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醫藥領域反腐風暴下,A股市場醫藥板塊的深度調整仍在持續。
8月7日,九成以上醫藥股下跌。跌幅方面,一品紅(300723.SZ)、歐普康視(300595.SZ)、盟科藥業(688373.SH)、貝達藥業(300558.SZ)、悅康藥業(688658.SH)、翔宇醫療(688626.SH)、歐林生物(688319.SH)均超10%。其中一品紅跌16.54%。
此外,麗珠集團(000513.SZ)、漢商集團(600774.SH)跌停,健康元(600380.SH)跌超9%、新天藥業(002873.SZ)、百誠醫藥(301096.SZ)、百濟神州(688235.SH)、科興制藥(688136.SH)等跌超7%。
港股市場,國藥控股(01099.HK)、中國中藥(00570.HK)、麗珠醫藥(01513.HK)、同仁堂科技(01666.HK)等跌幅均超過9%。
當日,恒瑞醫藥(600276.SH)跌超20%,市值蒸發超600億元、百濟神州跌超12%,市值蒸發逾230億元。
近期,國家相關部門多次發聲,強調醫藥領域反腐決心。
7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醫保局、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在內的9大部門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會議強調,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進一步形成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會議指出,要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同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也同樣要求加強醫保基金監督管理,開展醫保反欺詐大數據監管試點。
有統計顯示,自8月以來超過10場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
在企業層面,就企業是否受反腐影響也成為股民集中關注的話題。
此前,網傳恒瑞醫藥卷入反腐風暴,辦事處被查等,對此,恒瑞醫藥在互動平臺多次回應,8月7日,公司再次表示,近期網絡傳言不屬實,經核實,公司及下屬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駐機構沒有該情形。目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和業務狀況一切正常。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目前,恒瑞醫藥方面已就網傳不實消息向公安機關報案。
漢商集團則在8月7日回應: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公司堅決擁護和支持,并將繼續保持規范經營,嚴守合規底線。公司近年來積極布局院外零售市場,自建OTC銷售團隊,觸達零售藥店、基層醫療機構、診所、電商平臺等各類銷售渠道,并擴充了中藥OTC產品品類。2022年,公司院外零售渠道在大健康板塊的營業收入占比達到56.7%。當前,公司各項業務正常運行。
太極集團(600129.SH)則在投資者提問反腐影響時表示:公司一直堅持不懈狠抓黨風廉政教育,各單位通過組織干部及員工觀看學習反腐警示系列專題片,以案為鑒,警示干部及員工務必嚴格自律,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以及抗腐定力。近幾年來公司定期開展家庭助廉立德活動,推動廉潔家庭建設,加強干部及員工家屬反腐倡廉意識,培育良好家風、樹立良好企風。公司合規經營生產,沒有違規情況的發生。
特一藥業(SZ002728)表示,公司的產品主要是OTC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進入藥店和診所,院內占比較小。
面對推廣費質疑,沃森生物(300142.SZ)澄清:公司產品銷售過程中所采用的第三方推廣模式與代理模式存在本質不同,公司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嚴格履行法律法規和廉潔自律要求。
怡和嘉業(301367.SZ)表示,公司業務以出口為主,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85%,國內收入占比15%。其中,國內銷售渠道以線上零售及線下器械門店為主,院線端涉及較少。同時,公司銷售費用率較低,2022年度、2023年第一季度分別為6.05%、4.19%。綜上,醫療反腐未對公司業務造成影響。
不過,面對質疑,也有不少公司三緘其口,以8月7日跌幅最大的一品紅為例,當日不少投資者向公司提問銷售費用問題:請問中紀委最近開展醫藥行業反腐行動,貴公司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銷售費用3.898億,營業成本6.316億,占比61.7%;2022年全年銷售費用12.49億,營業成本20.68億,占比60.4%。如此高的銷售費用占比會不會成為反腐重點對象,公司后期有什么有效降低銷售費用占比的措施嗎?
根據一品紅2022年財報數據,銷售費用12.48億,其中市場及學術推廣費用11.91億、占比超95%,學術推廣模式收入占比99.77%。
不過,一品紅目前仍未對相關問題進行回應。
此外,麗珠集團等也均未第一時間回復相關醫藥反腐的提問。
中原證券研報指出,此次醫藥反腐的力度空前,公立醫療機構以及院外市場都在監管范圍內,對板塊的表現將形成一定的壓制。光大保德信基金觀點指出,此次醫療反腐的會議是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起,級別較高,預期后續的力度相比往年會加大,短期可能對板塊估值有壓制,或增加高銷售費用率和高市場推廣費用占比的公司的風險。
德邦證券分析指出,上周醫藥大幅調整,位列所有行業倒數第一,主要受醫療反腐政策影響,目前有發酵態勢。其認為醫療反腐對行業中長期發展構成利好,但短期確實有一些不確定性。
相關醫藥行業人士也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近期醫藥反腐的決心和力度來看,短期內,藥企業績將迎來“灰暗”的時期,藥企營銷需要全新升級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