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朱簞
在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優化樓市政策定調后,相比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大一線城市的表態,許多二線熱點城市已陸續出臺和優化一系列穩樓市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步入實質性階段。
率先行動的是鄭州,且有實質政策落地。8月3日,鄭州出臺15條新規,包括暫停執行限售政策、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引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等。
這是在7月底住建部明確釋放進一步落實好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認貸”的信號后,首個明確提出落實“認房不認貸”的省會城市。該政策落地,能降低購房者首付成本,進一步刺激改善性住房需求。
繼鄭州后,南京也在8月4日發布多條優化政策,成為繼鄭州后第二個加入本輪調整的省會城市。南京的政策涉及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實施補貼、推行房票安置、建立“安置房源超市”等舉措。
五天后,江蘇省發改委也發布意見稿,提出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貸款“認房不認貸”等政策,支持各地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
江蘇還明確提出,要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這也是政治局會議和住建部表態后,省一級政府也開始公開表態,意味著各地市接下來將推出更多優惠政策,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事實上,自七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各省市相繼進行了政策放松,其中不乏新嘗試。
7月28日,合肥召開房地產工作專題會議,提到大膽穩妥推進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為避免公攤面積比例過大,要積極探索商品房銷售按套內面積計價;大力推動貨幣化安置、房票安置等多元化安置方式。
海南省宣布支持購房人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內蒙古、天津、溫州、佛山、寧波等地上調職工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廣西、西藏、武漢放寬租房公積金使用和提取政策;貴陽第二次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40%降低至20%。
隨后,浙江金華也發布了實施提高住房公積金最高可貸額度、鼓勵城市更新房票安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住房交易稅費等七條措施。
部分地區還針對多子女家庭進行了政策優化。比如內蒙古、珠海、鄭州、南京等地提高多子女家庭提取住房公積金限額;昆明對二孩、三孩家庭按所繳納契稅總額80%、10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三萬元。
從近期各省市出臺一系列政策松綁和相關舉措的落地,無疑為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市場活躍度提升注入動能。
不過這些政策落地后也需要看市場反映,能否在短期內扭轉低迷的市場成交量仍待觀察。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當前制約購房者入市的因素中,居民收入預期、房價下跌預期等并未實質扭轉,購房者置業信心不足,短期政策優化調整帶動市場明顯升溫的預期較弱,市場或更多為溫和修復。
而另一邊,多方也將目光聚焦到喊話多時卻依舊沒有實質政策落地的一線城市。
此前北京、廣州都明確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廣州住建局近日回應,相關政策正在研究中,從政策出臺到細則確認、執行落地,需要一定時間和流程。
業內人士認為,一線城市具體舉措尚未落地,與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情況、政策需要更加精準避免市場大起大落等因素有關。一線城市購房需求相對旺盛,地方政府制定政策需更為謹慎,以期實現精準施策。
陳文靜預測,政策調控仍將漸進式推進,需求端政策大概率將繼續圍繞降低購房門檻、降低購房成本展開。
具體的政策走向將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優化“認房認貸”政策,降低首付比例,下調貸款利率加點數,但由于北京、上海需求旺盛,優化“認房認貸”或通過一區一策、結合人口政策等方式推進。
二是調整普宅認定標準,但標準調整或對市場帶來較大影響,預計政府會相對謹慎,或可能通過降低非普宅首付比例的方式進行優化。
三是優化法拍房、非住宅、離婚購房等限購政策,庫存壓力大的區域或按照因區施策、一區一策原則,與人口、人才等政策相結合優化政策。除此之外,優化限售、限價政策,降低交易稅費,也是政策優化方向。
在政策落地時間方面,據華南一家券商近期透露,在與住建部、國有大行及全國性股份商業銀行總行交流之后,他們表示,一線城市地產政策放開具有較強確定性,目前四大一線城市地產政策調控方案已上報,8月中下旬-9月初政策細則或將逐步出臺,而政策將總體圍繞分區域、分特定人群原則展開。
樓市成交量仍面臨下滑壓力,市場確實需要有實效的政策支持。今年7月份,樓市成交延續探底,百強房企銷售額同、環比降幅均超過30%。同時在供需兩端制約之下,樓市復蘇動能趨緩、房地產企業去化壓力仍然較大。
目前市場需求和購買力透支、行業信心也仍處在低位,房地產行業仍在等待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來提振市場信心和銷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