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時隔接近一年,西部信托增資議案終于獲監管批復。
8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下稱:陜西監管局)消息,陜西監管局已同意西部信托變更注冊資本申請,西部信托注冊資本將由人民幣20億元變更為人民幣40億元。

陜西監管局表示,西部信托應自上述批復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變更事項,并于完成工商、稅務相關變更手續后1個月內向該局報告。
界面新聞記者經梳理發現,如若按67家信托公司注冊資本規模排名,增資之前,西部信托20億元注冊資本與大業信托并列第55名;增資之后,名次將與百瑞信托、中原信托并列第36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西部信托增資至40億元之后的注冊資本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50.95億元),但此次增資完成后,在3家陜西省信托公司注冊資本規模排名中,西部信托將超越長安信托位居省內第二,僅次于陜國投信托的51.14億元。
據了解,西部信托為陜西境內唯一一家成立于2000年之后的信托公司,于2002年7月由陜西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和陜西省西北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合并重組而來,2008年更名為西部信托有限公司,初始注冊資本5億元,此后經過兩輪增資至20億元。
截至2022年末,西部信托股東共計24位,且中小股東居多,持股5%以上股東僅有4位。其中,第一大股東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1.56億元,出資占比57.78%,其余三位分別為陜西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占比8.66%)、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占比5.15%)和彩虹集團有限公司(出資占比5.01%)。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信托行業進入到業務轉型深度調整期,行業整體信托業務營收指標呈下降趨勢。然而相比之下,西部信托卻并未受到太大影響,2022年營業收入甚至實現逆勢增長,較2021年同期提升12.32%至9.01億元(母公司口徑,下同),凈利潤實現4.28億元,同比微跌1.98%。
西部信托在年報曾解釋稱,公司固有資產質量較好,長期投資收益穩定,已成為公司利潤的有力支撐點。
另據企業預警通統計,2022年,西部信托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7.73億元,同比微增0.88%;但投資收益實現1.51億元,同比漲了11.29%,特別是其他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0.28%。

據年報披露,2022年2月,西部信托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擬以公司2021年度未分配利潤20億元轉增公司注冊資本的議案》;隨后于9月16日,第四次臨時股東會會議審議同意西部信托以賬面未分配利潤向全體股東以出資金額同比例增加的方式增資,同意注冊資本由人民幣20億元變更為人民幣40億元。
西部信托表示,2022年,公司凈利潤在提取法定公積金及各項準備金后,留存金額為3.64億元,包括以前年度留存的未分配利潤18.88億元在內,公司未分配利潤累計 22.51億元。這也意味著此次增資之后,西部信托可供分配的利潤將僅剩2.51億元。
據信托專家廖鶴凱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未分配利潤是公司歷年利潤的留存,通過轉增注冊資本進行增資不需要額外融資,對公司的財務狀況沒有直接的影響,流程較簡單幾乎不需要增加公司成本,不會導致股東權益稀釋,對現有股東利益影響較小。
但這種增資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廖鶴凱表示,未分配利潤用于轉增注冊資本后,將鎖定在公司內部,相應的資本金不能隨意撤回或分配給股東,這會導致公司無法隨時使用這部分資金進行日常經營支出、投資活動等,從而影響了現金流動性。且這種模式只是內部轉換,也無法支持信托公司的大幅增資需求。
“以這種方式增資不涉及新增資金,因而并不能提高公司整體資本實力。”有信托公司內部人員透露。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增資申請已獲監管批準,除兩家上市信托公司陜國投信托和建元信托采用定增方式外,云南信托、粵財信托以及西部信托均是以未分配利潤轉增形式進行的增資,僅華宸信托、吉林信托兩家成功引入了新的國資股東。
廖鶴凱認為,在當前行業景氣度尚且不足的情況下,大公司相對來說選擇面會寬一點,中小信托公司進行增資的難度會比較大,可選擇的增資方式有限。例如,華宸信托和吉林信托引入新國資就有一定的“救治”意義,不引入新股東,兩家信托公司在運營上或將面臨較大問題。