天才少年”彭志輝,也是B站硬核科技UP主稚暉君,公布了他所在的智元團隊創業半年的成果——名為“遠征 A1”的人形機器人。

它長得像人,身高175cm,重53kg,可以雙足行走,最高步速能達到 7km/h。

此前,一般機器人大多具備20余個自由度,稚暉君稱,遠征 A1 有49個自由度,更加靈活。這樣的靈活度也意味著,未來它可能真正應用到具體的場景里,比如在新能源制造工廠整理線束、擰螺絲等,他們也正在為此和汽車公司、3C制造商接觸,“我們希望它能夠干活,而不是單純地模仿人”。

對于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就是電機(驅動器)。為此,智元團隊自研、設計了一款專用關節——PowerFlow。它的優點是透明度高,不需要傳感器,通過電流直接做力矩控制,也將機器人的成本拉到了20萬以內。但對比此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2萬美元(14.57萬人民幣)的預計售價,遠征 A1 并不占據優勢。除此之外,“遠征 A1”還搭載了語言任務模型和具身智能腦。

▲ 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布會。圖 / 發布會截圖

“事實上,他超越了國內多數仿生機器人玩家的第一個產品,但是自研電機、靈巧手和接入大模型,已經是很多仿生機器人玩家都可以做到的,智元目前不是一個領軍者。”量子位智庫分析師鄭鈺瑤告訴每日人物。

盡管如此,遠征 A1仍然引發了業內的許多關注,除了涉足熱門的人形機器人賽道,頂著華為天才少年頭銜的稚暉君,本就自帶流量。

時間撥回到2020年,那時還叫彭志輝的他,通過“天才少年計劃”的七輪面試,入職華為,成為計算產品線昇騰部門的一名算法工程師,主要方向是AI邊緣異構計算領域。

“天才少年計劃”始于2019年,任正非簽署了一份內部文件,要華為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且逐年增加。“天才少年”的工資共分三檔,其中最高年薪可達201萬元。

憑借過硬的實力,彭志輝在華為很能“吃得開”。據華為內部透露,彭志輝在任職期間表現非常好,好幾次的績效全是A,還獲得了華為的明日之星、總裁獎、金牌團隊等獎項。就連任正非本人,也在公開演講中難掩對他的贊許。

工作之余,彭志輝喜歡搗鼓自己的興趣愛好——創造機器人。在B站上,他是知名科技UP主稚暉君,坐擁249萬粉絲,每次發布的科技創作視頻,都有數百萬的播放量。而他的機器人創作,大多來源于生活。

比如有一天下雨,他騎著自行車去上班,因為速度太快,在轉彎時摔倒受了傷。站在鏡子前,他盯著臉上的紗布,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自行車為什么非要人騎,它既然叫‘自行’,就應該能夠自動駕駛。”

利用下班和休息日,他花費4個月時間,制作出一輛能夠自動駕駛的自行車,這輛車不僅能夠保持平衡、自動駕駛,還能在駕駛過程中通過傳感器,識別到前方與兩側的障礙物,自動避讓。

這一舉打響了稚暉君“野生鋼鐵俠”的知名度,也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個鐘情于機器人的“華為天才少年”。

2022年12月27日,彭志輝在個人社交平臺官宣自己離開華為的消息,放棄百萬年薪,卸下“天才少年”的頭銜,他表示自己會去開啟一段新的事業,做更有挑戰的事情——創業,追逐一個機器人夢。

2023年2月,彭志輝的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在上海成立,從華為出走,踏入目前并不成熟的人形機器人水域,有行內人認為稚暉君此舉過于冒險了。但稚暉君對機器人的熱愛,早就有跡可循。

他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個農村,父母工作調動,他也隨著來到廣東生活。年幼的他不愛說話,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家,重要玩伴便是一款只有32兆內存的GAMEBOY掌機。

▲ 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布會上的稚暉君。圖 / 發布會截圖

在稚暉君4月發布的B站視頻中,他回憶起小時候最愛玩的游戲《洛克人》,游戲講述了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世界,那時機器人產生了智能,可以協助人類完成工作。他驚嘆于游戲里各式各樣、各種形態的機器人設計,在青春中二時期,還用過游戲里主角兼Boss的名稱作為網名。

那段游戲世界里的機器人記憶,或許就是稚暉君“機器人夢”的起點。

發布會接近尾聲時,智元“遠征A1”人形雙足機器人才在稚暉君的召喚下亮相。這個充滿未來科技感的人形機器人走上舞臺的那段畫面,頗有電影《芬奇》中的機器人杰夫走進現實之感。

▲ 圖 / 科幻電影《芬奇》截圖

人形機器人元年,戰局初顯

2023年,可以稱之為“人形機器人元年”。

除了稚暉君的遠征A1,今年5月,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演示了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最新進展。它身高172cm,體重56.6kg,與正常成年人身形相仿,全身擁有28個自由度,手部有11個自由度,可以實現靈活抓握,但它也有著超越人體的力量,可以單手舉起一臺鋼琴。

馬斯克預言稱,人形機器人這類產品的需求,未來將遠遠超過特斯拉汽車,達到100-200億臺,這番言論立刻給人形機器人市場注入了更多想象。

技術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去年10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首次亮相,還需要人攙扶,到今年年3月,就可實現直立行走,且能實現裝配任務,5月已經在車間靈活行走,抓取物體。

這一年,國內許多公司和團隊也陸續發布了人形機器人原型機或者產品規劃。一些公司在四足機器人基礎上,開始瞄向人形,還有一些公司,甚至轉行做起了人形機器人。

比如,做互聯網廚電的純米科技,年初發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DaQiang。作為掃地機器人領域的四小龍之一,追覓在2021年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也在今年年初發布了人形機器人。

正于北京召開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WRC2023)上,不少人形機器人團隊在這里展出了他們的產品。其中既有去年發布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的小米,也有騰訊加持、四次登上春晚舞臺表演機器人舞蹈的優必選,還有剛剛發布了人形機器人的宇樹科技、星動紀元。在這屆機器人大會上,人形機器人扎堆出現,形似李白、杜甫的人形機器人更是在現場同臺吟詩。

可以說,今年是人形機器人的爆發之年。上海的傅利葉智能,在7月發布了通用人形機器人GR-1,公司聯合創始人曾宣布,目前大部分實驗室機器人仍是弓著足行走,而擁有40個電動關節的GR-1已能直立行走。宇樹科技則剛在本周二發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H1,官方的說法是“國內第一臺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告訴每日人物,這款機器人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在近似動力性能的產品中,價格也會是最低的。

各家公司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資本也盡數涌來。其中稚暉君所創立的智元機器人,可以說是資本的寵兒,除了吸引到高榕、高瓴、經緯等資本入局,還有李彥宏的私募基金、抖音和地方國資的身影。到今年6月初,智元估值已經達到12.31億美元。

此外,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鼓勵人形機器人零部件與整機產品的研制與批量落地。在政策支持下,這個創業項目也吸引到一批國資入股。

從機器人,到智能伙伴

稚暉君有一個關于機器人的夢想:“如果程序員是數字世界的上帝的話,那親手給機器人以身形,再用AI賦其靈魂,這就是真極客的浪漫啊!”

將機器人與AI相融合,正是目前大熱的以“具身智能”為核心的技術方向。

具身人工智能,是指有身體,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體,能和環境交互感知,自主規劃、決策、行動。此前,人類依賴手寫代碼來控制機器人,而人形機器人一類,更像是“大玩具”,但進入大模型時代,尤其是ChatGPT出現后,人形機器人有了更寬廣的想象空間。

科技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在2023中關村論壇上表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自然語言大模型,并不是AI大模型的最終形態,比它更高級的是多模態的具身智能。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也在今年在一次演講中預測: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

要實現這場革命,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必須要有能落地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但目前看來,動輒幾十萬一臺的成本,以及技術上存在的困境,仍然預示著,人形機器人離落地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就像稚暉君在發布會上所提的,要想讓機器人像人類大師般去下棋是相對容易的,但是要讓機器人像1歲的小朋友一樣去行動,去感知,相當困難。

一位機器人從業者告訴每日人物:“人形機器人技術難度比輪式更大,在運動控制和平衡、感知和環境識別、人機交互等方面都面臨著難點。”王興興也告訴每日人物,目前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都還處于研發階段,幾乎都完全沒法實際落地應用。

以人形機器人的移動能力為例,波士頓動力已經是業內望塵莫及的標桿,它推出的Atlas跑酷的視頻,一度讓人恍惚,會覺得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已經接近人類。實際上,Atlas在拍攝過程中,接近一半的時間都會失去平衡倒下。

此外,高昂的成本,也是人形機器人面臨的另一個巨大挑戰。

國金證券曾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做了全身拆解:機器人的頭要實現智能感知,需要3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1個AI芯片,以及價值1.4萬元的其他傳感器,共計2.54萬元,而這只占到總成本的14.55%。其中最核心的執行器,需要14個,價值3.43萬元,占總成本的19.64%。初步推算,一個人形機器人,光材料成本就大約需要17.5萬。

另一方面,難以把握的市場需求,也不利于核心零部件廠商研制并生產適配人形機器人的產品。量子位智庫分析師鄭鈺瑤稱,目前仿生機器人大部分的零部件已經可以做到國產化替代了,也有之前做機械臂等的工業機器人廠家把技術、機器和工廠等資源直接移植。盡管目前的技術積累可能是達到標準的,但市場需求未知,仍然少有人選擇進入浪潮。

創新總是面臨困境,但有了熱錢,故事就可以講下去,而除去資本的狂熱,這里也蘊含了無限可能。

在智元機器人發布會上,稚暉君講述了人形機器人的一些可應用場景。智元機器人將首先瞄準工業制造場景,用于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在生活場景中,未來的家庭里會出現機器人管家,它們將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可以提醒長輩吃藥,還能下廚。說不定,未來還能解決家長教孩子寫作業的痛點。

就像他表達的那樣,他的夢想之一,就是希望有一天,這些機器人不再是簡單的機器裝置,“而是擁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和學習能力的智能伙伴,能夠感知和理解我們的世界,然后與我們進行深入的溝通和合作。”

▲ 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布會。圖 / 發布會截圖

 

參考資料:

[1]國產人形機器人火到國外!不懼偷襲還帶閃,AI大佬:定價好低要改變行業規則了.量子位

[2]成立5個月,躋身“全球新晉獨角獸”!臨港這家機器人公司底氣何來?.張通社

[3]稚暉君剛拿了百度投資,估值被曝已超獨角獸.量子位

[4]稚暉君被曝離職華為!兩年前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下一步創業方向是機器人.量子位

[5]新媒:中國科企競逐人形機器人賽道.中國機器人網

[6]入局者眾,人形機器人賽道再獲數千萬融資.中國機器人網

[7]稚暉君人形機器人問世:大模型加持,會自己換胳膊,要上生產線造車.機器之心

[8]對話五家人形機器人團隊:2023因何成了人形機器人盛世?.科技行者

[9]閉眼狂奔后,人形機器人回歸現實.高工移動機器人

[10]天才少年稚暉君首秀,官宣智元人形機器人,小米最強鐵蛋2比狗更狗只賣12999.新智元

[11]人形機器人行業專題報告: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深度梳理.未來智庫

[12]人形機器人真火了!10多款扎堆引爆亦莊,小米鐵蛋2首亮相.智東西

每人互動

你怎樣看待人形機器人“遠征 A1”?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泽州县| 澄江县| 邵东县| 密云县| 灵宝市| 吴忠市| 朝阳市| 保靖县| 宜都市| 巫山县| 册亨县| 长阳| 收藏| 清苑县| 新绛县| 容城县| 措勤县| 昌都县| 彝良县| 浦北县| 湘潭县| 洛阳市| 富源县| 四川省| 北宁市| 三江| 开江县| 瑞丽市| 海南省| 穆棱市| 宁武县| 宜宾市| 南澳县| 三河市| 施秉县| 海宁市| 云林县| 新平| 云浮市|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