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雖然全球已經擺脫新冠大流行恢復了正常生活,但這種病毒仍在持續進化中。
8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變種EG.5升級為“需要留意”的毒株。此舉表明這個權威衛生機構認為應該對EG.5進行進一步跟蹤和研究。
EG.5來自奧密克戎家族,是XBB.1.9.2的亞變種。
根據其傳播能力和變異能力等指標,世衛組織將新冠病毒變種分為3個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為“受監測”“需要留意”和“需要關注”。7月19日,世衛組織首次將EG.5列為“受監測”一級。
不過,EG.5目前對全球公共衛生風險被評估為“較低”,其危險性似乎與目前流行的其他毒株相當。世衛組織表示,雖然總體風險較低,但根據其遺傳特征、免疫逃逸特征和增長率估計,EG.5可能會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并導致發病率激增。
這個聯合國機構指出,EG.5在全球范圍內的流行率正不斷上升,已在51個國家檢測到,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都受到影響。據世衛組織的數據,7月中旬,全球范圍內,EG.5占每周病例的11.6%,高于四周前的6.2%。
EG.5在美國最流行,已成為主導毒株。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在截至8月5日的兩周內,EG.5估計占全美新病例的17.3%。這比前兩周的不到12%有所上升,在5月底以前它的占比還不到1%。另據美國疾控中心合作伙伴Biobot Analytics的數據,美國8月廢水中檢測到的新冠病毒水平與今年3月相當。
EG.5的傳播正值美國住院人數今年首次增加之際。7月最后一周,全美有超過9000人因新冠病毒住院,高于6月底的約6300人。不過,尚不能確定住院人數增加是否是EG.5所致。
實際上,不少流行病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是這種上升的動力。他們指出,創紀錄的高溫促使更多人在室內使用空調,這有助于病毒傳播。夏季旅行使人們脫離了正常的社交圈,從而擴大了病毒傳播的范圍。另外,部分學校開始恢復上課,也會帶來傳播增加。
英國也正在迎接EG.5變體的增加。上周,英國衛生安全局更新簡報稱,EG5.1預計已占該國新冠病例的15%。該機構副主任Meera Chand表示,他們已在7月31日將EG.5升級為“需要關注”的變種。但她同時指出,新變種的出現“并不意外”,疫苗接種仍然是抵御未來新冠病毒感染浪潮的最佳防御手段。
多位專業人士均表示,預計將出現感染增加局面,但是沒有證據表面其致病性更強。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傳染病專家John Edmunds表示,新變種很可能導致發病率增加,但無需過度擔憂,因為在過去18個月里,連續出現奧密克戎亞變種已成常態化。哈佛大學免疫和病毒學家Dan Barouch則預計將會出現廣泛的感染,但將是輕微的感染。不過,患有嚴重疾病的高風險人群必須繼續采取預防措施。
倫敦大學學院教授Christina Pagel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新變體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不過,可能會導致一波病例增加及其帶來的其他問題,例如更多的住院治療和長期的新冠肺炎,“但目前沒有理由認為這會比前幾波更糟糕。”
世衛組織在最新的風險評估中表示,總的來說,現有證據并不表明EG.5相對于目前流行的其他奧密克戎后代譜系具有額外的公共衛生風險,但是需要對它的風險進行更全面評估。
為了更好了解EG.5的抗體逃逸水平和嚴重程度,世衛組織建議成員國優先采取一系列行動,包括監測嚴重程度指標的變化等。
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出現以來,已在全球造成超過690萬人死亡,確診病例超過7.68億例。世衛組織于2020年3月宣布新冠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在今年5月結束了全球緊急狀態。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最新表示,自新冠疫情的全球緊急狀態結束已經三個月。此后,全球報告的病例數、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原因在于人口免疫力的增強,早期診斷和更好的臨床護理,致使重癥率和死亡的風險比一年前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譚德塞還對向世衛組織報告數據國家數量的大幅下降表示擔憂。他指出,三個月前決定取消全球緊急狀態時就已強調,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種威脅。
“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世衛組織仍將新冠疫情對全球公共衛生的風險評估為較高。該病毒繼續在所有國家傳播,繼續致命,并繼續發生變化,”譚德塞8月9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