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攝影丨蔡星卓
8月7日,距離那場特大暴雨已經一個禮拜,我匆匆趕往涿州,拍攝洪災后的城市。搭乘一輛網約車,我和幾名志愿者一路向南,由高官莊收費站下了高速,駛向距涿州市中心20公里的一個村子。盡管很多地方仍有積水,但大部分區域已是臟兮兮的泥濘地面。村頭的候車亭有被水泡過的廣告牌,村民家的防盜門顯出清晰的泥線,還有人把動物尸體從水域轉移到干燥的地段。當我進入涿州城區,災后的廢墟更讓人心痛:路邊停著大量拋錨的汽車,家居城門口堆滿了被水泡過的家具……讓人欣慰的是,街旁飄來一陣飯菜香氣,那是當地居民在給救援隊提供免費餐食。
在涿州,我采訪了藍凌應急救援隊。幾天時間,他們救出了150多人,還救出了幾十只狗。賈楠是一個分隊的隊長,任務側重于動物保護和救援。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叫賈楠,是北京藍凌應急救援隊動保支隊第三分隊隊長。我們救援隊的部分隊員是退伍軍人,18人中有4位女生。我的年紀不算大,但大家都叫我楠姐。我來救援隊半年了,這是我第一次跑重大災害。此前我在學校學的是畜牧獸醫,對口職業是獸醫。畢業后我做過好幾份工作:在動物醫院當護士,做訓犬師,訓練搜救犬……
8月2日到9日,我一直在涿州參加救援。這次的任務是從7月31日開始的。那天,因北京暴雨,我們有4位隊友去房山執行救援任務。后來救援隊接到了涿州一個“小院”的求助,所以,8月2日我在房山與一部分隊友會合,來了涿州。“小院”是救助圈對流浪動物收容所的簡稱。全國現在大概有上千個“小院”,京津冀地區就有幾百個,涿州、固安、燕郊這幾個地方最多。
我們過去的救援,主要是路面上的人和動物,很少涉及水域。這次涿州救援,我們一共來了7名隊員,5臺救援車,還特地帶了水域救援的一批裝備,包括一挺動力沖鋒舟、一艘動力運輸船、一共35平米的運輸氣墊、一臺八千瓦發電機,還有激流救生衣、衛星對講機、水域救生繩等設備。
在洪災現場,隊員之間有分工和協作。這次由隊長劉胤桐帶隊,負責總體指揮和評估,他也是第一個沖鋒陷陣的人。我是副隊,出現任何狀況我都需要頂上,接替他的工作。我還要控制現場,保證所有隊員的后勤補給。會游泳的隊員,則負責在沖鋒艇無法進入時進入現場,還有隊員負責爬繩,也就是用繩子將處在高地的村民綁好,安全降落在救生艇上。
我們算是較早從房山進入涿州的救援隊。剛下高速的服務區,在高官莊附近的一個橋,我看到洪水攜帶大量垃圾沖過來。車子再往前開,通往“小院”的路就走不通了,需要繞行。當時現場至少有8支救援隊,聽其他救援隊的人說,有一處水深達到4米,鏟車無能為力,只能用沖鋒艇。村民們情緒都很低落,臉上滿是疲憊。而且天氣也對救援不利,盡管雨停了,但目光所及,渾濁的水面泛起厚厚的水霧,根本看不清前方狀況。
劉隊長先坐著其他救援隊的艇進入到水域,他需要判斷一下我們隊可以執行什么任務。大家商量一番后,決定原地開始救援,幫助里面十幾個小村子的人轉移到安全區域。天氣很熱,我們的隊服是短袖長褲。哪怕在干燥的地方,衣服也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分不清是汗、是霧還是水。
8月2日的救人任務結束時已是深夜。3號凌晨,我們開始幫忙轉移 “小院”的動物。那時天都沒亮,小院和周邊的路況一片漆黑。救援隊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夜間不下水,女救援隊員也不下水。但情況實在太緊迫,我也參與到救援行動中。
通過肩燈,我大致了解眼前幾米的狀況。水深在我胸部的高度,往房間里緩緩走動時,能感受到身邊漂過不少桌椅板凳,甚至還有大床。水流并不湍急,但開門的時候,明顯感到有水流朝我涌來,力度很大,需要隊友的幫忙我才能前進。我一邊走,一邊用手把障礙物清開。我的右手摸到了一只腿,比水要涼、僵硬、帶著濕漉的毛發。我估計是一只狗,就把主人叫來,也沒明說,只是把那僵硬的軀體順著水流推過去。
當主人用手把它撈出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只白色法國斗牛犬。當手觸碰到比水還冷的尸體,她聲嘶力竭地哭喊出來,叫著它的名字“老寶”。因為見過很多類似的場景,我知道,此時一定得讓她冷靜下來。我努力壓過她的哭聲說,“現在,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只狗,而是幾十只生命,我們要先救活著的狗。”
其實,許多狗早已死去。有的因為嗆水,導致肺積水;有的在水里太久無法上岸,導致體力不支;有的因為感染,導致腎衰竭等。我們把活著的狗裝進籠子,轉移到至少3米高的比較安全的制高點。到早晨五點多時,隊員們的體力已消耗殆盡,拿進小院的20多個籠子都已用完。天已朦朦亮,“小院”主人突然雙手合十,大聲祈求觀音菩薩的保佑。
相比其他救援場景,水域救援更困難,情況也更復雜。這次救援讓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再一次泄洪,我們自己都有可能被困在那里。所以,也有隊員擔任觀察員的角色,隨時關注著水位的變化。
到第二天下午,水位基本下降完畢。在救人的任務完成后,不論活下來還是死去的狗,我們都用鏟車拉了出來,包括那只白色法斗犬。死去的狗都被送去火葬場,做無害化處理。當晚我們發現,有10只狗還是沒能活下來。除了“小院”主人自己此前轉移出來的15只狗,共有50多只狗被活著救了出來。
截至8月7日晚,我們隊共實施救援85人次(一人一天,算一個人次)。粗略估算,直接轉移了150余人,70余只動物。我們的損耗也非常大,劃爛了一艘沖鋒舟,三臺對講機掉在水里,不知怎么,還搞丟了兩套全自動速充救生圈。我們本來計劃救20只羊,因水位下降而取消任務。在村子的淺水區域,我們還偶遇一只刺猬,把它交給了 “中國動援隊”帶回成都。
看著鮮活的動物在眼前死掉,卻無能為力,這種經歷令人難過。我見到的第一只死去的狗是我自家的寵物。那時我20出頭,從朋友家抱回來的一只小鹿犬,由母親養到一歲多。因為小區里有人投毒,狗若聞到,半小時之內就會抽搐死亡。雖然格外小心,但我家的狗也沒能幸免。我還記得,在動物醫院實習時,我碰到一只處于犬瘟熱晚期的白色拉布拉多。打過所有的藥,它卻一直在發燒,鼻頭和掌心開裂,肺部纖維化,濃鼻涕,眼睛都睜不開。我一直守著,到第三天下午,感覺它要不行了。我看著狗的瞳孔在一秒之間就擴大至整個黑眼珠,慢慢變成一層白霧。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雙眼睛怎樣失去生命的光亮。
這些記憶都成了我繼續幫助小動物的動力。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隊準備回北京整休。連續奮戰了一個禮拜,在調整好狀態后,或許我們會奔赴下一個救援地,那里還有很多人和動物需要我們的幫助。










































——完——
作者蔡星卓,界面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