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中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獲得新突破。
8月16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發布消息稱,中國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項目——潘河薄煤層氣開發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標志著中國薄煤層氣實現大規模開發。
2005年,該項目第一口井投產,截至目前累計建井212口,單井最高日產1.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量超2500立方米。
中海油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底試采至今,潘河區塊薄煤層氣累計產量達1.8億立方米,日產量占比攀升至該區塊總產量的1/2,實現了由儲量向產量的轉化。按一個三口之家每天使用約一立方米天然氣計算,這一產量可滿足1.8億戶家庭一天使用量。
潘河薄煤層氣開發項目位于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是中國首個商業化運行煤層氣工程,由中國海油(600938.SH)所屬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下稱中聯公司)負責建設運營。
煤層氣是指與煤炭伴生、以吸附狀態儲存于煤層內的非常規天然氣,俗稱“瓦斯”。開發利用煤層氣,能有效解決煤礦瓦斯治理問題,保障采煤安全,且可以提供新的清潔能源,實現環境保護。
中國煤層氣商業規模化開發主要集中在山西沁水盆地、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的主力煤層。經過多年開發,主力煤層產氣量遞減嚴重。為實現產能接替,技術人員加快了薄煤層開發。
薄煤層一般指地下開采厚度小于1.3米的煤層。中海油提供的數據現實,中國薄煤層可采儲量占到全部煤層可采儲量的20%,約3500億噸。
與主力煤層相比,薄煤層如同“千層餅”,含氣量差異大、資源豐度相對差,長期被視為煤層氣開發中的“邊際資源”。
據中國海油中聯公司副總工程師米洪剛介紹,潘河區塊煤層平均厚度僅0.6米,只有目前主力煤層厚度的十分之一,還具有多層疊置、單層展布不均以及縱向多層跨度較大等特點,開采難度極大。
為實現產能接替發力,中國海油加大挖潛力度,對薄煤層進行了集中攻關,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對薄煤層氣的資源提儲,實現對“邊際資源”的高效動用。
除了潘河薄煤層氣開發項目之外,中國海油在山西沁水的潘莊煤層氣田也實現了開發。該煤層氣田與潘河項目毗鄰,屬于常規煤層氣,由中聯公司與亞美子公司美中能源合作開發。
2011年11月,潘莊區塊總體開發方案獲得發改委批準,是中國首個總體開發方案獲得發改委批準并進入全面商業開發的中外合作煤層氣區塊,年設計產能為5億立方米。
山西是中國煤層氣最富集的省份,也是產量最多的省份。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全國煤層氣預測資源量約26萬億立方米。其中,已累計探明地質儲量8039億立方米。山西煤層氣儲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二。
2022年,中國煤層氣產量為116億立方米,山西的煤層氣產量占到國內的八成以上。2023年以來,山西省加快推進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上半年累計抽采煤層氣52.4億立方米,創歷史同期煤層氣產量新高。
沁水縣是山西省煤層氣的富集區。據《沁水融媒》介紹,該縣煤層氣探明儲量達3478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全省、全市的43.2%、52.9%、93.8%,擁有國內最大的煤層氣整裝氣田。
2022年6月,中石油發布消息稱,其所屬華北油田公司沁水煤層氣田年地面抽采能力超過20億立方米,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層氣田。
“十四五”,中石油沁水煤層氣田計劃建成30億立方米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