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買車家
前段時間有外媒報道稱,多家充電樁制造商和運營商,針對特斯拉想要在北美推行自家“NACS”聯合充電標準以及CSS技術,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為在他們看來,特斯拉此舉無疑是想要在北美壟斷整個充電行業。
而就在充電樁運營商們與特斯拉對抗的同時,現代起亞、本田、寶馬、奔馳、通用以及Stellantis等七家汽車巨頭,也在北美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合資充電公司,其目標就是要徹底打敗特斯拉在當地充電樁市場的領導地位。據了解,這家公司的目標,是要在美國主要城市及高速路,建設至少三萬個快速充電樁。
按照這幾家車企聯合聲明中的說法,他們希望在美國,建設一套類似現在加油站系統的充電網絡,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充電體驗,以便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及美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預計到2030年,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將占總銷量的50%以上。
當然,該公司的名稱及其他架構信息,并沒有得到公布,其每家公司的出資比例也尚不明確,而目前有傳聞稱,還將會有更多的車企加入其中,組成規模龐大的“反特斯拉充電”聯盟,由此可見,該公司的總投資應該不會低于10億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這幾家汽車巨頭在“賣車”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實力,但在充電樁布局上,卻遠不及特斯拉。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電動車市場份額,有六成都被特斯拉占據,而在充電樁規模上,特斯拉也是一家獨大,其擁有快速充電功能的充電樁數量一度超過了17,000個。
此外在充電體驗方面,特斯拉充電樁也是差評最少的。據J.D. Power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發生故障的概率大約為3.9%,而其他類型的公共充電樁故障率則高達21.6%,而在用戶綜合評分滿意度上,特斯拉的充電系統也明顯高于對手。
所以單說技術實力,特斯拉還真不害怕所謂的“反特斯拉充電”聯盟,而它的對手們也未必不知曉這種實力的差距。至于為何,車企們要在北美的充電樁市場上搞事情,原因或許與美國《基礎設施法案》等一系列新政有關。
據了解,美國政府計劃投資75億美元,以打造更加全面的“充電網絡”,并計劃在2030年左右,鋪設至少50萬個電動車充電樁,也正是因為這項法案的實施,車企們才愿意在這一領域砸錢投資。不然,在特斯拉已經開放充電網絡的情況下,大家完全可以選擇更低成本的接入而不是自己去研發。
當然,目前七家車企聯合成立充電公司的消息并未完全坐實,不排除這只是單純的信息炒作而已,即便新公司真的成立,也不代表就能做大做強。畢竟就創業難度而言,他們除了要面對特斯拉的充電樁系統外,他們還要對付,大眾旗下的Electrify America、ChargePoint以及EVGo等充電運營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