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云南現在大力整頓,所有帶購物店贊助包機票的行程都走不了”。8月9日,界面新聞記者以游客身份咨詢一家旅行社是否可以報名低價團得到如上回復。
8月8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綜合執法監督局公布了近期查處的涉旅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導游脅迫旅游者購物、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指定具體購物場所、委托支付費用低于接待和服務成本費用、安排未取得導游證的人員提供導游服務、變相強迫消費、未與旅游者簽訂旅游合同等幾種違規行為,涉案旅行社及導游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行政處罰。
這是云南省公布第三批涉旅典型案例,也是近期云南加強整治旅游市場工作中的一環。
暑期旺季低價游抬頭,云南加強整治
暑期期間正逢云南旅游旺季,據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今年暑運云南鐵路客流旺盛。8月5日,國鐵昆明局單日發送旅客突破42.5萬人次,創暑運期間單日發送旅客人數最高,暑運發送旅客人數已超1300萬人次,先后共有6天單日發送旅客人數突破40萬人次,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車站單日發送旅客人數屢創新高。
由于游客量加大,“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或變相強迫游客購物等旅游市場亂象也有所抬頭。7月27日,一女子發布視頻稱,家人去云南跟團游,被全程威脅,不買東西就放在無人區不讓人上車。甚至網傳有導游還放狠話說,如果自己在游客的手里賺不到錢,不是自己死就是游客死。
對此,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綜合執法監督局7月29日發布通報表示,關注到網傳“一導游發表不當言論”的視頻,立即開展排查。目前,已初步掌握一定線索,正在聯合有關部門加大線索排查力度,一經查實,將嚴格依法處理。
8月5日,云南發布公眾號表示,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針對暑期情況,云南省已加強旅游市場整治工作。
從具體措施來看,一是聯合公安、交通部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市場巡查,嚴格檢查旅游團隊運行情況,從嚴查處旅行社和導游指定購物等行為;二是從嚴查處旅行社要求導游接待“不合理低價游”旅游團隊、承擔或墊付團款、未向臨時聘用的導游支付導游服務費等行為;三是持續開展“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從嚴查處組織接待“不合理低價游”等行為;四是加大“行刑銜接”力度,聯合有關部門打擊涉旅企業和從業人員強迫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
此前7月25日全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和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會議上,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提出要深入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百日行動。堅持“游購分離”,堅決整治不合理低價、強迫購物等市場亂象。
8月5日,云南省旅行社協會發布“2023年旅行社云南旅游產品參考成本消費提示”。“參考成本”是指跟團游旅游產品銷售價格的最低界限,旨在引導來滇游客正確選擇旅行社云南旅游產品。通過云南省旅行社協會的市場調研,昆明-大理-麗江5晚6日游的最低價格為2100元/人。昆明-大理-麗江-版納7晚8日游的最低價格為2700元/人。旅游團隊人數為16人成團,根據實際人數成本會相應調整。
一家云南本地組團社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云南最近游客量非常大,七八月份導游和用車資源比較緊張,導游價格已經從平時的兩三百元一天漲到四百元一天。由于各方面成本高,大多數地接社現在都不再簽約自有車隊和導游,全部采用臨時聘請的模式。
他說,目前除了嚴管購物店和旅行社,沒有旅游牌照的大巴車都不準上路運營。云南大概有10%的旅游大巴車沒有相關牌照,資源緊縮后用車價格可能會上漲。
云南何以成為“低價團”重災區?
實際上,低價團在全國乃至海外,例如泰國,都是一種常見且屢禁不止的旅行團模式。在正常的旅行團中,組團社收取客人團費,然后付給地接社相應費用,地接社負責客人的行程和接待服務和費用支出。
上述云南組團社負責人透露,在低價購物團模式中,有正團費、零團費、負團費三種。正團費即組團社會付給地接社接團少量費用,零團費和負團費也被稱為“賭團”。零團費為組團社無需付給地接社費用,負團費則為地接社為了得到游客需要付給組團社一定費用。
這三種情況的共同點是,地接社得到的費用都無法負擔為客人安排行程的成本,而地接社盈利的方式是與當地購物店合作,客人在店中消費,購物店就會付給地接社相應提成。購物團雇傭的導游和司機通常也只有少量或者沒有出團工資,二者也參與購物店的提成,于是就有了導游和司機一起脅迫客人購物的情況發生。
地接社對于這些客人可能還會二次轉賣,例如導游可能會花錢包下這個團,地接社就不再對這些客人負責,導游會帶著客人去購物并獲得提成。層層轉賣之下,利用這些游客盈利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游客也從客人變成了購物店里“待宰的羔羊”。
而據業內人士分析,云南之所以成為購物團的重災區,主要是因為云南的特色產品——玉石,天然就可以被炒到非常高的價格,利潤空間巨大。一些購物店賣玉石,銷售價甚至是進貨價的十倍不止,其中的利潤就可以用來支付地接社、導游和司機的提成。除了購物店外,還有品茶、按摩、攝影等等額外收費項目,形式多樣,游客防不勝防。
據央視新聞,2018年昆明仟悅旅行社因經營不合理低價團被查處。一名該旅行社導游的收入明細顯示這名導游一年帶了 49 個團,收入高達 60 余萬元。該旅行社的收入中, 70% 左右的收入來自游客購物的返款。其中有一個購物團游客共在購物店花費57 萬多元,其中有 49 萬多元又回到旅行社腰包里,返款比例高達 85%。
云南低價團由來已久,引發的問題幾乎成了云南旅游的頑疾。但突然全面取締低價團,也有些當地從業者擔憂。上述組團社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說,云南作為旅游大省,旺季各類旅游成本都很高,如果沒有低價團,正常報價團可能在游客眼中性價比不如其他地區。云南的低價團占比很高,這部分客人減少,可能會影響游客總量以及當地地接社、商鋪、餐廳等的生意。
“沒有進購物店的團,現在團少得很,又涼涼了。”一位云南地接社的員工說。
不過,上述負責人也表示,人們消費意識在轉變,現在云南純玩團的占比能到百分之六七十。純玩團的受眾與低價團受眾重合度并不高,打擊低價團雖然有陣痛期,但也有助于人們轉變消費觀念、提升云南整體旅游品質。
“后面購物團慢慢應該還是會有的,你可以先加我,到時候恢復了給你發消息。”上述記者咨詢到的旅行社員工回復。旅游業內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該員工透露,目前云南省內購物店整頓后,有的店歇業了,有的店正常營業但不接待旅行社帶游客進店購物,但大家也都還在觀望。
整治低價購物團需要長久的努力。2017年,為徹底整治市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制定了《云南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措施共22條,從購物場所、旅行社、導游、屬地政府責任等7方面“立出規矩”,核心是徹底消除各旅游要素之間長期形成的不正當利益輸送和相互依存的“惡性競爭”關系,確保云南旅游市場秩序一年內實現根本好轉。
旅游定點購物就此取消,并嚴禁變相安排和誘導購物。在旅行社管理方面,實行新的旅游標準合同,取消旅游合同中的購物附加條款,建立旅行社“黑名單”制度。在導游管理方面,建立統一管理信息平臺,將全省所有導游納入平臺進行實時動態監管。
今年2月,云南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加強旅游市場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共16條。《工作措施》督促經營者必須按規定明碼標價,做到真實準確、貨簽對位、標識醒目,不得拒絕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價格承諾。督促經營者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合同意識,誠實守信開展經營活動,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義務。
屢屢嚴管下,云南旅游市場能否根除低價購物游的頑疾,還需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