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評論 北海
編輯|葛偉煒
回看過去一年間新茶飲賽道的動態,明顯發現,去年11月,頭部品牌喜茶開放加盟是一個變化的節點。它意味著,市面上一直宣揚做直營的典型企業面對市場環境變化,終于都選擇了妥協。
后續影響是,前人趟過水后,后來者再趟——即便是同為頭部的奈雪的茶,輿論場也不會太過苛刻。
7月,奈雪的茶宣布正式開放“合伙人計劃”,盡管此前一個月面對外界傳聞時,企業還是三緘其口。其去年年底收購的樂樂茶已經成為一個相對成功的試驗場,截至2023年底,樂樂茶全國門店數量要翻一番,達到400家。
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至此,三家頗具市場認可度的中高端茶飲品牌,都開啟了加盟時代。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新茶飲所處的,覆蓋茶飲、咖啡和酒飲的現制飲品行業,大部分原本直營的品牌都已經開始謀求轉型。
目前已經破萬店的瑞幸咖啡,最早于2021年初正式對外宣布開放加盟,此后,又分別于2022年及今年推出新一輪“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計劃”和“帶店加盟計劃”。
數據對比是,從2017年成立至第一次宣布開放加盟,瑞幸門店共計4000家左右,而在行業高速增長神話已經破滅的情況下,又在短短兩年內實現了規模翻倍。
被出局的以錢治亞為代表的前瑞幸高管團隊,攜庫迪咖啡卷土重來,更是直接上了加盟模式,在下沉市場,向瑞幸發起9塊9挑戰,目標是“三年萬店”。
此外,業已上市、被調侃為“酒吧界蜜雪冰城”的海倫司小酒館,六月初同樣宣布開放新一輪加盟。2022年,海倫司已經啟動過一輪加盟計劃。
本質
不用懷疑,更不用避諱,當下猛烈的直營轉型加盟潮,本質就是“繼續直營有壓力”和“仍要持續擴張”間的矛盾使然。
尤其以喜茶、奈雪為代表的中高端茶飲品牌,慣常于一二線城市繁華購物中心開店,單房租及人力成本就是極大的開支。加盟,能直接解決掉這部分問題。
奈雪的茶年報數據顯示,整個2022年,受不確定疫情風險的影響,奈雪全年收入較2021年下降0.1%至42.92億元,但凈虧損由2021年的1.45億元飆升至4.6億元。且在此前,這家公司已經連續四年陷入虧損境遇。成本方面,材料成本占總收益的33.0%,員工成本為31.7%,包括使用權資產折扣、其他租金及相關開支和物業、設備折舊等在內的成本在20%左右。
比起財報隱晦透露訊息,海倫司倒是不怎么避諱談“加盟本質”。去年業績交流會上,海倫司高管提到,首輪開放的特許加盟背景是,公司2022年單開新店就消耗了3億元,今年一季度的交流會上再度提到,去年小部分的嘗試,是應對疫情的轉型。
不過,風起云涌搞加盟,上述借口并不能完全解釋其成因。
隨著去年年底政策轉向,線下早已復蘇。如第一波疫情“過峰”后,奈雪全國范圍內的門店收入都在恢復,客單價小幅提升的同時,單量也在增加。“收入端的壓力將得到釋放。”今年三月底,奈雪的茶董事長趙林在公司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樂觀地表示。
企業們還如此焦灼的原因是:
和原本預想的不同,全面的報復性消費浪潮并沒有來臨,尤其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單是不景氣的就業環境,就讓當代青年更愿意捂緊錢袋子。
近兩個月,賣上30元高價的茉酸奶是為數不多的、現制飲品賽道中出圈的“明星”,一種論調認為,茉酸奶吃到了喜茶們降價后的高端現制飲品市場紅利。
這的確是其一,但近兩個月,隨著茉酸奶用冰淇淋原漿、68元一杯奶茶等負面事件擴散,又會發現,它的大火還是源于消費者對市場上出現新鮮面孔的嘗新,包括新品牌和新單品。
圖源茉酸奶小紅書官方賬號
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的評論區,“不能接受這么高的價格還是奶昔的成分”“降價就好了”的論調比比皆是,且都能收獲高贊,從樸素的認知反饋上看,消費者也還是“嘴上愛高價,身體更誠實”。
混戰
顯然,過去兩年間,以喜茶為代表的中高端新茶飲品牌,把產品價格從30元左右降至20元以下,是一條正確且能生存下去的路。明顯也能看到,它們將持續貫徹這條路徑——最近,奈雪的茶還在華東地區上線了9塊9月卡,單張卡消費即可覆蓋多款產品。
圖源奈雪的茶官網
但它帶來了一個問題:
原本,新茶飲賽道中,喜茶們位居高端,中間層有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等,蜜雪冰城們則安心混跡于下沉市場,大家互不干擾。
而如今,一二線城市年輕人消費習慣改變,蜜雪冰城“登堂入室”,與喜茶們站在了同一圈層,更不必提茶百道們選擇進入北上廣購物中心圍剿。
于是乎,城市競爭空間逼仄,喜茶們“被迫”開放加盟向下。
好聽的話還是要說。這波開放加盟,奈雪的茶回應是:此前,奈雪直營門店多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為了讓更多消費者更便捷地體驗到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我們選擇開放加盟,觸達直營暫時覆蓋不到的市場。
倒也不必小看十八線小縣城。星巴克過去兩年毫不掩飾對中國市場的野心和投入,如2025年要開到9000家門店,其高管直言,“星巴克看重的不僅是全國300多個地級市,也包括近3000個縣域市場”。
耀眼的數字落地,就是迅猛的節奏。一位江蘇泰州某地級市的精品咖啡館主理人提到,從去年年中開始,其店址所在街道,星巴克、瑞幸都來了,還有主攻下沉市場的庫迪,各家連鎖店卷入價格戰,將獨立咖啡館們逼入死胡同。
無論如何,第一批喜茶加盟商已經富起來了——起碼在喜茶官方的口徑中是這樣。
不久前,喜茶公布數據,多家50平米左右的合伙人門店開業即創下單日銷量2500杯的紀錄,梅州萬達店甚至達3500杯,廣東省內合伙人門店開業首月銷售額在30~60萬元的門店占比超50%,部分門店可達百萬元。
從財報上看,開放加盟的效果也是顯著的。瑞幸2022年自營營收較2021年增長52%,但聯營(俗指加盟)這一數字為135%。海倫司今年一季度業績交流會上,其高管透露,自營門店單店日銷為8700元,加盟可以達到一萬多元。
不參與活動、自主性強、增設品類等,都是加盟數據優于直營的原因。
不過,即便是有了快速擴張的需求,選擇加盟的方式,真正的優勢還是在于極大降低了品牌們進入陌生市場的試錯成本。
慣常于一二線城市中高端購物中心或寫字樓等場所開店的品牌們,應當早已意識到,下沉市場、甚至海外市場,與原本熟悉的領域全然不同。
不久前,喜茶開放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在內的海外加盟業務,如今,倫敦首店更是已經直接落地。而在此前,除卻新加坡,喜茶海外已經在日本等地折戟過。借助熟悉當地營商和市場環境的生意人開拓,是毫無疑問的捷徑。
喜茶倫敦首店,圖源小紅書@喜茶英國HEYTEAUK
速度
真的,機會不多了。
近期,滬上阿姨被爆擬于中國香港IPO,并將在今年年底遞交招股書。此外,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霸王茶姬和新時沏都在IPO的門外徘徊。
與之相對應的是,蜜雪冰城已早早破萬店,包括滬上阿姨、古茗、茶百道在內,也都在緊鑼密鼓沖刺萬店中。更不必提“奶咖”界的瑞幸,短短五年多的時間便實現了萬店目標。
加盟的好,明眼人都看得到。
一方面,半年能開3000家,幾年就能上萬店,是直營求不來的規模和節奏。另一方面,即便是新興品牌,也能抓住加盟的紅利,一夜開遍全國——做好了營銷,握住了流量,并快準狠地進入公眾視野。
后者典型是茉酸奶。這家成立于2014年的品牌,2021年前還籍籍無名,門店規模不足200家,進入2022年后,在企業有序的擴張規劃中,今年過半,已經新開700家門店。
近段時間,不少北京地區的消費者也發現,幾乎同一時間,五棵松、西直門凱德Mall、龍德廣場、合生匯等多處購物中心都出現了霸王茶姬的圍擋。根據其官網數據,目前,霸王茶姬在四川、重慶、廣東等十余省份,以及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共有超1860家門店。
其中,霸王茶姬北京首店合生匯店已經開業,下單排至一千多號等待數個小時都是常態,接連幾天熱度不減。
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霸王茶姬成立于2017年,主做加盟。有加盟商向媒體吐槽,目前,霸王茶姬已經要求加盟商有能力進入一二線城市優質位置,如商場一樓。這與實際觀察情況相符。
據最新數據,目前,喜茶門店總數突破2000家,其中,事業合伙人門店1000家,喜茶已經進入超240城,近半年開出新城首店的城市在160個以上。接下來,將在一線城市開放加盟。
喜茶趕上來了。
變化
也不必“聞加盟色變”。
大眾認知里,加盟大多是像加盟楊國福麻辣燙一類餐飲品牌一樣,繳納一定加盟費,由總部提供技術、材料和裝修支持的方式,現制飲品里,蜜雪冰城也屬這一類。
但顯然,對于依然不會放棄身段的新一代加盟企業來說,即便為應對市場競爭變化,也開始走更強管理、更近直營的路。
以奈雪的茶合伙人要求為例,年齡、學歷要求之外,一要求全職經營,具體是“每天不低于6小時,每月不低于130小時帶店時間,簽約人親自帶店,1~2店簽約人親自管理,3店及以上簽約人需組建專業管理團隊負責門店管理”;二要求擁有當地豐富的商業資源,良好的當地從商、餐飲業經驗;三要求單店15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證明等。
喜茶、樂樂茶的加盟條件相似。
此外,各家都有嚴格的培訓、面試環節。從社交平臺反饋來看,喜茶加盟商篩選條件頗為嚴苛,不少申請者都被拒之門外,而有幸通過的加盟商,也確實需要通過培訓考核。
用大白話說,就是用加盟的方式努力做直營的規格。
以數字化見長的各個新茶飲品牌,也必然會將這種能力賦予各門店。如奈雪的茶呈現出的“用戶體系代運營、營運支持”等措施,換言之,是將加盟門店的會員體系、營銷一并接入大本營。
眼下,瞬時開放加盟的影響,或者說遺憾,首當其沖的問題可能是消費者先入為主的猜忌:加盟店品控一定不如直營店。“冰沙都沒打碎”“一股香精味”“用料和直營店不一樣”。社交平臺上,這是已開業的喜茶加盟店評論。
對于原本長期做直營并維持了自身高價值品牌形象的企業來說,一旦形象決堤,就會剎不住口子。降價、下沉,高貴如喜茶、奈雪,和滬上阿姨、茶百道們已融在了一條競爭賽道。
高貴的前者顯然不會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于是,消費者能直觀看到,這兩年,單以聯名為代表,營銷向越來越卷的方向涌去,喜茶與奢侈品Fendi,奈雪與小王子,喜茶與《夢華錄》,奈雪與《蒼蘭訣》……無休無止,徒增內耗。
對于賽道從業者來說,生存還是長期主義的抉擇,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