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安徽日報 何雪峰
一張普通的鋁箔經多道工序處理,變成厚度不到1厘米的特殊“紙板”,面對上千攝氏度高溫的噴槍灼燒,不僅性狀不變,其背面也不升溫。日前,在宿州市宿徐現代產業園,記者采訪安徽德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時,見識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黑科技”。
“這是我公司與中科大共同研發的氣凝納米絕熱反射材料,其絕熱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現已出口到意大利等國。”銷售經理孫建悅告訴記者。
該公司原是江蘇徐州的企業,為擴大規模,2020年整體搬遷至宿州市宿徐現代產業園。在宿州市和埇橋區政府的支持下,廠區占地面積由15畝擴大到35畝,生產線由半自動化提升為智能化。公司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易自燃的問題,自主研發了電池絕熱材料,用以替代傳統的鋁塑膜,引來大批國內外訂單。
宿徐現代產業園位于埇橋區北部,由宿州和徐州兩市合作共建,被授予“安徽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園區實施基金招商、線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全力承接長三角先發地區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徐州萬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中心。
“之所以選擇宿州,就是看中了這里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安徽思科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同濤說。該公司是一家傳統的稱重設備企業,從徐州遷至宿徐現代產業園后,享受到宿州市和埇橋區的科技孵化政策,發展很快。“現在,海外訂單已排到了年底。”王同濤告訴記者。
近年來,徐州陸續有5家稱重設備企業轉移至宿州,快速走上了科技創新、提檔升級之路。
“園區主動與徐州地區研究院所、金融機構、運營機構、重點園區和大型企業等聯系對接,引導落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培育發展一批新產業,攻克轉化一批新技術。”宿徐現代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說。
據介紹,宿徐現代產業園加大科技創新企業“雙招雙引”和孵化力度,構建重大科技成果技術熟化、產業孵化、企業對接、成果落地全鏈條轉化機制,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該園區采用“管委會+投資公司”的管理運營模式,探索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對于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園區根據投資體量、科技含量等基本情況,在固定資產投入、設備購置、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相應補助;投資公司以土地、資金、廠房等形式入股,推動一批傳統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去年,宿徐現代產業園完成企業總產值過百億元。今年上半年,園區完成企業總產值超56億元,同比增長8%。
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