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周三發布報告稱,隨著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降、首付比例的下調、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調整等住房需求端政策的落地,住房銷售市場將緩慢筑底,但受房企違約風險尚未出清影響,年度住房銷售面積可能不及10億平方米。
報告指出,從需求端看,年輕的剛需群體因就業、收入預期較弱,購房意愿較低。“6月,16-24歲年輕人城鎮調查失業率高達21.3%,25-35歲私營單位就業人群則普遍存在35歲失業焦慮。在房價上漲預期出現扭轉后,這些剛需人群即使能夠獲得‘六個錢包’的支持也不愿主動買房。”
從中國人民銀行城鎮儲戶調查問卷數據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被調查儲戶中未來3個月預計增加購房支出的占比由2022年第四季度的16.0%上升至17.5%;2023年第二季度被調查儲戶中未來3個月預計增加購房支出的占比回落至16.2%,住房消費預期再次轉弱。
另外,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規模為38.6萬億元,同比下降0.7%,首次出現負增長,大規模提前還貸的出現是2023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負增長的主要原因。
報告指出,總體來看,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難以僅通過房地產政策的調整來釋放,更多地要依靠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就業、收入預期的改善;改善群體的購房需求則可以依靠二套房“認房又認貸”政策的調整、交易成本的下降等優化措施來釋放。
從供給端看,報告表示,房企主要融資渠道的恢復不及預期,對于大部分民營房企來說借新還舊和債務展期依然較為困難,新增融資受限。
報告提到,從上市銀行的2022年財報數據來看,六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余額高于2021年的余額,但是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的房地產開發貸余額與2021年相比是凈減少的。這表明部分商業銀行出于風險控制方面考慮,對于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放并不積極,且對于存量房地產開發貸款持有“到期能收回就收回”的態度。
另外,2023年上半年,房企境內信用債(不包括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總額2410億元,同比下降4.7%。截至一季度末,房地產信托余額為1.13萬億元,同比下降28.2%;與2022年末相比,余額壓降了964億元。
報告還指出,因住房市場的復蘇為非均衡的點狀復蘇,一線、熱點二線城市核心區域的住房交易明顯回暖,一線、二線城市的郊區及三、四線城市的復蘇遠則不及預期。這對于房地產項目重點布局在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如碧桂園來說,會導致其銷售回款規模的下降,經營性現金流減少。融資受限疊加經營性現金流的下降,可能會導致房企因現金難以覆蓋債務償還所需而出現債務違約。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境外債出現實質違約、展期的數量為99只,占債券市場違約數量的80.5%;違約規模(違約日債券余額)為1345.2億元,占債券市場違約規模的89.3%。部分違約房企已資不抵債,比如恒大、奧園、藍光發展、中天金融、嘉凱城等五家已違約上市房企因巨額的經營性虧損和存貨、持有投資性物業資產價格下跌、土地被收回虧損、資產處置減值損失等非經營虧損,已經資不抵債。
“總體來看,大部分房企的債務壓力依然較大,且融資恢復和銷售復蘇均不及預期,房企違約風險依然嚴峻,后續可能仍有房企出現債務違約。”報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