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新能源市場需求的持續旺盛,讓國內光伏逆變器行業保持著極快的增長。
8月7日晚,國內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300274.SZ)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60億元至300億元,同比增長112%至144%,實現凈利潤40億元至45億元,同比增長344%至400%。
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5.08億元,以此計算,二季度公司凈利潤環比增長65%-98%。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實現凈利潤35.93億元,這也意味著僅僅用半年時間陽光電源就創下了上市以來的利潤新高。
市場需求預期走高
對于業績大漲,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全球新能源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創新,堅持縱深發展,持續推進市場、產品全覆蓋戰略,充分發揮全球營銷服務網絡優勢,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市場領先地位進一步提升,光伏逆變器和儲能系統等核心產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同時受益于精益化運營能力提升、海運費下降、匯兌收益增長,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增長。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23年4月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報告期內,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出貨量連續七年位居中國企業第一。
陽光電源此前在機構調研時也表示,隨著組件、儲能成本降低和技術進步,光伏、儲能的度電成本將持續下降,光加儲作為低成本且穩定可控的綠色能源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區域具有經濟性,再加上全球碳中和目標、清潔能源轉型等因素的共同推動,未來光伏、儲能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而且對于逆變器業務,客戶更關注品牌、產品和服務,是創新驅動型業務,生產更加柔性,產能彈性大,過剩風險小。
近期以來,光伏和儲能兩大板塊需求大增,也給逆變器企業帶來長足發展。
《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暨CNESADatalink2023上半年儲能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6月份,我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儲能電池(不含基站/數據中心備電類電池)產量超過75.0GWh,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過55%。
東吳證券近期研報則指出,美國大儲今年有望重回100%以上增長;國內儲能去年同比增長150%以上,今年4月底開始需求明顯好轉預計全年有望實現近2倍增長。此外,商業儲能市場爆發,預計同比增長超過300%;歐洲戶儲上半年需求淡季疊加去庫存出貨疲軟,預計四季度初將有所恢復。
或迎新一輪擴產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股逆變器廠商中,除陽光電源外,上能電氣(300827.SZ)已發布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7億元,同比增長416.58%,實現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488.54%。其中,公司光伏逆變器實現營收13.02億元,占營收比重59.38%,上年同期為3.47億元,同比增長275.55%。
德業股份(605117.SH)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3億元到13.8億元,同比增加188.58%到206.34%。公司表示,2023年上半年,亞非拉地區戶用儲能市場需求持續爆發式上升,公司戶用儲能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同時,應用于小型工商業場景的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業務銷售規模擴大,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
此外,近期以來,又有多家逆變器企業開啟定增擴產之路,通潤裝備7月26日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億元(含本數),用于18GW光伏、儲能逆變器擴產項目和5GWh儲能系統項目等。
本月初,上能電氣發布了定增預案(修訂稿),公司擬募資25.5億元用于光伏逆變器和儲能儲能變流器等生產項目。
去年以來,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德業股份則更早一步開啟了定增擴產。
相關光伏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逆變器經歷此前一輪的洗牌,目前產業集中度較高,逆變器技術要求高,且銷售依賴特有渠道,進入逆變器行業的門檻相對較高,企業擴產也說明市場前景仍極大。
根據Wood Mackenzie數據,預計到2025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空間將達到300GW,對應市場規模達180億美元,目前產能供給仍有較大缺口,行業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