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章宇璠
近日,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AMC)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及第五大AMC銀河資產紛紛公布年中會議內容,總結上半年的工作成績、公布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四大AMC均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的主營業務是收購、管理、處置商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銀河資產作為第五家AMC,本次披露其2023年年中業績,是其2021年開業以來首次公布其經營與管理數據。
梳理五家AMC公布的“成績單”可見,在回歸不良資產主業后,五家AMC皆在盤活存量資產上有所突破。
具體來看,中國華融上半年新增收購不良資產包超80個,新增收購不良債權資產規模近500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浙江分公司今年以來參與省內銀行不良資產包競價25個、中標17個,收購債權規模共計111.92億元;山東分公司今年以來累計中標16個不良資產包,債權規模83億元。
中國信達落地一批存量資產盤活項目,包括方正集團破產重整、東直門爛尾樓盤活、*ST毅達重組、恒逸并購基金、華友鈷業市場化債轉股等,并發起設立危困企業投資基金、法拍基金、降杠桿基金等專項基金,在盤活存量資產領域持續發揮作用。其中,中國信達深度參與的中國華能存量火電廠資產盤活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24個“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典型案例。
中國東方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6月,其通過不良資產收購處置、風險化解基金等多種形式,累計收購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規模1407.12億元。
尤其在困境房企風險處置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其累計開展房地產風險化解項目47個,推動保障3.68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帶動貨值約1412.91億元項目復工復產。在破產重整領域,截至2023年6月末,累計參與破產重整項目29個,投放金額269.17億元,其中上市公司破產重整項目8個,投放金額63.11億元。此外,累計投放71.13億元化解9家企業公開市場債券違約風險,投放39.30億元化解5家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
長城資產的年中會議透露,截至6月末,公司主業存量資產累計處置回現223.8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約8.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4%和106.23%;母公司實現凈利潤13.36億元,同比增加10.95億元。
在不良資產收購方面,截至6月末,長城資產收購金融不良資產項目56個,收購債權本金133.09億元。主業存量資產累計處置回現223.88億元,同比增長8.4%,上半年實現處置回現10.04億元。
此外,長城資產在傳統資產包價值挖掘上,梳理資產包債權資產2.35萬戶,涉及成本余額1334.09億元,重點對收購成本或賬面凈值在3000萬元以上的資產逐戶挖掘,重新分類資產包債權。在此基礎上,明確價值涵養和處置策略。對于不具備重組運作價值的擇機處置、低效回收類長齡資產,加強深挖追償、提高處置效率,截至6月末,公司主業存量資產累計處置回現223.88億元。
自2021年1月9日至2023年6月30日,銀河資產化解金融風險規模突破230億元,今年上半年化險總量約81億元,合并口徑資產總規模131.3億元。
銀河資產的金融類不良資產業務不斷壯大,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總量27.02億元,先后收購青島農商行、廣州銀行等機構不良債權,提前完成公司2023年壓降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規模年度目標。
資產市場業務作為銀河資產的新增特色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銀河資產向資本市場累計投入金額6.42億元,主要通過債轉股等模式化解上市公司的違約債券風險。
銀河資產從主業延伸出的債轉股業務、違約債投資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等都凸顯出明顯的證券化特征。
這也與其前身為成立于2005年的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有關。不同于其他四大AMC 成立之初專為承接處置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建投中信成立之初是為承接和處置原華夏證券重組后遺留的應收賬款。而在證券不良處置的市場逐漸壯大,證券不良處置未來將是銀河資產的一大優勢。
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銀河資產2023年上半年共收購中小微企業不良債權75戶,化解中小微企業風險資產規模50.22億元。
在服務重點領域發展方面,銀河資產在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山東等地區實現主業落地,上半年累計化解重點區域金融風險39.29億。
據銀保監會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202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資產連續3年超3萬億元,不良資產的處置速度加快,整體不良率持續下行。
近期,各大AMC也相繼舉辦資產推薦會,其回歸主責、深耕主業的趨勢愈發鮮明。中國信達黨委委員、副總裁李洪江在推介會上表示,未來的不良資產業態,不會是“一次性買賣”,而是謀求價值增值的多方共贏。
中國華融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不良資產行業進入全面轉型升級時代,由簡單買賣賺差價向資源整合、資產盤活重整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