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8月11號,一款捕魚游戲在微博官宣古力娜扎代言,引發爭議。不少網友認為捕魚與“博彩”有關聯。
相關微博熱搜話題,合計閱讀高達4億次!
面對爭議,娜扎的經紀人@Dk李登科12號發表了道歉聲明:該捕魚游戲具備完善的監管機制,是一款合法合規的游戲。他認為,爭議的本質矛盾在于自己對藝人的職業規劃和粉絲的訴求出現了分歧和矛盾,對此向娜扎和所有粉絲表示道歉。
該捕魚游戲12日也發布聲明稱,“與藝人娜扎團隊的合作,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無任何違法行為”,目前網絡中存在針對《XX休閑捕魚》和簽約藝人娜扎的不良惡意引導,均為不實言論,“我方將保留法律訴求權利,拒絕一切造謠抹黑行為,捍衛我方及代言人娜扎的合法權益。”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楊超越7月末也代言了該企業旗下的斗地主手游,卻沒有太多爭議。此外,娜扎近期還代言了愷英、貪玩的《全民江湖》,也沒引發風波。
同樣是人氣女星,代言捕魚和代言斗地主,產生的輿論天差地別。
棋牌已“上岸”,捕魚卻為何還背著博彩的“原罪”和罵名?
明星代言捕魚,早就不是新鮮事兒了。可這次高達4億級閱讀的輿論,背后是什么?
DataEye研究院希望從客觀事實數據出發,客觀聊聊這次熱搜事件。本文不會“站邊”。
為表客觀,本文會嚴格區分【事實&數據】,以及【DataEye研究院觀點】。
如果您對觀點有異議,可以只參考【事實&數據】部分,以您自己見解為主,評論區見。
一、微博為輿論主場,“廣告”是關注點,“博彩”是敏感點
【事實&數據】
我們邀請到了數說故事提供相關數據(數說故事官方簡介:中國領先的一站式大數據及AI智能應用提供商,構建了從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建模到商業應用的全價值鏈解決方案,旗下擁有數說雷達、數說睿見、數說聚合等50+應用),以下來自數說故事旗下互聯網大數據獲取與分析平臺——數說聚合。監測時間:2023年8月1號至8月14號下午。
數據顯示,監測期內,這款捕魚游戲的全網互動量(贊、轉、評等),共計11.55萬次,主要集中于8月12號,且主要位于微博平臺。12號于微博平臺產生超10萬次互動量。
數據顯示,這款捕魚游戲的全網關鍵詞云,主要是廣告、娜扎、經紀人、代言、合規、粉絲等。
微博數據則顯示,兩條合計4億閱讀的熱搜話題,也是圍繞“接廣告”展開的。其中#娜扎為什么接這種廣告#熱搜最高排第四,在榜10.3小時。
【DataEye研究院觀點】
“廣告”是關注點,“博彩”是敏感點。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不論是熱搜微博,還是網友輿論,亦或是媒體報道,娜扎代言的“廣告”本身是最核心的關注點。而關于捕魚游戲到底合法還是違法,是不是博彩,雖然也被關注,但更多的是作為“敏感點”,這一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法律領域的專業問題,網友沒法討論出一個所以然來。
公關回應,一定程度轉移議題。代言怎樣的廣告,往往是定量的問題:這個不接,道歉、刪文后,藝人換一個格調高的接。然而,如果涉及“博彩”那是定性問題:是觸犯法律法規的紅線,直接影響藝人的星途。因此,我們能看到藝人方、游戲方都在強調合法的問題,卻對廣告格調、廣告內容只字不提。這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議題:從“廣告好不好”,轉移至“有沒有違法”,而后者是沒法通過網絡討論得出結論的領域,我們只能單方面接受“存在即合法”的現狀。
輿論爆發較短,只持續一天。該事件11號發生,12號全面爆發,且在同日藝人方、游戲方雙雙發聲后,13號又回歸沉寂(13號全微博只有460次互動量了,預計是公關了)。考慮到,該事件不止一個明星(還帶上了“楊超越代言斗地主”的熱度微博),不得不說,輿論來得快,去的也快。
二、熱搜背后,是明星與游戲品牌格調間的矛盾
【事實&數據】
DataEye-ADX數據顯示,捕魚題材手游今年以來投放素材總量持續攀升。考慮到該賽道已4年以上沒有發布版號,這意味著存量的游戲內卷,持續投出了更多的素材。
具體在投放游戲產品,DataEye-ADX數據顯示,前三名游戲素材量,占據前十游戲素材量的超過70%,其中位列第一的《捕魚大作戰》今年以來投放了超52萬的買量素材,占比前十的44%。
【DataEye研究院觀點】
捕魚低成本、廣鋪量、直接生硬,以明星代言降成本。回歸到該熱搜的核心問題:廣告。捕魚游戲過于依賴數據化的買量模式,決定了“低成本、廣鋪量、直接生硬”的廣告素材思路。一個代言+一個場景,或者代言人簡單展示、口播即完成了代言,廣告赤裸、生硬,直接指向游戲本身——明星不過是“流量工具人”。
作為對比,仙俠、卡牌、SLG類往往還有品牌廣告片,或是音樂、舞蹈等內容,因此往往是游戲媒介資源與明星品牌格調,相互成就。明星需要媒介、流量、曝光,廣告主需要品牌曝光量、信任度、美譽度,二者相互成就的案例,其實非常多,比如手機、餐飲。但越依賴效果廣告的行業,這種相互成就越難。
高度依賴效果廣告,一是會讓整個生意被數據“綁架”,廣告主只關心ROI、利潤率等,很少關心品牌;二是會讓生意不斷“下沉”,智能投放,會不斷去尋找那些對效果廣告抵御心理不嚴重的人群,導致廣告格調必須快速迎合、轉化受眾,審美格調就難拔高,內容就難做出來,于是總是回歸“硬性宣傳、直接推介”的思路。
這次熱搜背后,是明星與游戲品牌格調間的矛盾。明星追求品牌格調,捕魚游戲卻只追求投放效果。捕魚找明星代言,核心目的是為了提升可信度、降低獲量成本。這很容易“消耗”明星格調,侵蝕明星形象。從這個角度來看,娜扎的粉絲們憤怒的是她為何“自降身價”,為何“沒有更有趣的廣告內容”。
再深一層,粉絲不愿意接受娜扎“可能接不到更高端的代言”這一可能性。這是惋惜、是憂慮。
更深一層,粉絲不愿意接受“我喜歡的明星接LOW的廣告,那我豈不是也LOW?”這一刺痛點。這是羞辱、是憤怒。
三、正確溝通:情—理—法,輿論“需要哄,不能杠”
【DataEye研究院觀點】
DataEye研究院認為:這是一次“較失敗的廣告代言”,卻也是一次“較成功的危機公關”。
從廣告代言的視角看:娜扎選擇了捕魚游戲,近期還代言了同樣格調不算高的《全民江湖》,顯然是在代言選擇上,有些降低標準。此次不僅引發輿論,讓明星、游戲兩方面遭到質疑,最后還讓相關代言微博被刪,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廣告代言。
從危機公關的視角看:每次洶涌的輿情背后的動因,是洶涌的情緒。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中,不理智、情緒化的言論占主導,因此危機處理應把“情意”“態度”放在第一位。企業公關與溝通,應該尊崇“情—理—法”的步驟。
這個過程有點像“哄女友”的場景:試想,女生本來就不是理智的生物,何況在氣頭上?她一哭二鬧三上吊,你卻跟她說哭鬧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這明顯是“一言不合就報警”的低智商、低情商的做法。結果大概率會是:在情緒上、態度上你已經輸了。非理智的、沖動的人,是不會接受這樣的強硬態度的。
具體在這次娜扎熱搜上,單看該游戲的公關回應,有些糟糕,態度強硬,上來就講法律。好在,娜扎經紀人的回應先道歉,擺事實、講道理,點出問題的本質:“藝人的職業規劃和粉絲訴求出現了分歧和矛盾”,最后一句才是法律相關。二者配合,才可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正人”,才讓輿論快速消退。
不論如何,這次娜扎熱搜事件,給游戲行業敲響了一個警鐘:明星代言,最好與游戲相互成就,單方面靠明星流量來降低買量成本的思路,岌岌可危。受眾需要內容,明星不應淪為“流量工具人”。
同時,這也為明星藝人提供了一次警示:作品與內容,才是自身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投奔那些只看效果、不顧品牌的廣告主,無異于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