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上任不到四年的董事長李永東、以及上任兩年的北信瑞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信瑞豐基金”)總經理趙遠峰在同一天內雙雙離任。
圖源:公告
新的管理層上任后,能否拯救業績不佳、規模的下滑,還需要時間驗證。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小型基金公司與頭部基金之間的溝壑日益分明,這家迷你基金公司接下來靠什么實現逆襲?
1、董事長、總經理離任,規模縮水僅剩31億
新任董事長夏彬1991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在四川金路股份有限公司、 君安證券、國信證券、深圳市深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中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電投資控股公司、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工作,擔任過市場部副經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投資部總經理、銷售總監、董事會秘書、副總裁等職務。他還同時代任公司督察長一職。
李永東在2019年11月26日開始擔任董事長,2019年11月27日,前董事長周瑞明因工作需要離任,此后一直由李永東擔任董事長,任期尚不足4年。離任前,李永東還代任公司督察長一職。
2020年初面對媒體采訪時,李永東曾公開表示,要用3年左右時間,爭取非貨幣基金規模達到行業中位水平;用6年左右時間,爭取非貨幣基金規模進入行業前1/3行列。
但如今來看,李永東的三年目標、6年愿意并未實現。現在來看,公司的規模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大差距。2018年年末,北信瑞豐基金的管理規模首次突破百億。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管理基金規模達到133.95億攀上高點,但隨后跟著市場行情開始下行。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信瑞豐基金的管理規模僅為30.05億,同比下跌61%。而在今年一季度末,北信瑞豐的管理規模更是一度跌到15.49億元的谷底。
原總經理趙遠峰因個人原因離任,公開資料顯示,其最早參加工作時間是在2002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國都證券工作,曾任信息技術負責人、風控總監、經紀業務總監、副總經理、代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任黨委書記、總經理。2021年加入北信瑞豐基金并擔任總經理。
從8月15日起,副總經理王乃力代任總經理,原則上代任時間不超過6個月。從個人履歷來看,王乃力本科學士,1996年9月參加工作。曾任北方證券營業部副經理、鵬華基金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國泰基金零售業務部總監兼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招商基金機構業務部總監,2021年12月加入北信瑞豐基金。
據“界面新聞”報道稱,2022年3月份,曾有北信瑞豐市場部的員工發實名內部信求助,稱公司壓榨一線銷售員工、不報銷銷售費用、更改工作地點并逼迫員工離職等。對于部分問題,當時公司均予以解釋和否認。
即使已不再公司上班,一些員與前東家還是“藕斷絲連”。2022年5月末,《證券市場紅周刊》一則報道顯示,此前從公司離職的員工,由于延遞獎金沒有到位等問題,因此一些員工與公司牽扯了勞動合同糾紛的問題。
李永東在任期間的4年內,該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從2019年末的103億,降至2023年6月末的30.05億元,規模縮水70%。
第二任董事長李永東上任后的2021年,北信瑞豐基金出現過一波離職潮,主要高管幾乎全部離職,包括原總經理朱彥、原副總經理李鑫以及王忠波、原督察長郭亞;還有6位基金經理離職,分別是董鎏洋、黃祥斌、王忠波、于軍華、輦大吉、張偉保。
朱彥曾是北信瑞豐引以驕傲的固收大將,成立以來,公司的固收業績有目共睹。他曾推崇專業人士持股計劃,將優秀人才吸納為股東,但從持股結構看,人才持股計劃未能成型。
早在2017年,朱彥曾提出布局量化基金,并將這一領域列為未來幾年重要方向之一,但直到其離職前,公司量化基金無論是產品數量上還是業績上都無亮點,現實與愿景也由此形成反差。
2、4只產品收益率下跌超20%,投研團隊能逆襲嗎?
成立于2014年3月份的北信瑞豐基金,由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60%,第二大股東為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0%。
2019年時,與大多數小型基金公司一樣,資產規模占比最高的是貨幣基金,占比超過80%,彼時靠貨幣基金突破了百億規模。高光時刻僅持續不到2年的時間,后來規模開始下行。
與同樣是由信托公司控股、以及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北信瑞豐基金的發展明顯落后。以同一年成立的信托公司控股的嘉合基金為例,其規模為35億元,圓信永豐管理的基金規模為347億元,是北信瑞豐的10倍。
目前看,北信瑞豐基金的投研團隊是一只頗為年輕的隊伍,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為2.86年,低于行業平均的4.24年,基金經理最大年限為6.41年,低于行業平均的11.02年。
圖源:wind
北信瑞豐8名基金經理管理著20只公募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北信瑞豐穩定收益A是公司唯一一只規模超過10億的產品,其規模為20.14億元,其他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
人才匱乏導致規模下滑、業績同樣表現不佳。從天天基金網數據可見,近一年以來,4只產品收益率下跌幅度超過20%,其中有3只產品均為基金經理程敏管理,另1只由龐文杰管理。
圖源:天天基金網
程敏算是北信瑞豐從業時間最長的一位基金經理,2017年3月加入該公司,其在管3只產品總計規模6377.41萬元,產品分別為:北信瑞豐量化優選靈活配置、北信瑞豐研究精選、北信瑞豐優勢行業股票,3只產品業績表現均墊底,其中北信瑞豐優勢行業股票近一年跌幅最高,達29.64%。
從程敏管理產品的風格看,持倉較分散。截至上半年末,其十大重倉股中前三席位中,航亞科技持倉占比1.97%,工業富聯占比1.5%、東威科技占比1.2%。
龐文杰從業時間3年,管理3只產品總計規模2.92億元,近1年以來產品收益率同樣為負。
北信瑞豐穩定收益A是目前北信瑞豐規模最高的一只產品。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此前曾連續三年規模不足1億元,除了2020年3月末規模在0.7億元外,其他時間段都未滿5000萬元,尤其是在2022年11月28日至2023年5月11日期間,其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
為何這只基金規模爆發式增長?獨角金融梳理發現,二季度,該基金策略逐步由轉債投資轉為純債投資,當前持倉以 AAA 級別信用債為主。
從持倉的債券看,截至二季度末,北信瑞豐穩定收益A前5只債券持倉占比合計33.85%,分別為21齊魯銀行二級01、22廣州銀行二級資本債01、21桂林銀行二級01、21通用MTN001、21湖北銀行二級01。
截至8月17日,該產品3個月、6個月、1年期收益率分別為1.33%、3.4%、1.67%,今年來漲幅達6.28%,高于同類平均的3.14%。
展望下半年,該基金經理認為,在促消費政策、服務消費加快釋放的帶動下,消費有望保持溫和修復,基建投資將繼續較快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對制造業投資增長帶來支撐,房地產市場逐步探底修復。
這家基金公司知名度不大、業績不佳、規模持續的下滑也足以說明是一家被基民長期冷落的迷你公募機構。
好的業績,取決于基金經理對市場的判斷以及技術層面的分析,也與高管團隊的管理經驗、基金經理實力有關。當新董事長、總經理后上任,留給這家基金公司還有多少逆襲的機會?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