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四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對匯率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央行發聲后,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大漲至7.3000,較今日最低點7.3495漲近500個基點。
截至發稿,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7.3080,較上一交易日漲285個基點。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近期國內房企等信用風險事件引發市場關注,出口延續負增長,加上當前經濟復蘇勢頭偏弱等因素,確實對匯市情緒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也是近期人民幣中間價持續釋放穩匯率信號,以及本次報告提出“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的原因。
7月底以來,人民幣再度出現一輪較快貶值走勢,今日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收盤跌199個基點,報7.3103,較7月27日收盤價7.1404貶值2.3%。同期,美元指數由101.76升至103.36,升值幅度為1.6%。
因此,王青認為,近期人民幣貶值幅度中的近八成可以由美元升值來解釋。“這樣來看,相對于美元走勢,近期人民幣雖然貶值幅度較大,但尚未出現明顯超調。這也是8月以來監管層除了在中國香港市場適度增發央票外,在國內市場尚未動用其他穩匯率政策工具的一個原因。”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本周央行年內第二次下調政策利率,中美利差再次走闊,加大了人民幣貶值壓力。不過,考慮到人民幣匯率已經充分計入各項負面因素,當前人民幣匯率繼續貶值的空間不大,也不具有持續性,三季度大概率依舊是雙向波動為主。
“進入四季度,隨著國內經濟復蘇趨勢更加明朗,國內資產回報率觸底回升,美聯儲確定性結束加息周期,美債收益率有望顯著回落,中美利差大幅收窄,疊加國內外貿企業結售匯高峰的季節性因素支撐,人民幣匯率有望趨勢性走強,開啟新一輪升值周期。”薛洪言說。
另外,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還對7月末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些要求作了回應。比如,央行表示,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發揮好金融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以下是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一季度報告的主要異同點
經濟形勢研判:國內經濟運行面臨多重挑戰
二季度: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發達經濟體快速加息的累積效應繼續顯現,全球經濟復蘇動能減弱,國內經濟運行面臨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挑戰。
一季度: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長期發展還具有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條件。
政策基調: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二季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一季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有力、穩固支持,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搞好跨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利率:促進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二季度: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持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促進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一季度: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持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
匯率: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二季度: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綜合施策、穩定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一季度: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優化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金融風險: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
二季度: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穩步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一季度:統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與風險防范,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防范境外風險向境內傳導,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