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戴晶晶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規模已居全球首位,基礎核心技術持續取得突破,人工智能進入了全球的第一梯隊,為人形機器人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月18日,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智創未來-人形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
去年,中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收超過1700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連續十年居世界首位。
在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下稱《報告》)指出,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市場潛力的不斷挖掘,全球機器人產業保持增長態勢,中國已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重要推動力。
隨著機器人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也形成了各具特點的產業集群。
《報告》指出,從機器人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上市企業分布來看,中國機器人優質企業重點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東莞、杭州、天津、蘇州、佛山、廣州、青島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機器人產業實力最為雄厚,東莞、杭州、天津、蘇州、佛山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廣州、青島機器人產業發展表現出相當大的后發潛力?!薄秷蟾妗贩Q。
不同地區的機器人產業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別聚焦智能機器人產業和工業機器人應用,深圳市打造服務機器人集群,東莞市主攻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杭州則著力推動集成應用發展。
此外,蘇州市匯聚了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佛山市加速布局產業鏈中下游,廣州市引領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青島市加快“機器人+”向縱深拓展。
在技術發展態勢方面,《報告》提及,近年來機器人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專利申請呈現較強發展勢頭。其中,中國專利申請量居于全球首位,專利申請量保持上升趨勢。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機器人產業總體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應用場景顯著擴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協作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產品優勢不斷增強,創新型企業大量涌現。
隨著“機器人+”行動的實施,機器人在新能源汽車、醫療、電力巡檢核光伏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例如,機器人正加速應用于智能電網全流程,以及在光伏電站運維環節釋放應用價值。
今年1月,工信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
《報告》認為,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存在部分關鍵共性技術,需要聚合產業界和學術界相關研發資源,共同開展重點攻關,在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方面形成合力,以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
《報告》也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進行了展望,預計新技術將加快融合創新突破、機器人應用場景持續擴展、大模型將成為機器人智能“大腦”、機器人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以及機器人生態加速共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