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明超-趨勢觀察
7月26日,小鵬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就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框架協議,建立長期雙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同時,基于戰略合作的愿景和顯著協同效應,雙方簽訂股份購買協議,小鵬汽車將以每ADS(*) 15美元的價格向大眾汽車集團發行約占交易完成后4.99%的A類普通股,總值約7億美元。此外,雙方還將在多個領域探索其他潛在的戰略合作,包括未來電動車平臺、軟件技術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
這則消息讓小鵬當日的股價暴漲,汽車行業也隨之熱鬧了起來。
“大”和“小”的雙向奔赴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上并非小鵬一枝獨秀,那為什么大眾偏偏在一眾車企中選擇了和小鵬合作?
1、技術優勢
一臺車的研發制造是集成式流程,涉及的每個部分都要有技術實力的保障。XNGP是小鵬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水平處在國內智能駕駛的第一梯隊,其智能座艙也能給用戶帶來極佳的體驗,小鵬G9推出了800V高壓快充,讓“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成為現實,也成為行業的領先。同時,小鵬還推出480kW功率高壓充電樁,適配800V高壓平臺,并打造廣泛的自營充電網絡,截止今年3月,小鵬充電網絡站共計1948座充電樁,自營站共1018座。
(圖源:小鵬汽車官方微博)
小鵬最新的扶搖架構研發投資超過百億元,具備3年的技術領先優勢,未來5年,小鵬會繼續投入,進一步推動架構平臺的拓展。大眾合作小鵬,最主要的就是為自己在關鍵技術領域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2、中國市場
合作后,大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融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生態,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小鵬來自中國,對中國的交通特點、中國用戶的駕駛習慣,用車習慣等都有更深刻的認知。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Ralf Brandst tter)表示:“與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們‘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重要基石。”
3、財務回報
2010年,豐田曾以5000萬美金收購了特斯拉3%的股份,并與特斯拉一起展開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究開發,雖然豐田在2016年就出售了所持的特斯拉股份,但這5000萬美金卻還是給豐田帶來了可觀的回報收益。大眾7億美金入股小鵬,也和豐田入股特斯拉存在同樣的可能性,小鵬的市值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憑借這4.99%的股份,大眾也有很大的機會獲得一筆不錯的投資回報。
大眾合作小鵬的原因已經清晰,但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小鵬在這場合作中又能得到什么樣的機遇呢?
業界普遍認為,這次合作對小鵬是極有利的。
從品牌力上看
和大眾合作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說明了以大眾為代表的跨國車企對中國車企水平和實力的認可,小鵬則成為認可的代表,在中國市場,其美譽度、知名度都會有所提升,同時也為開辟國外市場帶來了新機,國外消費者對小鵬的接受度會由此變化。
(圖源:小鵬汽車官方微博)
從產品力上看
合作中小鵬提供智能駕駛系統,大眾提供工程設計和供應鏈,車體和車型的設計,內外飾都由大眾搞定,更重要的是,雙方會共享更大規模的數據庫,豐富的數據對產品的研發和升級有著關鍵作用,所以對小鵬而言,這無疑是一次進步的嘗試。大眾和小鵬計劃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很多用戶對這兩款車表示期待。
此外,7億美金在汽車投資里雖算不上多么驚人的巨額,但對于正面臨財務壓力的小鵬來說是增加了動力,打開了思路。小鵬將智能化技術上的優勢轉化為變現的能力,為自己爭取了更大的生存空間,這次的合作只是一個開始,就像在黑暗中打開了門縫那樣,小鵬的機會和可能性還是非常廣闊的。
(圖源:小鵬汽車官方微博)
這樣看來,國內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與世界汽車行業中最具實力的跨國公司之一大眾汽車集團的合作,確實稱得上的“雙向奔赴”了。
新能源汽車為行業洗牌,淘汰油車有那么簡單嗎?
此次大眾和小鵬的合作,又將討論引到了汽車行業的現有格局和未來展望上來。
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離不開全球能源危機的加劇和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增強,以及各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從減免購車稅、提供補助到建設充電樁,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它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經濟保障,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在我國最新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到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其中包含了政策優化、滿足換電需求、減低用電成本等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電池技術、智能控制、電動機技術、充電技術這四大核心技術的創新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憑借動力輸出性能強、科技感強、駕駛感好、載物空間大等優勢特征,新能源車擁有了龐大的市場消費群體,汽車行業的地位逐步追上油車并呈現出超越油車的趨勢。
國際能源署2023年6月發布《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顯示,包括純電動車型和混合動力車型在內,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000萬輛,預計今年再增長35%,有望達到14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900萬輛,同比增長35%,而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將達到35%左右。
歐洲議會通過了“2035年歐洲停售燃料發動車輛議案”,打響了禁燃第一槍,我國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全球汽車行業正在被新能源汽車改變,但以它完全淘汰油車并不是沒有那么簡單。
想取代燃油車,電池安全是新能源車要解決的首個問題。比如在極端天氣下,如何保持電池性能,今年被稱為史上最熱夏天,高溫讓充電放電都受到影響,實際續航被打折扣,高溫導致的電價上漲也會影響新能源車的用車成本。此外,電池系統中電解液為可燃物容易出現電池安全失效而自燃的情況,以及在劇烈撞擊、擠壓后發生失火。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車火災發生640起,進入二三季度氣溫升高,這個數量只增不減,前天就有新能源車撞擊著火的新聞登上熱搜。尤其長期使用后,電池的情況更不如前,據悉車齡6年以上的新能源車電池檢測合格率僅為10%。
第二個問題還和電相關,是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新能源車主面臨充電樁數量充足卻找不到、用不上的問題,因此立體規劃不同技術特點的充電樁、根據不同城市的土地資源稟賦規劃充電樁布局、運用技術革新充電樁和基礎設施,以及精細化運營成為關鍵。
還有購車價格和使用成本問題。目前想要買一款性能好的新能源車價格一般要在15萬以上,而15萬以下的油車卻有豐富的選擇,雖然充電比加油便宜很多,但是新能源汽車的保養保修維修費用目前還是比油車高出很大一截,高成本成為限制新能源車超越油車的又一因素。
除了以上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水平、集成化技術、汽車出行場景等方面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挑戰一一呈現在消費者的眼前,盡管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但想要完全取代燃油車還不是一時能實現的。
中國新勢力,能否引領全球汽車的未來之路?
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徹底改變汽車行業還尚需時日,這也為我國車企靠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留下了時間和空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如今受到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認可,正在邁向技術輸出的新階段,在新階段,中國勢力能否引領全球汽車的未來之路,還要看中國新勢力車企的選擇。
(圖源:比亞迪汽車官方微博)
繼續增強自身的核心技術實力仍是關鍵。電池原材料和電池技術是首要方向,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智能座艙需繼續優化,鞏固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安全系數提高、增強使用體驗和成本的也是重要方向,此外,新能源混合動力車可以成為新增長點。
在打鐵還得自身硬的同時,企業攜手,互利共贏成為趨勢所向。新能源車行業的兩股勢力是以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等為代表有著新能源車獨特優勢的中國新能源車企,和積極布局新能源行業有強大背景實力和技術儲備的國外老牌巨頭車企。兩者各有優勢也同時存在不足,想在新能源車方面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需要品牌企業們相互協作,互利共贏,基于各自的優勢,形成新的分工,聯合創新,開拓更多機會。大眾和小鵬的合作正預示了這樣的趨勢,零跑汽車也透露正在展開和兩家國外車企的合作。
(圖源:理想汽車官方微博)
最后,中國新能源車企還要有側重的關注國外市場。歐洲和東南亞是最主要的兩個方向,在各個平臺上,經常有博主發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如何受歡迎的內容,數據顯示,2022年歐洲市場銷售238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有54.9萬輛來自中國。在東南亞市場,中國新能源車也很受歡迎,比如今年1-5月,比亞迪ATTO 3連續都坐穩泰國純電動汽車銷冠的寶座。在出海時,中國新能源車企需要根據市場特點調整產品和戰略,比如根據當地氣候調整車的制冷或加熱設備,或是如何重新布局銷售網絡。
(圖源:蔚來汽車官方微博)
大眾和小鵬的合作,為車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引發了對汽車行業的思考和展望,也預示了未來的行業趨勢和走向。實現雙贏是大眾和小鵬的共同目標,汽車行業的新格局也更值得我們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