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今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跟蹤中小盤指數的增強型基金悄然成為“最卷賽道”。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35只增強指數型基金成立,其中有8只是發起式基金。所謂發起式基金,是由公募管理人在發行期間使用自有資金自購1000萬,并承諾持有三年。在低迷的發行環境下,發起式基金可以不受最低募集金額2億元的限制,從而保證基金順利成立。
從規模來看,35只新成立的增強指數型基金中,有13只規模超5億元,其中最大的是國泰中證1000增強策略ETF,首發規模為14.58億元。

之所以對指數增強型基金寸土必爭,這和公募基金的產品布局有關。“今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但市場確實是處在相對低的估值,疊加經濟持續復蘇的雙重催化,各家同業都在前瞻布局中小盤指數基金。”景順長城基金有關人士表示。
“現在高質量發展是公募業內的共識,量化選股的能力也是各家比拼的業務之一。之前是人無我有,現在是人有我也要有。”某頭部公募人士表示,雖然量化選股是舶來品,但目前各家基本上也都成立了量化投資部,通過機器模型的預測,并根據相應的風格、調整因子從而獲取收益。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指數增強型基金是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采取量化選股的方式,從而實現超額收益。今年以來,以中證1000、國證2000為代表的的中小盤指數收益靠前,也激發了公募的布局熱情。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中證1000指數(000852.CSI)今年以來收益率為2.22%,國證2000指數(399303.CSI)今年以來收益率為3.37%。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多只中證1000指增、中證500指增基金的收益率為正。截至8月9日,國泰君安中證1000指增收益靠前,為9.91%;長城中證500指增獲8.76%正收益。
同樣都是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為何業績有些差異?這和基金經理的“量化方法論”有關。
景順長城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經理黎海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小市值股票的集中地,中證1000指數具有典型的“小而美”特點,從市值看,中證1000指數選取全部A股中剔除中證800指數成份股后,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應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量化投資用數量化的方法,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統計分析來總結規律、建立模型、進行投資決策。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表示,公募量化基金一般都采用低頻的策略,找到比較穩定的、低頻變化的驅動股價漲跌的因素,比如基本面、股票估值、盈利質量、長期動量等等,以獲得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作為自身的目標。
具體來看,量化投資并非完全被動依賴于機器的計算,而是需要基金經理去篩選各種因子、從各種規律中提煉經過驗證的規律、設定有效的數據模型,從而長期持續對量化模型進行優化改進,盡可能避免陷入歷史投資數據的陷阱。
也有公募的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慘遭折戟。今年7月22日,融通中證1000指數增強宣布發行失敗。該基金從4月21日開始認購,截至7月20日,募集期已經滿三個月。按照基金發行的相關規定,宣布募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