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馬商評
顧家家居遇到了新麻煩。
據媒體報道,顧家家居近日被另一家居行業頭部公司敏華控股起訴至廣州市知識產權法院,緣由是顧家旗下產品可能侵犯了敏華的相關專利,該案目前尚處于司法流程中。
天眼查資料顯示,顧家家居涉及的司法案件超過400起,其中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達154起,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118起,這兩類案件是顧家家居所涉司法案件的主體。
顧家家居是國內頭部家居企業,主要業務包括沙發、創類產品、定制家具等。在A股申萬家居用品板塊,顧家家居以近350億的市值排名第三。
今年一季度,顧家家居實現營業收入39.54億元,同比下降12.9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億元,同比下降9.73%。
雖然市值處于行業前列,但長期以來顧家家居的研發投入強度位列行業末尾。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顧家家居的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可以說是領先行業一個“身位”。
當下,顧家家居急切想擺脫“重營銷而輕研發”的標簽,但從公司涉及大量的專利糾紛來看,這條路恐怕并不好走。
顧家家居陷侵權泥潭
經濟觀察報的報道顯示,敏華控股的兩家關聯公司敏華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下簡稱“敏華制造”)、銳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銳邁科技”)于今年早些時候向廣州市知識產權法院起訴顧家家居三項專利侵權,主要涉及功能沙發的靠背隨動裝置、支撐框架、座框等。
三項專利中,一項為發明專利“一種支撐板及支撐組件框架”,于2023年4月獲得授權公告;兩項為實用新型專利,分別是“一種活動座椅靠背隨動裝置”“一種沙發座框”,分別于2019年6月、2020年12月獲得授權公告。
上述專利的權利人為銳邁科技,公開資料顯示,銳邁科技成立于2011年4月,專注于設計和生產高品質的家居配件,包括功能沙發智能機械伸展裝置、電機及電器配件、電動可調節床,以及沙發行業其他相關配件。
據媒體報道,銳邁科技的控股股東為注冊地在香港的敏華實業有限公司。而銳邁科技早已與敏華簽訂了專利權實施許可合同,授權許可敏華公司實施涉案專利。
目前,敏華和顧家雙方均未對此事做出公開回應,是否侵權還需法院做出判決。
功能沙發新品面臨下架風險
此次兩家公司發生糾紛的專利都應用在功能沙發領域,主要賣點是“零靠墻”。
功能沙發因為座椅可調節、姿勢可變動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功能沙發通常由金屬組件作為支撐,為避免靠近墻面時對墻面造成損傷,家居企業便通過研發創新推出了“零靠墻”沙發。涉案的三項專利正是“零靠墻”沙發五金件方面的創新。
功能沙發是敏華最為擅長和深耕幾十年的領域,顧家家居沙發業務最早以皮類沙發起家,近年來通過并購的方式開始涉足功能沙發。
由此,顧家家居必然面臨著后發劣勢,特別是在專利領域,敏華已經先行做了諸多布局。華經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敏華控股以60%的市場份額牢牢占據功能沙發行業第一的位置,顧家家居的市場份額則僅為8%。
目前,敏華控股旗下芝華仕以及顧家家居在天貓、京東等網購平臺的旗艦店中,大量產品都打上了“零靠墻”的標簽。
不僅如此,顧家家居近期還高調推出了“云境”“逸境”兩大功能沙發旗艦新品。其主要賣點是KTRON SPACE功能鐵架,具備“0靠墻”“真高腳”“0搓背”等優勢。
單純從這些賣點的表述來看,與銳邁科技的三項專利十分相似。如果最終被判定為侵權,“云境”“逸境”兩大新品恐怕不得不下架,這對志在功能沙發領域與敏華掰一掰手腕的顧家來說,將是個不小的打擊。
為何執著于功能沙發?
就沙發品類而言,顧家家居擅長的領域是皮類沙發、布藝沙發,但近年來對功能沙發可謂“一往情深”。
2012年,顧家家居與LAZBOY達成戰略合作,以合作開發和進口并行的模式在國內銷售功能沙發;2018年,顧家家居又收購意大利品牌Natuzzi 51%股權,拓展功能沙發的品牌和渠道。通過外延式并購并進行技術消化,顧家家居也在發力自有品牌KUKA功能沙發。
外延并購固然能快速提升規模,但缺點也顯而易見。
一方面,并購形成大量商譽,一旦并購對象業績下滑就不得不進行商譽減值,從而業績“爆雷”。2020年,顧家家居歸母凈利潤下降27.19%,扣非歸母凈利潤更是大幅下降超30%。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年計提了大量減值,其中就包括此前收購的功能沙發品牌Natuzzi的1.39億商譽減值。
另一方面,并購方對并購對象的掌控能力較弱,實際經營話語權可能不高。這在跨國并購的項目中較為典型,由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異,極易產生經營戰略和理念分歧,最終管理失控。
另外,通過并購擴張還會引發更深層次的問題,即企業產生路徑依賴,自主創新的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這一點在顧家家居身上亦有體現。
2022年,申萬家居用品板塊68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值為3.59%,而顧家家居這一數據僅為1.67%,連行業平均的一半都不到,排在倒數第七位。要知道,顧家家居總市值在整個板塊中排名前三,僅次于公牛集團和歐派家居。
如此拉胯的研發投入之下,顧家家居是如何做到營收規模靠前的呢?答案是營銷。雖然研發投入強度不足,但是顧家家居在營銷上真舍得花錢。
2022年,顧家家居銷售費用達29.52億元,行業內遙遙領先,是第二名歐派家居的1.75倍;銷售費用率達16.39%,比行業平均值高5.66個百分點。
A股家居用品營收十強公司的研發投入率、銷售費用率情況
即便如此,功能沙發仍是顧家家居不得不發力的領域。沙發是顧家家居第一大營收板塊,占總營收的比例在50%左右,這一板塊的收入下滑是其他業務難以彌補的。
而功能沙發是最具增長潛力的沙發品類。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國功能沙發市場規模由 2016年的56.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96.8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1.3%,呈穩步增長趨勢;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功能沙發滲透率為15.9%,相比美國48%的滲透率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對于顧家來說,當務之急是增強在功能沙發領域的創新能力,否則相似的糾紛只會越來越多,最終被困在專利里。
來源:白馬商評
原標題:又被起訴侵權,顧家家居困在專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