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迪
上游原材料價格下滑,市場“買漲不買跌”,化肥龍頭企業史丹利(002588,SZ)2023年上半年營收下滑,凈利潤增長。
2023年8月17日,史丹利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根據公告,上半年史丹利實現營業收入52.02億元,同比下降 6.75%,營業成本 43.07億元,同比下降 7.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9億元,同比增長7.58%。
史丹利一位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公司營收下滑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市場處在觀望狀態,往年5、6月份進行的采購,今年都推后到了7、8月份;而也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下降,公司采購大幅下滑,即使在銷量減少的情況下,凈利潤仍然出現了增長。
史丹利稱,在經歷了 2022年大宗商品和原料價格的大幅漲跌之后,2023年上半年,煤炭、磷礦石、黃磷等資源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原料價格的震蕩下跌加大了復合肥企業原料庫存管理的難度,同時,下游經銷商和農戶在“買漲不買跌”心態的影響下,備貨多持謹慎態度,復合肥行業呈現出行情滯后、節奏變快、銷售和運輸壓力驟增的特點。
在上半年的市場環境中,復合肥企業“控原料庫存、定產品價格”變得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復合肥企業上半年紛紛進行原料去庫存, 原料采購普遍采取更為謹慎的策略,同時,復合肥企業對產品定價更加敏感,以順應市場變化,從而確保企業銷售的穩定推進。
史丹利表示,行業震蕩背景下,公司實施產供銷實現高效協同策略,控制原料庫存降低經營風險面對上半年震蕩下跌的市場行情,公司產供銷實現了高效協同,通過實時研判原料價格變動趨勢、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動態實行原料庫存管理,以及實施高效的營銷策略,保證了上半年產銷工作的順利完成。
具體而言,在旺季即將結束之際,公司積極執行原料去庫存策略,公司原料庫存從一月份的20多萬噸降至 5 月份最低7萬噸左右的庫存量,這也是歷年原料庫存的最低水平。該策略不僅保證了旺季生產所需的原料供應,同時還降低了旺季過后原料庫存的跌價損失風險。
因此,即使上游原材料市場動蕩情況下,史丹利經營表現持續穩健。史丹利稱,上半年,公司產品價格仍保持穩定,產品銷量雖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 但仍居歷年銷量高位。公司園藝肥業務在上半年仍保持中高速增長,上半年實現全網零售額5262 萬元,同比增長 30.8%, 累計售賣件數196 萬件,同比增長 36.1%。
同時,上半年史丹利還推出了顆粒硝基肥、礦物源有機肥、肥的流油等多款新型肥料產品。此外其黎河肥業和松滋新材料公司新項目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
據了解,黎河肥業的年產100萬噸綠色高效復合肥項目中的30萬噸/年噴漿硫基復合肥生產線在報告期已投入使用,其他相關配套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預計將在2023年投產。
工商資料顯示,史丹利前身臨沭縣華豐化肥廠成立于1995年,1998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整體變更為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其總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史丹利路。其主營業務為,復混肥料、復合肥料、摻混肥料、磷肥及其 他新型肥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報告顯示,截至 2023年上半年,史丹利總產能 562萬噸/年,其中復合肥產能550萬噸/年,磷酸一銨產能12 萬噸/年。上述生產基地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種植區域,能夠快速響應各種植區域的肥料需求,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糧食安全戰略決策背景下,國家的政策調控力度不斷深化。2023年,國家層面接連推出了一系列積極的種糧扶持政策和提高糧食收購價、提高種糧補貼等措施,有力地提振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根據 2023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的信息,今年夏糧產量達到 2923 億斤,雖然比去年同期略降0.9%,但仍穩居歷史第二高位,同時,上半年的糧食價格和種植面積保持平穩,下半年的秋糧種植面積穩定增長,糧價也保持著平穩態勢。
史丹利表示,從下游需求端來看,種植面積和糧食價格的穩定保障了肥料需求的平穩。
展望下半年,得益于下游糧食種植環節的穩定需求,上游資源和原料價格逐步回歸到合理區間,復合肥企業和渠道 目前較低的庫存水平,再疊加去年下半年原料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的經營基數相對較低等因素,預計今年下半年復合肥市場將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回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