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美的集團赴港上市,這場分拆擴張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美的集團赴港上市,這場分拆擴張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分拆子公司上市,白電巨頭們的資本新玩法。

界面新聞| 匡達

文|新熵 白芨

編輯丨月見

美的正在追隨海爾的步伐,成為下一個布局“A+H”(A股+港股)上市格局的白電巨頭。

8月9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美的集團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擬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10%。

根據彭博社報道,美的集團選擇美國銀行和中金公司負責在中國香港的上市事宜,最早將于2024年在港股上市。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曾感慨,美的發展的一個關鍵時間點,就是1992年、1993年實行的股份制改造和赴深交所上市,這令公司在治理結構和管理模式上取得了突破。

那么此次上市,美的又能取得多少突破?

01、美的赴港,圖啥?

一般來說,上市的直接目的是融資,二次上市的直接目的是擴大投資者范圍,擴大融資空間。

但對美的集團來說,融資或許不是赴港上市的第一原因。

美的基本不缺錢。在二級市場上,美的近兩次融資性質的公告記錄分別是2019年換股收購小天鵝,2015年引入小米科技作為戰略投資者,兩次均為定向增發,總金額達到143.89億元,但戰略意義遠大于募資意義。

自2013年美的集團整體上市以來,美的在海外接連出手,收購了東芝家電、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德國庫卡機器人、以色列高創公司。按照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說法,美的要敢于進行顛覆性投資。

以2016年的庫卡收購案為例,美的以292億元人民幣尋求對庫卡集團的全面控股,其資金來源為銀團借款和公司自有資金,未通過發債等方式融資。

從分紅力度看,根據《長江商報》梳理,美的集團在去年的分紅總額為171.88億元,上市10年以來累計分紅總額達到867億元,6倍于募資總額。

從資金實力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團坐擁589.8億貨幣資金,79.49億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期短期借款為141.9億元。今年4月27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200億元閑置資金委托理財。

對比其他兩家白電巨頭,海爾同期貨幣資金為552.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8.49億元,短期借款為101.7億元。格力電器貨幣資金為1863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2.39億元,短期借款為540.6億元。

整體來看,走到成熟期的白電三巨頭根本不缺錢,更愁的是,有錢無處投。如格力電器,當前總市值2000億出頭,貨幣資金就有1863億,可謂夸張。

而此次美的赴港上市,對“找錢”的幫助可能也不大。

同樣采用A+H結構的海信家電、海爾智家,是研究國內白電公司在不同市場估值表現的最佳樣本。

截至8月14日收盤,海信家電港股滾動市盈率為16.83倍,A股為17.93倍;海爾智家港股滾動市盈率為13.3倍,A股為14.49倍。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兩地市場投資者的口味不太一樣,成熟期白電巨頭在港股的估值不如A股,美的赴港沒有多少估值提升的空間。

至于全球戰略布局,也不是美的最急需的。

當前的美的集團,半只腳已經邁入跨國電器巨頭的門檻。去年美的的海外營收高達1426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收比重達到41.48%。

另外,美的在全球收購了大量企業,如前文提到的日本東芝、德國庫卡、意大利Clivet、以色列高創等。

由此來看,赴港上市對美的的好處,只有兩個方面。

一是優化投資者結構。此前美的集團外資持股比例多次觸及深股通規則上限,赴港能吸納更多外資持股,對融資渠道是一種拓寬。

二是完善海外員工激勵體系。例如截至目前,美的在全球擁有約200家子公司,約3萬名員工,赴港上市可為海外員工提供股權激勵。

而美的真正提升市值規模的方法,也不是到更多市場上市,而是繁衍更多的“子孫后代”。

02、誰是美的找錢的“主攻手”?

相比怎么找到更多的錢,白電三巨頭更發愁的是兩件事,怎么找到更有增長前景的業務方向,怎么提升公司的整體估值水平。

美的的戰略是,找到一些高成長,小體量的業務分拆上市,去爭取更高估值。

從歷史動作來看,“白電一哥”分拆子公司的意愿,遠比赴港上市來得積極。

2020年7月27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赴創業板上市。約一年后,美智光電正式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

這是美的集團旗下負責照明及智能前裝產品的子公司,招牌產品是家居用燈和商業用燈、浴霸、智能門鎖、智能晾衣架和智能面板。根據招股書披露,美智光電2020年五成的營收來自于家用照明業務,也就是生產銷售各類吸頂燈、廚衛燈、餐吊燈、臺燈和壁燈,年銷售額接近4億元,公司銷售總額為7.83億元。

相比同期美的集團2857億元的總營收,美智光電的貢獻猶如滄海一粟。但后者的增速更快,2020年美的集團的營收增速是2.27%,美智光電能達到12.84%。

按照美的集團的說法,美智光電的分拆有利于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美智光電的工藝技術與產品定位與其他業務差異較大,適合獨立發展。

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照明業務的分拆,能為美的集團多拿多少估值?

如果按美的集團當前12.8倍PE(TTM)的估值,美智光電在美的集團體系內,只能貢獻10億左右的估值。

而美智光電分拆后,IPO募資額就高達5.06億元,如果按發行股占總股本25%的比例頂格計算,美智光電的估值也能超過20億元。如果對標業內可比公司佛山照明32.2倍PE(TTM)的估值,美智光電的市值也能超過20億元。

而如果按10%的發行股占比計算,美智光電的估值就能超過50億元。有業內人士分析,上市后的美智光電可能來到百億估值。

從十億到百億,天壤之別。

這場“土雞變鳳凰”的游戲進展不順,去年七月,美智光電撤回上市申請,并于今年4月再度申請上市。究其原因,美智光電的獨立性存疑,招股書顯示,2019年美智光電對關聯方銷售金額占比達到總營收的33.88%,與美的集團重疊客戶銷售額占比達到83.35%。

而重新歸來的美智光電也露出疲態,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影響,美智光電在2022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從去年同期的9.26億元下降至9.11億元,但凈利潤有小幅增長,從0.77億元提升至0.83億元。

整體來看,美智光電與行業內頭部品牌公牛集團(照明業務)、歐普照明、佛山照明等體量差距較大,一度采用價格戰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即便從美的集團中獨立出來,美智光電也必須思考,如何提升話語權,靠自身實力提升業績,帶動估值。

03、“二胎”拯救美的?

這場分拆擴張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就在上月29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推動子公司安得智聯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安得智聯是美的旗下的供應鏈企業,主要負責美的產品的物流配送。從2019年開始,安得智聯嘗試擺脫美的依賴,提升外部業務比例。

根據美的集團分析師會議披露,相比規模較小的美智光電,安得智聯在2021年的營收額達到112.87億元,外部業務占比為55%,物流服務覆蓋品類從家電延伸到全商品品類。

而安得智聯對美的系的估值貢獻尚未可知,美的集團公告顯示,當前安得智聯上市工作仍在前期籌備階段,不確定的風險仍然存在。

而身處“白電一哥”位置的美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2021年2月創下7500多億的市值巔峰后,美的股價陷入低迷。在去年5月,社交媒體傳出美的的裁員話題,美的官方回應稱,公司正在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提升經營業績。

背后是白電巨頭的集體過冬,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家電市場規模為7307.2億元,同比下滑9.5%;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同期我國家電出口額為5681.6億元,同比下降10.9%,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3%。

從原因看,家電市場本就處于剛需縮減,市場接近飽和的背景下,加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以及消費者預期的變化,多種因素共同構成了家電市場的短暫萎縮。從今年一季度業績看,美的的業績迅速反彈,營收額同比增長6.27%。

高端市場成為家電企業為數不多的突破口,而起步較晚的美的在高端市場聲量不足。去年美的COLMO零售額超過80億元,同比增長90%,但背后原因是品牌規模基數較小。

方洪波對此的分析是,美的將要面臨三年寒冬期,形勢比之前更加艱難。

在此背景下,美的的解決方案是,抓大放小,邊緣業務一律裁撤。

四大業務指樓宇科技、工業自動化(庫卡)、新能源汽車配件和儲能(科陸電子);四小業務指萬東醫療(醫學影像)、安得智聯(物流)、美智光電(照明)和美云智數(工業互聯網)。

而目前被美的分拆上市的兩家子公司,全部來自于“四小”陣營。據此推斷,下一家美的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很可能是美云智數。

此舉也在加強美的的業務聚焦能力——放開增長前景一般的獨立業務,將主業聚焦在高增長前景的業務上。如今年5月,美的在廣東佛山投產了庫卡二期科技園工程,投入規模約為2000萬元,目的是實現本地化機器人制造能力。

但從各業務的增長表現看,美的的壓力仍然不小,除空調業務外,美的各消費電器業務的增長乏力已十分明顯,分拆的照明和物流業務前途未卜,而創新業務尚未撐起增長。這也解釋了美的裁撤邊緣業務的審慎做法——即便是家大業大不缺錢的“白電一哥”,也要在戰略轉型期面前一再小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美的集團

5.2k
  • 大盤領漲!A股龍頭指數A50ETF基金(159592)午盤后轉紅,寧德時代,比亞迪,美的集團領漲
  • 美的人形機器人樣機首度曝光,帶飛股價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美的集團赴港上市,這場分拆擴張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分拆子公司上市,白電巨頭們的資本新玩法。

界面新聞| 匡達

文|新熵 白芨

編輯丨月見

美的正在追隨海爾的步伐,成為下一個布局“A+H”(A股+港股)上市格局的白電巨頭。

8月9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美的集團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擬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10%。

根據彭博社報道,美的集團選擇美國銀行和中金公司負責在中國香港的上市事宜,最早將于2024年在港股上市。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曾感慨,美的發展的一個關鍵時間點,就是1992年、1993年實行的股份制改造和赴深交所上市,這令公司在治理結構和管理模式上取得了突破。

那么此次上市,美的又能取得多少突破?

01、美的赴港,圖啥?

一般來說,上市的直接目的是融資,二次上市的直接目的是擴大投資者范圍,擴大融資空間。

但對美的集團來說,融資或許不是赴港上市的第一原因。

美的基本不缺錢。在二級市場上,美的近兩次融資性質的公告記錄分別是2019年換股收購小天鵝,2015年引入小米科技作為戰略投資者,兩次均為定向增發,總金額達到143.89億元,但戰略意義遠大于募資意義。

自2013年美的集團整體上市以來,美的在海外接連出手,收購了東芝家電、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德國庫卡機器人、以色列高創公司。按照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說法,美的要敢于進行顛覆性投資。

以2016年的庫卡收購案為例,美的以292億元人民幣尋求對庫卡集團的全面控股,其資金來源為銀團借款和公司自有資金,未通過發債等方式融資。

從分紅力度看,根據《長江商報》梳理,美的集團在去年的分紅總額為171.88億元,上市10年以來累計分紅總額達到867億元,6倍于募資總額。

從資金實力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團坐擁589.8億貨幣資金,79.49億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期短期借款為141.9億元。今年4月27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200億元閑置資金委托理財。

對比其他兩家白電巨頭,海爾同期貨幣資金為552.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8.49億元,短期借款為101.7億元。格力電器貨幣資金為1863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2.39億元,短期借款為540.6億元。

整體來看,走到成熟期的白電三巨頭根本不缺錢,更愁的是,有錢無處投。如格力電器,當前總市值2000億出頭,貨幣資金就有1863億,可謂夸張。

而此次美的赴港上市,對“找錢”的幫助可能也不大。

同樣采用A+H結構的海信家電、海爾智家,是研究國內白電公司在不同市場估值表現的最佳樣本。

截至8月14日收盤,海信家電港股滾動市盈率為16.83倍,A股為17.93倍;海爾智家港股滾動市盈率為13.3倍,A股為14.49倍。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兩地市場投資者的口味不太一樣,成熟期白電巨頭在港股的估值不如A股,美的赴港沒有多少估值提升的空間。

至于全球戰略布局,也不是美的最急需的。

當前的美的集團,半只腳已經邁入跨國電器巨頭的門檻。去年美的的海外營收高達1426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收比重達到41.48%。

另外,美的在全球收購了大量企業,如前文提到的日本東芝、德國庫卡、意大利Clivet、以色列高創等。

由此來看,赴港上市對美的的好處,只有兩個方面。

一是優化投資者結構。此前美的集團外資持股比例多次觸及深股通規則上限,赴港能吸納更多外資持股,對融資渠道是一種拓寬。

二是完善海外員工激勵體系。例如截至目前,美的在全球擁有約200家子公司,約3萬名員工,赴港上市可為海外員工提供股權激勵。

而美的真正提升市值規模的方法,也不是到更多市場上市,而是繁衍更多的“子孫后代”。

02、誰是美的找錢的“主攻手”?

相比怎么找到更多的錢,白電三巨頭更發愁的是兩件事,怎么找到更有增長前景的業務方向,怎么提升公司的整體估值水平。

美的的戰略是,找到一些高成長,小體量的業務分拆上市,去爭取更高估值。

從歷史動作來看,“白電一哥”分拆子公司的意愿,遠比赴港上市來得積極。

2020年7月27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赴創業板上市。約一年后,美智光電正式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

這是美的集團旗下負責照明及智能前裝產品的子公司,招牌產品是家居用燈和商業用燈、浴霸、智能門鎖、智能晾衣架和智能面板。根據招股書披露,美智光電2020年五成的營收來自于家用照明業務,也就是生產銷售各類吸頂燈、廚衛燈、餐吊燈、臺燈和壁燈,年銷售額接近4億元,公司銷售總額為7.83億元。

相比同期美的集團2857億元的總營收,美智光電的貢獻猶如滄海一粟。但后者的增速更快,2020年美的集團的營收增速是2.27%,美智光電能達到12.84%。

按照美的集團的說法,美智光電的分拆有利于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美智光電的工藝技術與產品定位與其他業務差異較大,適合獨立發展。

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照明業務的分拆,能為美的集團多拿多少估值?

如果按美的集團當前12.8倍PE(TTM)的估值,美智光電在美的集團體系內,只能貢獻10億左右的估值。

而美智光電分拆后,IPO募資額就高達5.06億元,如果按發行股占總股本25%的比例頂格計算,美智光電的估值也能超過20億元。如果對標業內可比公司佛山照明32.2倍PE(TTM)的估值,美智光電的市值也能超過20億元。

而如果按10%的發行股占比計算,美智光電的估值就能超過50億元。有業內人士分析,上市后的美智光電可能來到百億估值。

從十億到百億,天壤之別。

這場“土雞變鳳凰”的游戲進展不順,去年七月,美智光電撤回上市申請,并于今年4月再度申請上市。究其原因,美智光電的獨立性存疑,招股書顯示,2019年美智光電對關聯方銷售金額占比達到總營收的33.88%,與美的集團重疊客戶銷售額占比達到83.35%。

而重新歸來的美智光電也露出疲態,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影響,美智光電在2022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從去年同期的9.26億元下降至9.11億元,但凈利潤有小幅增長,從0.77億元提升至0.83億元。

整體來看,美智光電與行業內頭部品牌公牛集團(照明業務)、歐普照明、佛山照明等體量差距較大,一度采用價格戰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即便從美的集團中獨立出來,美智光電也必須思考,如何提升話語權,靠自身實力提升業績,帶動估值。

03、“二胎”拯救美的?

這場分拆擴張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就在上月29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推動子公司安得智聯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安得智聯是美的旗下的供應鏈企業,主要負責美的產品的物流配送。從2019年開始,安得智聯嘗試擺脫美的依賴,提升外部業務比例。

根據美的集團分析師會議披露,相比規模較小的美智光電,安得智聯在2021年的營收額達到112.87億元,外部業務占比為55%,物流服務覆蓋品類從家電延伸到全商品品類。

而安得智聯對美的系的估值貢獻尚未可知,美的集團公告顯示,當前安得智聯上市工作仍在前期籌備階段,不確定的風險仍然存在。

而身處“白電一哥”位置的美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2021年2月創下7500多億的市值巔峰后,美的股價陷入低迷。在去年5月,社交媒體傳出美的的裁員話題,美的官方回應稱,公司正在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提升經營業績。

背后是白電巨頭的集體過冬,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家電市場規模為7307.2億元,同比下滑9.5%;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同期我國家電出口額為5681.6億元,同比下降10.9%,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3%。

從原因看,家電市場本就處于剛需縮減,市場接近飽和的背景下,加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以及消費者預期的變化,多種因素共同構成了家電市場的短暫萎縮。從今年一季度業績看,美的的業績迅速反彈,營收額同比增長6.27%。

高端市場成為家電企業為數不多的突破口,而起步較晚的美的在高端市場聲量不足。去年美的COLMO零售額超過80億元,同比增長90%,但背后原因是品牌規?;鶖递^小。

方洪波對此的分析是,美的將要面臨三年寒冬期,形勢比之前更加艱難。

在此背景下,美的的解決方案是,抓大放小,邊緣業務一律裁撤。

四大業務指樓宇科技、工業自動化(庫卡)、新能源汽車配件和儲能(科陸電子);四小業務指萬東醫療(醫學影像)、安得智聯(物流)、美智光電(照明)和美云智數(工業互聯網)。

而目前被美的分拆上市的兩家子公司,全部來自于“四小”陣營。據此推斷,下一家美的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很可能是美云智數。

此舉也在加強美的的業務聚焦能力——放開增長前景一般的獨立業務,將主業聚焦在高增長前景的業務上。如今年5月,美的在廣東佛山投產了庫卡二期科技園工程,投入規模約為2000萬元,目的是實現本地化機器人制造能力。

但從各業務的增長表現看,美的的壓力仍然不小,除空調業務外,美的各消費電器業務的增長乏力已十分明顯,分拆的照明和物流業務前途未卜,而創新業務尚未撐起增長。這也解釋了美的裁撤邊緣業務的審慎做法——即便是家大業大不缺錢的“白電一哥”,也要在戰略轉型期面前一再小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桦甸市| 凤台县| 开封市| 永年县| 万州区| 澄江县| 长宁区| 房山区| 突泉县| 柳州市| 马边| 赤壁市| 万源市| 湘潭市| 林芝县| 永靖县| 阿拉善右旗| 澄江县| 大渡口区| 罗江县| 枣庄市| 娄烦县| 天长市| 金堂县| 奈曼旗| 县级市| 北宁市| 吉首市| 施秉县| 永定县| 象山县| 太和县| 民丰县| 灵台县| 仙桃市| 来宾市| 黄陵县| 吴旗县| 清镇市|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