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今年以來帶有“持有期”的主動偏股基金發行遇冷,最新的一個案例就發生在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身上。
8月4日,金鷹基金發布公告表示,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基金代碼:A類份額:018547,C類份額:018548)于2023年4月18日獲證監會準予注冊(證監許可[2023]829號)。基金已自2023年7月5日起公開發售,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3年8月4日。公司經與基金托管人郵儲銀行以及基金主要銷售代理機構協商一致,決定將基金募集期延長至2023年8月11日(含當日)。
來源:基金公告
實際上,這也是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第四次宣布發行延期。此前,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已分別于2023年7月19日、21日、28日,連續3次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
Wind統計表明,截至8月7日,今年以來,延長募集期(按公告日期)的基金共計113只,除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外,還有9只基金經歷了兩次延長募集期,多為“持有期”基金。比如融通基金萬民遠管理的融通遠見價值一年持有和金鷹基金韓廣哲管理的金鷹睿選成長六個月持有等。
按成立日期統計,金鷹基金今年成立了4只基金(A/C份額合并),分別為金鷹睿選成長六個月持有(A/C)、金鷹碳中和(A/C)、金鷹添興一年定開、金鷹優選配置三個月持有(A/C),合計募集資金僅約2.39億元。
其中,除了金鷹睿選成長六個月持有勉強踩線成立以外,余下3只基金均為發起式基金,其募集規模分別僅錄得1796.68萬元、1000萬元、1007.2萬元。
公開資料表明,金鷹基金成立于2002年12月25日,現有三大股東分別包括東旭集團、越秀資本、白云山,各持股66.19%、24.01%、9.80%。盡管公司成立時間超過二十年,但公司規模始終沒有長大。截至2023Q2,旗下基金資產規模合計為636.31億元,行業排名69/155。
擬任基金經理左右互搏
新經濟e線注意到,在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募集“難產”背后,其擬任基金經理倪超手上竟然有兩只新基金在同一窗口期發行,可以說左右互搏。
此前,同樣擬由倪超出任基金經理的金鷹景氣驅動一年持有也經歷了發行延期的命運。據該基金于6月13日發布的延長募集期公告,金鷹景氣驅動一年持有(基金代碼:A類份額:018021,C類份額:018022)于2023年1月30日獲證監會準予注冊(證監許可[2023] 202號)。基金已自2023年5月29日起公開發售,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3年6月16日。
公司經與基金托管人民生銀行以及基金主要銷售代理機構協商一致,決定將基金募集期延長至2023年8月28日(含當日)。
來源:基金公告
就產品類型而言,以上兩只基金均偏股混合型基金。而且,二者投資目標差距并不大,談不上差異化的投資。其中,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的投資目標為基金在嚴格控制風險和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下,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精選成長性強、趨勢向好或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產業和個股,力爭實現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長期回報。
而金鷹景氣驅動一年持有的投資目標描述為基金在嚴格控制風險和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下,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優選景氣程度較高的行業和個股,追求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回報,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持續穩健增值。
稍有不同的是,這兩只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不盡一樣,前者是中證800指數收益率*75%+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收益率*15%+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10%,后者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70%+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收益率*15%+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15%。
作為金鷹基金權益投資部的主力選手,倪超在任一拖多管理6只基金,分別包括金鷹行業優勢(A/C)、金鷹元和(A/C)、金鷹鑫瑞(A/C)、金鷹年年郵享一年持有期(A/C)、金鷹信息產業(A/C)、金鷹民穩(A/C),2023Q2在管基金總規模約32.33億元。
公開資料表明,倪超于2009年7月加入金鷹基金,先后擔任行業研究員、消費品研究小組組長、基金經理助理等,現任權益研究部總經理、基金經理。在金鷹基金權益投資決策委員會六名成員中,倪超還擔任委員一職。
據新經濟e線了解,倪超在管基金中,以金鷹行業優勢管理時間最長,同期同類排名最高。自2015年6月11日出任基金經理以來,其任職總回報為71.45%,回報排名33/394。雖然該基金長期排名較高,但今年以來、近六月、近一年等統計期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8月7日,金鷹行業優勢A今年年內、近六個月、近一年、近兩年的凈值回報率分別為-4.43% 、-8.71% 、-22.33%、-33.84%,同嚴排名分別為1929/3545、1874/3593、2621/3239、1583/2143。從區間最大回撤來看,最近三年里,該基金最大回撤為-42.91%,同類平均值為-39.59%,同類排名730/1153,處于中下游。
實際上,除了金鷹產業智選一年持有和金鷹景氣驅動一年持有以外,金鷹睿選成長六個月持有也是經過發行延期后,最終勉強“踩線”成立。此前,該基金自2023年4月10日起公開發售,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3年5月12日。5月12日和5月31日先后兩度發布延期公告,其募集期各延長至2023年5月31日(含當日)和2023年6月9日(含當日)。
等到6月8日,公司又決定提前結束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3年6月9日提前至2023年6月7日,即基金最后一個募集日為2023年6月7日,2023年6月8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6月10日,金鷹睿選成長六個月持有發布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表明,在兩度延期之后,基金最終募集金額僅2.01億元。
主動偏股基金發行遇冷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今年以來A 股表現不佳、市場情緒處于相對冰點,導致主動偏股型基金發行普遍遇冷。特別是像金鷹基金這類中小型管理人受制于資源、品牌、人才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就更加不受市場待見。
Wind統計表明,按成立日期計算,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數量為609只,募集規模為5286.3億元,這一募集規模已創下近四年來的新低,僅高于2019年上半年的4422.19億元。2020年上半年,在新成立基金數量為601只的情況下,其募集規模超過一萬億元,高達10149.01億元。2020年下半年,新成立基金692只,募集規模更是突破2萬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高達20583.71億元。
若按新基金平均發行份額計算,今年上半年已低至8.68億份,更是創下自2017年以來的新低。按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的話,2020年下半年為最高,高達29.75億份。2021年上半年、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這三個統計區間也超過了1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分別高達19.69億份、17.30億份、16.89億份。
事實上,自2017年至2023年上半年,僅有三個區間的平均發行份額低于10億份,除了最低的2023年上半年,另外兩個時間段分別是2022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別僅錄得9.79億份和9.22億份。
按產品類型分類的話,今年上半年,新成立股票型基金142只,募集規模為620.39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最高時的2241.91億元,同比降幅超過七成,高達72.33%。此外,2020年下半年、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下半年這五個時間段,股票型基金新成立規模也超過千億元,分別達1969.95億元、1787.28億元、1650.18億元、1498.34億元、1182.57億元。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產品數量增長幅度排名前五的分別是QDII基金、REITs基金、一級債基、指數增強型基金和二級債基。其中,受益于海外股市的高歌猛進,QDII基金產品發行數量同比翻倍。規模方面,混合型基金和短期純債型基金降幅較大,規模同比降幅分別為-33.75%、-65.33%。
在權益投資產品中,近兩年來ETF產品線擴張迅速。2023上半年總計發行了98只被動指數型基金,除去場外發行的聯接基金,實際新發的產品總計59只,其中ETF占據了43個席位(總計334.87億元),而去年同期也新增了57只ETF產品(總計237.22億元),規模增長了97.65億元,同比增速為41.16%。
特別是央企與中特估賽道備受熱捧。從發行的賽道來看,發行規模排名前五的ETF均為央企和中特估概念產品,因ETF賽道的先發優勢較明顯,故頭部基金公司均率先搶占布局。其中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發行的產品均達到20億份的募集目標,另外銀華基金和易方達基金亦下場布局中特估ETF。除去中特估賽道,2023年上半年布局較多的賽道還包括電力及公用事業、通信和高端制造等行業。
有機構人士認為,隨著近年來市場行業輪動特征愈發明顯,主動權益型基金超額逐漸消散,ETF的工具配置屬性日漸凸顯。疊加ETF具備場內交易屬性,投資者對ETF的配置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未來基金公司繼續布局ETF賽道的意愿或仍較強烈。
而被動指數基金中,中證1000指數成為大熱標的。2023年上半年總計發行27只指數增強型產品,有14只產品布局中證1000賽道,其中,國泰基金、富國基金和西部利得基金的產品募集規模排名前三,分別達14.58億元、13.77億元、12.86億元。
究其原因,中證1000指數主要涵蓋小盤股票,相對其他指數更容易挖掘超額收益;同時2023 年以來以小盤風格為代表的中證1000、國證2000、萬得微盤股指數的表現領跑市場,使得各基金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小盤風格賽道。
除了對中證1000 指數的布局外,2023年上半年還分別有4只產品布局中證500指數、3只產品布局國證2000指數、1只產品布局中證800指數。業內預計,在當前主動管理基金超額收益明顯下降的趨勢下,未來有望看到更多的指數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