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界面工業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大量應用,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隨著產業加快升級和設備更新換代,新能源設備將面臨的批量退役問題,引起國家部門注意。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構建覆蓋綠色設計、規范回收、高值利用、無害處置等環節的風電和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體系,補齊風電、光伏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最后一環。
《指導意見》提出目標,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場、光伏發電站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基本建立,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相關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到2030年,風電、光伏設備全流程循環利用技術體系基本成熟,資源循環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資源循環利用能力與退役規模有效匹配,標準規范更加完善,風電、光伏產業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風電、光伏累計裝機約8.6億千瓦,約占國內電力總裝機的32%。
中國的風電、光伏行業起步于1980年代,大力發展始于2005年左右。一般而言,一臺正常風機的實際壽命在20年以上,單塊光伏板的使用壽命約為25-30年。
今年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發布《2022中國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預計,到“十四五”末,中國將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風電機組,屆時運行時長超過20年的老舊風電場規模將超過120萬千瓦。
預計到“十五五”末期,年退役風機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2030-2040年間,累計退役風機規模將達到2.5億千瓦。
對于光伏組件,《報告》預計,自2030年起,光伏組件將進入報廢密集期。截至2030年累計待回收容量達1780萬千瓦;2035年起待回收總量將呈爆發式增長,預計2040年達到2.52億千瓦。
《報告》數據顯示,到2030年,通過光伏組件回收技術可獲取的原材料累計價值約70億元;到2040年,累計可回收價值高達近1000億元。
退役后,光伏電站可回收的材料包括玻璃、鋁材、塑料、硅、銀等貴金屬等;風電機組設備包括機艙、塔筒、葉片等,其中包括的銅、鋼、水泥、碳纖維等材料,均可回收。
目前,中國風電、光伏設備回收市場仍處于初期階段。為應對即將出現的退役潮,《指導意見》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包括大力推進綠色設計、建立健全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完善設備回收體系、強化資源再生利用能力、穩妥推進設備再制造、規范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
在推進綠色設計方面,政策要求引導生產制造企業以輕量化、易拆解、易運輸、易回收為目標,在產品設計生產階段進行綠色設計,鼓勵生產制造企業在保障產品質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在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優先選用再生材料。
對于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指導意見》表示,將督促指導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依法承擔退役新能源設備(含零部件,下同)處理責任,不得擅自以填埋、丟棄等方式非法處置退役設備,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投放工業固體廢棄物。
在完善設備回收體系方面,《指導意見》稱,支持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體系;鼓勵風電、光伏設備制造企業主動提供回收服務;支持第三方專業回收企業開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回收業務。
政策還支持發展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運輸、回收、拆解、利用“一站式”服務模式,引導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規范有序回收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等。
《指導意見》還提出了四項強化保障措施,要求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將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強化資金和政策支持,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現有資金渠道,加強對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
此外,要求健全標準規范體系,研究制定風電和光伏設備綠色設計、綜合利用等標準規范;培育重點地區和企業,指導支持部分重點區域建設退役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支持中央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率先加強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