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正積極推進與華為的智選業務合作。
8月14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為滿足新車型設計及投產需求,北汽新能源擬重啟高端工廠建設項目。公告顯示,北汽藍谷將現有BE22平臺全方位升級,打造新一代高端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平臺。
升級后BE22平臺產品將由高端工廠負責生產,內部人士向財聯社透露稱首款新車定位為C級純電智能轎車。“產品由華為定義,北汽新能源負責提供底盤架構及整車生產。新車將進入華為銷售渠道,目前品牌名稱尚未確定”。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就表示:“華為與北汽極狐的合作模式將從Huawei Inside(簡稱HI模式)升級為智選車模式”。
目前華為在汽車業務上有三種模式:標準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HI模式強調聯合開發,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選車模式中華為會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
合作升級的背后,有HI模式合作車型銷量不佳的因素,還有華為內部對智選模式的資源傾斜。
北汽藍谷與華為的合作始于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HI模式中,華為作為供應商向極狐汽車提供智駕、座艙等全套方案。擔綱主推角色的極狐汽車,其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北汽新能源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高低。
從銷量上看,HI模式沒能讓極狐彎道超車。為挽救敗局,今年5月極狐阿爾法S HI版價格下調10萬元,大幅優惠使得成交量短期沖高。但降價效果并未延續,7月交付僅1826輛環比跌近七成。
今年前7月,極狐累計交付1.06萬輛,不及零跑、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單月成績。
相比之下,采用智選模式與華為合作的賽力斯成為第一個嘗鮮的品牌,旗下問界M5曾刷新行業最快10萬輛下線記錄。去年,AITO問界連續4個月月銷破萬輛,實際交付的9個月累計銷量超過7.5萬輛。
盡管今年銷量不復往昔,但華為在智選模式上展現了更多野心。面對問界銷量下滑,余承東坦言經驗不足、閱歷不夠,走了一些彎路。后續,問界將推出高智駕版本,同時在零售、服務、交付等領域做出改善。第四季度還將推出問界M9,希望挽留市場。
而在華為內部,HI模式也失去了它的支持者。一方面,主推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HI模式成本相對較高,作為華為唯一虧損業務的汽車部門急需走上盈利正軌;另一方面,HI模式的利潤水平與汽車銷售情況密切相關,合作車型阿維塔和極狐顯然難以撐起營收。
余承東此前坦言HI模式發展遇阻,之前的三個合作方中已僅剩長安阿維塔。而基于AITO問界的銷量,華為在智選車方面可做到盈虧平衡。他承諾車BU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依靠華為占據更強主動權的智選模式或是前景最可觀的選擇。
與HI模式陷入停滯的發展不同,華為智選模式近期動作不斷。8月7日,余承東在微博上表示,“華為智選車業務首款純電轎跑將會第一個搭載HarmonyOS 4”。微博配圖中,車輛標識為“LUXEED”,該商標申請人經查正是奇瑞汽車。
目前,已有四家汽車制造商與華為達成智選合作意向,包括已經推出合作車型的賽力斯,以及尚在規劃期的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和北汽藍谷。
8月初,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華為正與江淮汽車合作開發售價在百萬級別的MPV車型,預計2024年二季度量產,銷量目標為上市首年交付5萬輛。
種種跡象表明,HI模式似乎已經進入下線倒計時,未來華為將會傾注更多心血在智選模式上。
隨著智選車業務的快速發展,華為正在規劃全新的銷售渠道。據第一財經報道,華為已著手建設有別于當前手機賣場的汽車銷售門店,專門用于銷售華為智選車生態聯盟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