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每日推送
前幾天,科小編寫了篇《微信出了個“小綠書”》,講了講微信正在內測的圖片消息功能。被測試到的用戶,可以在“看一看”界面查看和發布圖片消息。
由于這頁面太像小紅書了,新功能也被叫“小綠書”。
不止是“小綠書”,點開微信底部欄的“發現”圖標,幾乎每個功能都有點別人的影子:視頻號對標抖快,直播對標虎牙,搜一搜對標百度,購物對標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微信一副“我全都要”的姿態,看起來要把用戶內存占滿才罷休。
還要多少內存才能裝下微信?
微信在每個人手機里要占多少空間?科小編在網上搜了搜。
根據搜索結果,大部分用戶的微信占用空間在20G-150G。那就取個中間值,85G。
以256G內存的手機為例,光一個微信,就能占手機存儲空間的三分之一。
科小編手機里的小紅書占用空間為5G,那“小綠書”或是其他新功能上線后,微信占用空間又要多出好幾個G。
再加上微信最近頻頻加入新內容,例如朋友圈置頂、公眾號文章劃線、朗讀功能……妥妥的內存黑洞,你想裝其他APP,都得看微信臉色。
怪不得有網友說,“微信自己做個手機系統好了,就叫‘WeChat OS’。”
團隊什么都要,用戶并不買賬
微信產品團隊永遠覺得產品還缺點什么,隔三差五就要縫一點、補一點,一路從通訊、社交到電商、短視頻,再到圖文生產……
微信打算把自己打造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服務平臺,一副“我全都要”的姿態。
各種附屬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朋友圈、小程序、公眾號、搜一搜、視頻號等等功能,變得越來越“喧賓奪主”,使得整個微信生態開始“發福”。
尤其是手機內存越做越大,更給了微信“發揮”的空間。
微信已經從單純的社交軟件,變成一個“互聯網操作系統”,一種“生活方式”。
但用戶們并不滿意。凡有微信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必跟著一個微信占內存的吐槽。
以 # 微信小綠書 # 為例,不少用戶在發微博時也會帶上 # 微信被吐槽占用內存太大 #。
社交平臺上,隔三差五就會起一波吐槽微信臃腫的節奏,導火索一定是微信又加新功能了。
一位用戶在微博吐槽,“微信這個巨無霸坐擁10億+的龐大用戶群體,有全中國最真實最廣泛的社交關系鏈,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水電氣公司,還是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基礎設施,把功能優化好吧。
“你一家自來水公司,用戶天天煩你水質不好,你還整天想開發新飲料,何必呢。”
一些網友還匯總了希望微信推出的新功能:
1、被好友刪除的時候有提醒
2、朋友圈互動,不要提醒共同好友
3、增加語音進度條
4、刪除對話框,不要清除聊天記錄
5、一鍵已讀所有信息
6、原圖上傳不壓縮
7、取消拍一拍提醒
......
畢竟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圖文平臺的標志就是小紅書,短視頻的標志就是抖音和快手等平臺,搜一搜的標志就是百度等搜索引擎,這些已經植入用戶的心智,一想到需要什么就會去哪個平臺。
成就這些平臺的,不僅僅是功能好用,更是一整套信息的生產與消費架構、自成立以來一直維持的品牌形象,這是微信難以復制的。
網友表示:“微信現在就是四不像,感覺除了通訊和掃碼支付功能其他一點用沒有,包括小程序。”“再這樣下去,遲早跟QQ一樣。”
不過張小龍倒是覺得,微信現在也依然還是一款小而美的產品。
他曾在2021年1月的微信十周年公開課上表示,“現在的微信,還幾乎和十年前的微信一樣簡單。雖然比十年前多了非常多功能,但這些功能,都已經是用的最簡單的辦法了,所以增加的復雜度會小。”
有一說一,微信上隨便拿出一個功能,確實是“小而美”的,比如它的掃一掃、翻譯、小程序、公眾號、朋友圈、收藏夾筆記……
但當這些功能集成在一個APP上時,注定就不再“小而美”了,畢竟微信目前有超過13億用戶,這些用戶的需求千差萬別,一個功能讓這個人欣喜,就可能讓另一個人厭煩。
但咱們心里也都清楚,不論怎樣吐槽,離不開微信已經成為現實。至少目前,沒有任何一個軟件可以完全取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