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財商業 張延陶
乘新能源之勢,風口之上,豬都能飛;但周期下行,企業的抗壓能力紛紛迎來考驗。
一方面,多氟多高調規劃了千億營收的時間表,但與此同時,受困與六氟磷酸鋰的強周期屬性,多氟多資本市場上的股價表現卻仍處下行通道。
時也命也!2016年的“慘劇”再次上演,多氟多陷入周期之困。難道每當行業周期出現波動反轉,多氟多都要困入其中?
01 周期怪圈
3月22日晚間,多氟多正式發布2022年年度財務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多氟多實現營業收入123.5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4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54.64%。
年報中還表示,2022年經營業績增加的主要原因為在新能源行業需求持續增長的影響下,公司搶抓機遇,克服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不斷擴大新材料產能投放,銷量大幅增長,收入和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多氟多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然而與此同時,多氟多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呈現逐季下降的趨勢。2022年第一到第四季度,該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32億元、6.71億元、3.27億元和2.19億元。而公司將原因歸結為上游材料價格的波動及市場供需的變化。
來到2023年,這一態勢進一步惡化。
根據多氟多的一季報數據顯示,多氟多營收規模、凈利規模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同比下滑幅度分別達到6.86%以及85.02%。
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繁榮,產業鏈中的多氟多何以跌跌不休?回首往事,似乎可以尋得端倪。
多氟多賴以成名的“絕活”是六氟磷酸鋰,六氟磷酸鋰作為鋰電池電解液的關鍵材料擁有一定的產業壁壘,更是被譽為鋰電材料領域周期性最強的環節之一。
多氟多分別于2008、2009、2012年從研發、小試、中試到建廠,克難攻堅8年,實現了六氟磷酸鋰從產品工藝到設備全面“自造”。終結了日本在這一行業的壟斷,也為自己帶來了名聲與效益。
因此在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后的六氟磷酸鋰暴漲浪潮中,多氟多盡享“紅利”。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態勢在退補等預期的對沖中日漸平穩,企業擴產的野心成為了“跌跌不休”的操心。
2015-2016年上半年,伴隨著六氟價格的快速上漲,多氟多計劃由3000噸產能提升至8000噸;天賜材料計劃由2000噸產能提升至1.2萬噸;被天際股份收購的新泰材料由2160噸產能提升至8160噸。然而2016年的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迎來陣痛,由于受到“騙補”風波、補貼新政遲遲未出臺等因素影響,2016年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相對放緩。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增幅大幅跳水。據此,銷售端的真實需求已經完全無法覆蓋產能規模的瘋狂擴張。受累于此,六氟磷酸鋰進入了漫長的“下跌通道”。直至2019-2020年,差強人意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陰影始終將六氟磷酸鋰的價格版圖籠罩,售價跌至歷史低谷;多氟多的股價也從40元跌跌不休到9.55元。
時至今日,六氟磷酸鋰的周期之困再度襲來。
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國內六氟磷酸鋰價格出現暴跌。據Choice數據,2022年初,六氟磷酸鋰的價格為56.5萬元/噸,3月價格曾一度“狂飆”至59萬元/噸,然而截至8月4日六氟磷酸鋰的價格來到了13.3萬元/噸,六氟磷酸鋰的價格下跌可見一斑。
價格波動背后,供需關系的變化是始作俑者。而由于六氟磷酸鋰具有較長的擴產周期,因此總避不開高價擴產—供求失衡的周期輪回。
從2020年延續到2021年底,高價期間廠商紛紛擴大產能,去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導致短時間內供過于求。據智研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六氟磷酸鋰產量達10.14萬噸,較2021年增加了4.94萬噸,同比增長95%,且新增產能尚未全部投產。
而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六氟磷酸鋰產能約22萬噸/年,其中2家行業龍頭天賜材料現有六氟磷酸鋰產能約6.2萬噸,多氟多具備5.5萬噸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的生產能力。僅兩家頭部企業的產能就以覆蓋2022全年的實際產量。勿怪六氟磷酸鋰的價格跌跌不休。
02 多元擴張
擴產之外,多氟多其實別無選擇。相較于一損俱損的產能過剩,一馬當先的占據產業龍頭似乎更符合可預期的前景。
無論如何,成為龍頭的多氟多有著更強的抗周期能力,相對從容的騰挪空間。但總是受困與周期怪圈之中,多氟多顯然想做出突破。
多氟多在投資互動平臺上層表示,公司已與國內一線儲能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并積極開拓海外儲能市場,未來隨著全球儲能市場進入“快車道”,公司在儲能領域會有更大作為。而多氟多2023年的目標是新能源電池板塊銷售收入達到50-60億元。這已經是超越翻番的增長目標。在2022年,多氟多新能源電池收入為19.8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6.02%。而2021年,該項業務收入為僅為9.87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2.65%。該業務2022年的收入增長速度已經翻番,
與此同時,在鈉離子電池方面,多氟多也早有布局。
根據多氟多公布的相關資料,目前已有成品的鈉離子電池采用自主研發生產的層狀氧化物和硬碳路線,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推出聚陰離子路線的鈉電池,性能指標和安全性會全面提升,成本優勢預計在儲能市場有較強競爭力。
“鈉離子電池基于成本優勢未來在儲能領域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多氟多在互動平臺宣稱。與此相對應,多氟多在此前的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目標是將鈉離子電池成本做到0.3元左右。
根據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的采訪,多氟多相關人士曾表示:“公司現在的鈉電池產能是1GWh,到2025年還有5GWh要建起來,因為現在還沒產業化,尚未正式開始建設。”為了推動鈉電池的發展,多氟多還制定了鈉電池正負極材料發展規劃,到2024年正極產能達到7000噸/年,負極產能達到2000噸/年。
截至發稿前,多氟多已經對半年報進行了預告。根據多氟多發布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第二季度凈利潤環比增長27.27%至54.55%,結束了此前4個季度業績接連環比下跌之勢。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積極信號的釋放。但與此同時它也反應了多氟多身處周期中的被動姿態。而若要予以突破,多元擴張或許能令多氟多擁有更多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